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黃巾起義的影響:撼動東漢政治腐敗的根基

黃巾起義的影響:撼動東漢政治腐敗的根基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9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東漢末年,朝廷腐敗,內部官宦外戚爭鬥不休,外部又是戰事不斷,繁重的賦稅和兵役造假上連年的旱災導致收入甚微,百姓是困苦不堪。在一道道重壓之下,百姓的忍耐快達到一個頂峯,對當下的漢室朝廷已經失去了信任。就在這時,鉅鹿人張角開始以宗教思想爲工具,大肆蠱惑人心,最終聚集了萬衆的人民。在“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下,開始了對漢室的起義,因爲起義軍每個人都戴有黃色頭巾,所以叫做黃巾起義。  

黃巾起義的影響:撼動東漢政治腐敗的根基

  黃巾軍活動的區域

漢靈帝光合七年(公元184年),這是一個甲子年,張角在多年的密謀下,打算於三月開始起義,並且聯合好了在洛陽的內應。但是二月就被叛徒唐周出賣了消息,洛陽的內應馬元義等人被捕,遭車裂而亡。無奈之下,張角提前一個月倉促地發動了起義,全國各地也是紛紛響應。由於事發突然,一開始黃巾起義發展很是順利,黃巾軍對城池的攻佔是勢如破竹。但是起義後不久,這些原本的農民起義軍就失去了他們的初衷,開始大肆燒殺搶掠,屠戮同是農民的百姓,已然成了匪盜。

朝廷見黃巾起義發展如此迅速,慌忙在洛陽附近部署了重兵防衛。又派遣大量的官兵到各個地方進行鎮壓,並且號召諸多義軍參與對黃巾賊鎮壓。經過數月的戰鬥,雖然早先朝廷方面的軍隊屢受挫敗,但是後來開始一步步緊逼起義軍了。朱儁率領的軍隊斬殺了義軍將領趙宏,後有設計引誘敵軍出城,終被斬殺殆盡。十一月,漢軍斬殺孫夏,自此黃巾軍解散,張角也被戮屍。

黃巾軍起義在歷經九個月被平息,雖然後面也有殘餘的勢力起事,但是也不成氣候了。不過由於中央下放了過多的軍權到地方,爲以後軍閥格局地方混戰埋下了隱患。 

黃巾起義是好是壞

歷史上的黃巾軍起義是發生在東漢末年的那個民不聊生,官吏貪污腐敗,朝廷政治黑暗的年代。起義的領導人張角、張寶和張樑三兄弟經過了十幾年的準備,雖然起義過程只有短短的九個月,但是它所帶來的影響力是巨大的,是東漢史上任何一個戰爭都無法比擬的。然而起義到後來軍隊燒殺搶掠,與其早先的宗旨已經相違背,所以有人說其到後來就是純粹的民間造反,是匪盜的殺戮,纔會對他們有“黃巾賊”的稱呼。  

黃巾起義的影響:撼動東漢政治腐敗的根基 第2張

  交戰的黃巾軍

事實上,凡事都有兩面性,黃巾起義也不例外。從它對當時無辜百姓們,或者那些原本置身事外的富豪、士家的掠殺來說,後期的黃巾軍的確成了一幫盜匪之徒。因爲組成這些軍隊的原本就是些普通的窮苦農民,當他們面臨着金銀財寶時,就會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顯露出軍隊紀律渙散的弊病來,因而出現了無差別的攻擊。判定一個人是好是壞,最基本也是最簡單的標準,就是他是不是殺人了,你無端殺人或者爲了錢財爲了一己私利殺人就是壞人,這麼看來黃巾起義真的就成了一幫匪徒們的造反,是對社會的大害蟲。

不過當視野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後,再看黃巾起義,那它就成了促進社會前進,幫組更爲廣大的百姓擺脫腐朽黑暗政治的一大功臣了。因爲正是有了黃巾起義的存在,才撼動了東漢腐朽的統治根基,才讓各地的諸侯豪強有了脫離中央的實力,才奠定了後來三國格局形成的基礎,才爲中國的再一次統一穩定埋下了伏筆。從更長遠的目光來看,它也爲後世的農民起義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 

