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文化名家 > 傅山在史籍上的記載是什麼樣的 有關於他的軼事有哪些

傅山在史籍上的記載是什麼樣的 有關於他的軼事有哪些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史籍記載

清史稿·列傳二百八十八·遺逸二》

傅山,陽曲人。六歲,啖黃精,不穀食,強之,乃飯。讀書過目成誦。明季天下將亂,諸號爲搢紳先生者,多迂腐不足道,憤之,乃堅苦持氣節,不少媕冘。提學袁繼鹹爲巡按張孫振所誣,孫振,閹黨也。山約同學曹良直等詣通政使,三上書訟之,巡撫吳甡亦直袁,遂得雪。山以此名聞一下,甲申後,山改黃冠裝,衣朱衣,居土穴,以養母。繼鹹自九江執歸燕邸,以難中詩遺山,且曰:“不敢媿友生也!”山省書,慟哭,曰:“嗚呼!吾亦安敢負公哉!”

傅山在史籍上的記載是什麼樣的 有關於他的軼事有哪些

順治十一年,以河南獄牽連被逮,抗詞不屈,絕粒九日,幾死。門人中有以奇計救之,得免。然山深自吒恨,謂不若速死爲安,而其仰視天、俯視地者,未嘗一日止。比天下大定,始出與人接。

康熙十七年,詔舉鴻博,給事中李宗孔薦,固辭。有司強迫,至令役夫舁其牀以行。至京師二十里,誓死不入。大學士馮溥首過之,公卿畢至,山臥牀不具迎送禮。魏象樞以老病上聞,詔免試,加內閣中書以寵之。馮溥強其入謝,使人舁以入,望見大清門,淚涔涔下,僕於地。魏象樞進曰:“止,止,是即謝矣!”翼日歸,溥以下皆出城送之。山嘆曰:“今而後其脫然無累哉!”既而曰:“使後世或妄以許衡、劉因輩賢我,且死不瞑目矣!”聞者咋舌。至家,大吏鹹造廬請謁。山冬夏著一布衣,自稱曰“民”。或曰:“君非舍人乎?”不應也。卒,以朱衣、黃冠斂。山工書畫,謂:“書寧拙毋巧,寧醜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真率毋安排。”

人謂此言非止言書也。詩文初學韓昌黎,崛強自喜,後信筆抒寫,俳調俗語,皆入筆端,不原以此名家矣。著有霜紅龕集十二卷。子眉,先卒,詩亦附焉。眉,字壽髦。每日出樵,置書擔上,休則把讀。山常賣藥四方,與眉共挽一車,暮抵逆旅,篝燈課經,力學,繼父志。與客談中州文獻,滔滔不盡。山喜苦酒,自稱老糵禪,眉乃稱小糵禪。

人物軼事

結交志士

不久後,明朝滅亡,清兵入關,傅山開始了長期、祕密的反清活動,暗中發展反清力量,而宗教無意是一股龐大的力量。爲了更好的聯絡佛門道門志士,傅山穿朱衣道士服裝,住在佛教的寺廟裏,交友遍佈儒道釋各界,連伊斯蘭教都有他的朋友。傅山雖是道士身份,但他戴黃冠,並非主張追求道教的超世間目標,從理論上,他認爲成仙是不可能的,沒有“百歲不死 之人”。還批註過《金剛經》、《楞嚴經》、《五燈會元》併爲二十三位同道僧人寫下傳略《二十三僧紀略》。在思想上,他又與同道爲僧者志節相同,意氣相投反而在書中不屑談及道教經文,所以,他願意結交佛教道教方外之士,培養反清勢力。

如此等等人物,原來他們都是披着袈裟的儒士或遺民,都是有抱負、有才能的人物,是明清之際一批不逢時運的志節之人。傅山月旦人物,所評難得一讚,而對這批人物卻評價甚高,視他們爲同道。由此,可以窺知傅山入道門交方外友自有其用心,與泛泛佞佛之輩、道教之徒根本不同,結交他們可以更好的爲反清復明積蓄力量,並藉助佛門道門的宗教力量促成了"遇仙傳書案"、"朱衣道人案"等多次反清復明運動事件。

