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高適屢次落第,他是如何步入仕途的?

高適屢次落第,他是如何步入仕途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3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高適,字達夫,是著名盛唐邊塞詩人,與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其邊塞詩的突出特點是雄渾悲壯。下面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高適的故事吧。

高適是渤海郡(今河北景縣)人,出身於官宦家庭,但到了他少年時候,家道已經敗落,只能靠種田爲生。

高適有建功立業的遠大志向,但前半生的經歷卻是頗不如意。《唐才子傳》說他“性拓落,不拘小節。恥預常科。隱跡博徒,才名更遠”。他年輕時爲人曠達豪放,頗有遊俠之風。他不願意按照正常的途徑求取功名,曾一度隱身在市井無賴之間。

早年他也曾遊歷長安,希望能考取功名,或者得人引薦,走上仕途。他自以爲功名富貴唾手可得,寫詩說“舉頭望君門,屈指取公卿”。可現實並不如人意,他最終失意而歸,只好客居樑宋(河南商丘一帶),“以求丐取給”,靠友人資助維持生活。

高適屢次落第,他是如何步入仕途的?

幾年後,他決定從軍,想在戰場上建功立業。開元二十一年(733年),高適北上漫遊燕趙一帶,在薊門、盧龍一帶參加了一些與進犯邊境的遊牧民族的戰鬥。但這些戰鬥規模很小,高適沒有得到多少機會。但在這一期間,他寫下了許多邊塞詩,名聲漸振。

開元二十三年(735年),高適再次去長安應試,仍然落第,繼續客居樑宋。後來,他認識了李白、杜甫等人,曾同遊樑宋齊魯等地。他們一起飲酒賦詩,高適的詩名越來越大,據記載,“每一篇已,好事者輒傳佈”。

高適屢次落第,他是如何步入仕途的? 第2張

直到天寶八年(749年),高適到處漫遊,功業無成。但也是在這段時期,他能夠接觸到社會底層,對現實有比較深刻的認識,寫出大量優秀的邊塞詩和反應民間疾苦,評擊朝廷權貴驕奢淫逸的作品。可以說,這是他詩歌創作的鼎盛期。比如他的名作《燕歌行》: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

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

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

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

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鬥兵稀,

身當恩遇常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

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後,

少婦城南欲斷腸,徵人薊北空回首。

邊庭飄搖那可度,絕域蒼茫無所有,

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一夜傳刁斗。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勳?

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這首詩揭露了主將驕逸輕敵,不恤士卒,致使戰爭失敗的事實。全詩氣勢暢達,筆力矯健,氣氛悲壯淋漓,主旨深刻含蓄,是唐代邊塞詩中的優秀之作。

再比如寫於天寶六年(747年)的《別董大》: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

高適屢次落第,他是如何步入仕途的? 第3張

這首詩用詞簡淨,不加雕琢,既表現了和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也展現了詩人豪邁豁達的胸襟。

天寶八年(749年),高適終於走上了仕途。他在睢陽太守張九皋的推薦下,做了封丘縣的縣尉。但這個卑微的職位,他覺得難以實現自己的理想,所以只幹了三年,他就辭職了,理由是“拜迎長官心欲碎,鞭撻黎庶令人悲”。

他又一次來到長安,第二年進入隴右、河西節度使哥舒翰的幕府,擔任掌書記。從此,高適的人生髮生了變化。

“安史之亂”爆發後,高適輔佐哥舒翰守潼關,被提拔爲左拾遺,轉監察御史。潼關和長安失陷後,他追上一路西逃的玄宗,詳細陳述了失敗亡的原因,在朝野一片混亂的時刻,他的果敢和冷靜,得到了玄宗的賞識。

玄宗要把兵權分給諸王,高適看出這是內亂隱患,直言極諫,雖然玄宗不聽,卻吸引了當時還是太子的肅宗的注意。後來永王李璘起兵叛亂,肅宗立即召見高適詢問對策。高適對江淮局勢非常瞭解,斷言永王必敗。肅宗非常高興,提升他爲淮南節度使,負責討伐李璘、平定江淮。之後在平定永王的戰鬥中,高適表現出色,立下了赫赫戰功,名震朝野。

而在此時,出於報國的熱情,毫無政治頭腦的大詩人李白投入了永王李璘的軍營裏,還爲永王寫下了組詩《永王東巡歌》。永王兵敗後,李白因此入獄,被判流放夜郎。李白在獄中,寫詩給高適,想請求高適相救。天真的李白認爲高適是自己的好朋友,現在他位高權重,一定會對身陷囹圄的自己施以援手。卻沒料到,他的請求,連一點回音也沒有。

曾和李白“醉眠秋共被,攜手同日行”的高適,此時考慮更多的,恐怕是自己的前途,他已由一個詩人成爲徹頭徹尾的政治人物了。

平定永王后,高適官運亨通,先後擔任過劍南節度史、刑部侍郎、左散騎常侍等職位,更被封爲浡海侯。所以世稱高常侍。

高適是盛唐時期“邊塞詩派”的領軍人物,和岑參並稱“高岑”。他的詩筆力雄健,氣勢奔放,,雄渾悲壯,洋溢着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向上的時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