 黃巾起義最後死的是誰

公元184年的東漢朝廷,在宦官外戚的專權之下,政治黑暗,社會腐敗,加上連年的災害,導致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民不聊生。國家如此,上不顧百姓安危,逼得百姓最後在張角的帶領下發動了對漢室朝廷的起義叛亂。因爲起義的軍隊每個人都頭蓋黃色頭巾,所以稱爲黃巾起義。  

黃巾起義的影響:撼動東漢政治腐敗的根基 第3張

  張角三兄弟

黃巾起義原本是定在這一年的三月份,各州郡一同發動,但是被叛徒唐周出賣,消息走漏,洛陽的起義就此被扼殺在搖籃中。這讓張角不得不提前一個月,在二月就發動了這場起義。由於事先有所準備,所以在英勇善戰的張角三兄弟帶領下,起義軍取得了驚人的戰果。但是在攻城後的黃巾軍佔據城池,各自爲戰,這爲後來黃巾軍的失敗埋下了隱患。

在取得了最初的勝利後,黃巾軍迎來了漢軍主力的反擊戰,於是被一步步逼退、劉月,張角撤退到了廣宗,同漢軍的盧植對峙。不久張角病死,他是黃巾軍裏去世的最爲重要的領導人。張角死後,接任他率領黃巾軍的是他的兩兄弟張寶和張樑。八月,張樑在廣宗被皇甫嵩擊殺。十一月,最後的首領張寶也在曲陽戰死。自此黃巾起義基本上被鎮壓,雖然後續的還有一些殘餘的部隊作亂,但是已經掀不起風浪了。

黃巾軍在起義過程中,它的三位主要領導人要麼病死,要麼戰死,首腦級別的將領人物也大都被斬殺。但是戰爭中,被奪去生命的不只是他們,還有千千萬萬的士兵,還有無辜百姓們的生命。 

黃巾起義對歷史有何重大影響

由於東漢末年的朝廷腐敗,戰事不斷,加上災荒使得國家日益衰弱,民不聊生。鉅鹿人張角看到了機會,認爲這時候能夠推翻漢朝自立爲帝。所以張角聚集了數十萬衆人力,發動了聲勢浩大的黃巾軍起義,但是短短九個月就被朝廷和地方的豪強鎮壓了。雖然曇花一現的黃巾軍起義失敗了,但是他對後世的影響是巨大的。  

黃巾起義的影響:撼動東漢政治腐敗的根基 第4張

  黃巾起義

首先,漢室朝廷驚訝於早期黃巾軍的攻勢之猛烈,所以一時間下放了很多軍權到地方,爲了快速平叛戰事。雖然這樣能夠阻止黃巾軍的蔓延和東漢的滅亡,但是這卻導致了地方的軍事實力做大,結果就是地方超過了中央,這就會再現西漢時期的地方隊中央發難的情況。事實上,那些存在野心的將領官員們就藉着強大的兵力割據地方,進而同周邊的勢力進行混戰。這就成了比黃巾軍起義時更大的混亂,也爲後來三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還有就是這次的黃巾軍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三次農民起義,它有別於前兩次秦末的陳勝吳廣起義和西漢末年的農民起義。這次起義擁有周密的計劃,經過了長期的準備,而且目標也很明確,起義過程中也有自己的口號凝聚士氣。這表明這時候的農民起義更加縝密,對地主階級的攻勢也更大了。但是因爲沒有長遠的戰略目光,起義的時候各地軍隊各自爲戰缺乏配合,選擇自己的弱項攻城戰來與政府軍消耗,這些都導致了它最後的的失敗。所以這些教訓也爲後世的幾次農民起義所吸取,故而李自成和太平天國的起義對當時的政府造成的壓力是極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