隱居

明亡後,傅山衣紅衣,居山寺,改號朱衣道人,從事着反清復明的祕密活動。清順治十一年(1654年),傅山因南明總兵宋謙在晉豫邊界起事反清,事敗下獄,成“謀逆欽犯”,雖遭嚴刑,卻堅貞不屈,曾絕食九日,瀕臨死亡,後經營救獲釋,此案曾轟動一時,被稱作“朱衣道人案”。順治十四年(1657年),顧炎武因江南已無法容身,“浩然有山東之行”,應傅山之邀,千山獨步,天馬行地,來到了太原。順治十六年(1659年),鄭成功克鎮江,襲南京,張煌言攻安徽,江南反清形勢似轉機,傅山聞訊後,急忙南下,既至南京,鄭張已敗走,他只好帶着又一次地掃興回到太原,其後一直隱居於晉祠雲陶洞。他曾作《宿雲陶》詩:

霧柳霾花老眼憎,雲陶穩睡拔雞鳴;晉祠三日無吟興,只憶觀瀾智勇生。

隱居期間,他吟詩作畫,潛心著述,並與顧炎武、閻若璩、閻爾梅、朱彝尊等學人考證晉祠,感懷晉史。傅山待友必煮茶,故有人也將雲陶洞稱作茶煙洞,“石室茶煙”是晉祠內八景之一。景宜園距雲陶洞數步之遙,園內“雜樹交蔭,希見曦影”,此地爲傅山飲茶品茗處。

傅山在史籍上的記載是什麼樣的 有關於他的軼事有哪些 第2張

期間,傅山先生在此還留有許多書法作品,其中嵌於朝陽洞石階下週柏旁壁間的“晉源之柏第一章”最爲要緊,其字行楷中揉魏碑,舒緩裏見矯捷,遒勁得力,練達通脫,一看便知是高逸出世、遺身物外之作,難怪能被閻若璩譽爲晉祠三絕之一。難老泉亭內的“難老”匾、聖母殿廊下的“永錫難老”匾均爲名題。嵌於文昌宮牆壁上的《文昌帝陰騭文》也出自他的手筆,全文446字,小楷寫就,直師鍾繇,工整不苟,玉潤珠圓,是其罕有的小楷作品。另外,景宜園楹聯“茶七碗,酒千盅,醉來踏破瑤階月;柳三眠,花一夢,興到傾倒碧玉觴”、同樂亭楹聯“萬竿逸氣爭棲鳳;一夜凌雲見籜龍”,“梧桐月白杯中照;楊柳風來畫上川”,也均爲傅山所書。雲陶洞楹聯“日上山紅,赤縣靈真三劍動;月來水白,真人心印一珠明”之上聯中的“日”與下聯中的“月”合璧爲明字,“珠明”則暗指朱明。

傅山對晉祠的影響不僅僅在於書法、著述,更在於對晉祠操守的提升、品格的趨高。“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的雲陶洞緊鄰朝陽洞,佔據着晉祠雲至高。俯瞰全園,瞭然一目,遠眺田疇,隱約可現。除去一年一度廟會裏的紛雜熙攘,除去平日偶有摯友造訪,這裏少有遊人光顧。園日涉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當石磴上青苔侵階、隙間拱草,秋樹下的掃葉人又把一季的春華挈走時,傅山先生慨嘆感懷之餘,卻未倦慵喟然,詩作愈發激昂高亢,著述愈發精邃深湛,書法愈發奕奕神采,意志愈發貞固剛毅。他不是“靜念園林好,人間良可辭”的隱逸者,也非“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的削跡仙。

論及晉祠的操守、品格,豈有不言傅山傅青主者也!

