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明朝時期,爲什麼讀書人都愛習武?

明朝時期,爲什麼讀書人都愛習武?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朝時期,讀書人都喜愛習武,這是爲什麼呢?確實有很多的明朝唸書人愛好習武,或者愛好武事,尤其是在明末,比如大家都熟悉的熊廷弼是湖北江夏人,萬曆二十六年的進士,身高七尺,身段強大,“有膽知兵,善擺佈射”。有文獻說,熊廷弼已經在湖廣的武舉考試中獲得過第一名,是一位正宗的武舉人。後來他才棄武從文,又考中了進士。所以他稱得上名副其實的文武全才。另一位袁崇煥是萬曆四十七年的進士,爲人衝動大方而有膽略。

“好談兵。遇老校退卒,輒與論塞上事,曉其厄塞氣象,以邊才自許”,換成今天的話來說,袁崇煥就是一個軍迷。第三位是盧象升,天啓二年的進士,長得白皙而清癯,骨骼怪異,力量奇大。盧象升沒有把全部精力放在詩書上,平常一有閒暇就練習射術,五十步外百步穿楊。崇禎十一年尾,盧象升督師入援北京,在鉅鹿被八旗軍包抄,盧象升炮盡矢窮,“親手擊殺數十人,身中四矢三刃”而死。

明朝時期,爲什麼讀書人都愛習武?

可以說,明朝的這些唸書人都愛好武事,其緣故有這麼一些。老朱家的血脈裏有着很濃的尚武精神。朱元璋赤手起家,以武力在羣豪裏勝出,奪得天下。他的兒子朱棣也是依靠武力,硬生生搶下了皇位。後代朱家子孫以他們的勇武而驕傲,要學習他們的英武。朱棣的孫子明宣宗還學得有一些樣子,曾孫子明英宗硬着頭皮還要繼續學,結果畫虎不成,搞出一次土木堡慘敗,自己淪爲階下囚。

明朝時期,爲什麼讀書人都愛習武? 第2張

他的兒孫消停了兩代,到了明武宗時又開始要做好漢,自封總督,隨處耀武揚威,直到把自己作死。可以說,老朱家的血脈裏是有很濃的尚武精神的,不僅影響了子孫,也影響了很多大臣的人生志向。王守仁做爲表率的示範作用。王守仁生在書香之家,父親王華是一位狀元。王守仁從小卻愛好軍事,擅長射術,十五歲時就已經拜候居庸關、山海關,並大膽出塞遊覽。弘治十二年他考中進士,往後官至南贛巡撫。

期間指揮官軍剿匪,並斑斕地平定了寧王的起義,是以被封爲新建伯。在學術上,王守仁創設了心學,講究格物致知,成爲陽明學的開山祖師。像他如許文武雙全的精彩人物,對後來的唸書人影響極大。形勢的必要。明朝立國,也是明太祖起於草莽,靠的也是武力統一天下,明朝讀書人習武既與文化傳統有關,更是與明代的政治軍事制度有關,明朝開國,明太祖開始着手恢復唐宋,復興華夏文化。

明朝時期,爲什麼讀書人都愛習武? 第3張

而在傳統文化中,講究君子六藝,禮,樂,射,御,書,數,除了讀書,文人也會與古人一樣習武。明朝立國後吸取唐末,藩鎮權力過重,尾大不掉的教訓,又總結宋朝重文輕武,無法抵禦外敵的教訓,在各地設衛所,並將統兵權和調兵權分開,兵部和武將分掌調兵權和統兵權,而兵部侍郎等官員多是科舉出身,以致文人在讀書時也會習武。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火器等熱武器的進步。

在戰爭中戰略戰術的重要性更加突出,與古代直接肉搏的戰爭方式發生轉變,明朝在調兵時,往往會任命文官爲督師,如此,導致讀書人更愛習武,有戰功的文官更受朝廷重用。縱觀整個華夏歷史,歷代都有尚武的風氣,即便是讀書人,腰上也會佩劍作爲裝飾。這種風氣逐漸演變,加上明朝特殊政治軍事環境,導致明朝讀書人習武的比例也比較多。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