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文化名家 > 曾經三考三落的韓愈,最後是如何登上仕途的?

曾經三考三落的韓愈,最後是如何登上仕途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代大文豪韓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被後世譽爲“百代文宗”,就是寫文章天下第一的大宗師。可誰能想到,這樣一位萬衆仰慕的大師,當年參加進士科考試三次落榜,參加吏部考試也是三次落榜,累加起來一共六次落榜,簡直讓人鬱悶尷尬到了極點。若沒有點韌勁恆心,韓愈堅持的“古文”創作難免會半道廢弛,引領唐宋一代的古文運動也將失去源頭。

曾經三考三落的韓愈,最後是如何登上仕途的?

唐代大文學家韓愈

韓愈落榜不是因爲他寫的文章不夠好,而是不合當時潮流。當時流行的是講究聲律對仗、卻往往忽視內容的駢體文,與韓愈推崇的先秦兩漢散文傳統格格不入,對他“發言真率,無所畏避”的創作風格,一般的考官也難以認同,所以韓愈落榜倒也不足爲怪。

韓愈第四次進士科應試是在親朋反覆勸說下才參加的,上了考場試卷發下來一看,考題是“剋制人生,保持寬心”,與上一次的題目差不多。韓愈就把上一次考試時寫的文章稍微潤色了一下,便急匆匆交卷了。沒想到他的運氣不錯,這次的主考官是陸贄,是一位欣賞古文創作的大文豪。他把韓愈卷子一看,歎服不已,就把韓愈錄取了。

曾經三考三落的韓愈,最後是如何登上仕途的? 第2張

在唐代中了進士只是有了做官的資格,要真正任職還要參加吏部組織的考試。結果韓愈還是三考三落,直到第四次才考取通過,被安排在國子監任職,後來又當了監察御史,在官場漸露頭角。

但韓愈的爲人秉性決定了他在官場上不可能一帆風順。就跟他參加考試一樣,他要是迎合潮流改一下文風,也不會多次落榜。可他就是不改,始終堅持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創作風格。這種憨直執拗在官場上也很容易碰壁。

韓愈當了監察御史後,正趕上關中大旱,災民流離失所,餓殍遍地。但京兆尹李實卻封鎖消息,謊報災情,延誤了朝廷救災。韓愈急怒之下上了《論天旱人飢狀疏》,卻反遭李實等讒害,被貶爲陽山縣令。後來幾經輾轉,韓愈獲得朝廷赦免,又被召回長安,先後任國子博士、中書舍人、太子右庶子等職,中間也是起起伏伏、動盪不定。

公元817年八月,韓愈跟着宰相裴度平定淮西叛亂。他建議派精兵從小路偷襲蔡州,必能擒拿吳元濟。這條計策還沒來得及用,李愬已“英雄所見略同”,率兵雪夜攻入蔡州,一舉擒獲吳元濟,衆人都挺佩服韓愈的謀略。隨後韓愈又親寫書信,送給叛亂的鎮州王承宗,因勢利導勸他投降。王承宗攝於朝廷兵威,獻上德、棣二州,歸順了中央。

淮西叛亂的平定,顯露出了韓愈的軍事謀略,他也因此功當上了刑部侍郎。但不久,面對唐憲宗迎奉佛骨掀起的舉國信佛狂潮,韓愈毅然上了《論佛骨表》,極力勸諫皇帝,要求將佛骨燒燬,不能讓天下人被佛骨誤導。唐憲宗非常生氣,要處死韓愈。在大臣們的說情下,韓愈被貶爲潮州刺史,經歷了人生中最大的挫折。韓愈被貶後,寫下“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欲爲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的詩句,表達了自己忠心進諫、一心爲國爲民的情懷。

正是由於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韓愈的詩文寫作有了更深厚的基礎。他提出的“文道合一”“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寫作理論,對後世很有指導意義。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他與柳宗元、歐陽修、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公元824年冬天,韓愈在長安城家中逝世,終年五十七歲。朝廷追贈他爲禮部尚書,諡號文,所以後人又稱他爲“韓文公”。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