與酒

人們都知道傅山是一位偉大的道家思想文化大家,當時被人譽爲“學海”。可很多人也許不知道,傅山還是一位好酒的性情中人。他在取得巨大的思想學術成就的同時,也與酒結下了終身的不解之緣。尤其是他與享譽國際國內的佳釀竹葉青,還有一段不能割捨的淵源。

傅山年輕時就嗜好喝酒。他在霜紅龕讀書時,曾作《紅葉樓》七言絕句一首,其中一句就是:“傅山徹夜醉霜紅。”明亡以後,由於感情鬱積悲憤,傅山對酒的愛好也越來越濃了。明亡後的第一個除夕夜,傅山痛苦地寫道:“無情今夜貪除酒,有約明朝不拜年。”傅山在長期的流寓生活中,除了書籍與筆墨之外,唯一不能離的就是酒了。當然,傅山與普通好酒的人不同,他除了對酒有種天然的喜歡外,還把酒作爲發泄憤懣和交流思想的媒介。他和他的同道認爲,酒是“真淳之液”,酒後能吐真言。

傅山在史籍上的記載是什麼樣的 有關於他的軼事有哪些 第3張

在傅山十多年的流寓生活中,汾陽是他寄居和活動較多的地方之一。而汾陽正是汾酒和竹葉青的誕生地,因此,傅山便與竹葉青有了修訂和完善之緣。

說起竹葉青,它還有一段有趣的傳說。這一年,山西酒行又要開酒會了,一東家吩咐兩個夥計備好一罈新酒擡去參品。這天天氣特別熱,夥計倆走得又熱又渴,到了正午,恰巧來到一片竹林,兩人一商量,決定先在竹林裏涼快涼快,找口水喝。可哪有水呢!夥計倆順手從一株成竹上扯了兩片大竹葉,捻成兩個小酒杯喝起來。他倆喝完酒卻傻眼了:只剩下半罈子酒,怎麼去交差呢?

兩人走不多遠,又見到一片竹林,竹林裏有個小水窪,上面飄着的一層竹葉將窪中的水映得晶瑩碧綠,甚是惹人喜愛。這夥計倆趕緊把酒罈子放下,蹲在小水窪邊,你一下,我一下地往罈子里加水,不一會兒就把罈子灌滿了。

再說酒會上。就在各家的酒快要品嚐完了,只見這夥計倆滿頭大汗地擡着罈子走進會場,東家揭開壇蓋,舀了一碗酒,恭恭敬敬地捧到酒會會長面前。不用細說,這年酒會上,夥計倆送去的酒名列榜首!

後來,東家買下了那塊地皮,將自己的酒坊遷去,在小水窪上打了一眼井,又從釀造技藝上努力改進,還在釀好的酒中加入新鮮的竹葉,終於釀出了別有色味的好酒,取名“竹葉青”。

唐代的竹葉青已經名氣不小,武則天曾吟詠道:“酒中浮竹葉,杯中寫芙蓉。”初唐詩人王績也寫道:“竹葉連糟翠,葡萄帶曲紅。”可見,唐代的竹葉青已有了一定的發展。到了宋代,竹葉青的配方中已有了中藥的成分。而竹葉青能有今天的獨特品質,則是因爲傅山對其配方的修訂。

據記載,傅山經常往來於汾陽,他行醫道,品美酒,並從保健和養生的目的出發,對竹葉青的配方進行了研究,還與許多酒工成爲好朋友。一日,傅山看酒工浸泡藥材釀造竹葉青酒,有深厚中醫學基礎和豐富經驗的他便教酒工如何浸泡,如何搭配中藥材牞才能發揮更好的療效。酒工們按他說的方法一試,果然釀出的酒不僅味道芳醇,金黃透亮,醫治經絡疾病的療效也顯著提高。傅山將竹葉青的配製用藥由過去的四五種改爲十二種,保留了竹葉的成分,使竹葉青具有多種保健養生功效,成了今天名重天下的佳釀。

傅山流寓四方,喝過各種各樣的酒,但他最欣賞的酒中,應該少不了自己親自修訂完善過的竹葉青吧。

人物評價

顧炎武:蒼龍日暮還行雨,老樹春深更著花。(《又酬傅處士韻》)

蕭然物外,自得天機,吾不如傅青主。(《廣師篇》)

傅山在史籍上的記載是什麼樣的 有關於他的軼事有哪些 第4張

讀書不多,輕言著述,必誤後學……雖青主讀書四五十年,亦同此見。(《與潘次耕札》)

畢亮四:公他高潔,掃除百年蕪穢靡蔽,一意孤行,不在龍門之下。(《西北文集》)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