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韓愈《答張十一功曹》的創作背景是怎麼樣的?

韓愈《答張十一功曹》的創作背景是怎麼樣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想知道韓愈《答張十一功曹》的創作背景是怎麼樣的嗎?這是詩人被貶到廣東陽山後的第二年春天所作。小編覺得,此詩主要是抒發了韓愈內心深處的憤慨之情。

答張十一功曹①

【原文】

山淨江空水見沙,哀猿啼處兩三家②。

篔簹競長纖纖筍③,躑躅閒開豔豔花④。

未報恩波知死所⑤,莫令炎瘴送生涯⑥。

吟君詩罷看雙鬢,鬥覺霜毛一半加⑦。

【註釋】

韓愈《答張十一功曹》的創作背景是怎麼樣的?

①張十一:張署,德宗貞元十九年與韓愈同爲監察御史,一起被貶謫。韓愈在收到張十一的詩後,寫了本詩酬答。功曹:官名。

②兩三家:三三兩兩的幾戶人家。表示數量很少。

③篔簹(yún dāng):一種皮薄節長而竿高的大竹子。纖纖:細長,尖細。

④躑躅(zhí zhú):杜鵑花的別名。閒開:悠閒自得地盛開。

⑤恩波:此指帝王的恩澤。死所:死去的地方。

⑥炎瘴(zhàng):南方溼熱致病的瘴氣。瘴:熱帶山林中的溼熱蒸鬱致人疾病的氣。生涯:原指生命有邊際、限度。後指生命、人生。《莊子·養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⑦鬥:古同“陡”,是突然、頓時的意思。覺:覺得。霜毛:白髮。

【譯文】

春山明淨空闊,江水清澈得能見到江底的細沙,遠處山猿哀聲啼鳴的地方,有三三兩兩的人家。

粗壯高大的竹子與纖纖細小的嫩筍爭相生長,杜鵑清閒自得地開放出鮮豔的花。

皇恩尚未報答,也不知將來會身死在哪裏,但求不要在這炎熱的瘴氣中葬送生命之涯。

讀了張署您寄來的詩篇後,對鏡嘆看雙鬢,頓時覺得我的鬢髮又白了一半還在增加。

韓愈《答張十一功曹》的創作背景是怎麼樣的? 第2張

【賞析】

詩的前半部分寫景,通過春山明淨,春江空闊,山猿哀聲啼鳴,山腳下三三兩兩的人家,描繪出一種人煙稀少的空寂、寥落的景象:一是靜,二是閒,這與作者此時的處境和心情是緊密相連的。靜,從人煙稀少的空曠中而生;閒,是由處境遭遇中而來。他雖身居閒地,心卻一刻也沒能擺脫朝廷的束縛,自然也就會常常被“未報恩波”這外在環境所煩擾,卻又無可奈何。在這種心境下,順理成章地引出了下文。

詩的下半段敘事抒情。首先感嘆“未報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這兩句是全詩的關鍵,蘊含着作者內心深處矛盾複雜的隱情所在。此刻,不難從字裏行間中體味出詩人那股被壓抑的情感:有自己無辜被貶的怨憤,有對自己身處這樣荒涼的處境會不會從此消沉下去的擔心,有自己被貶到這種南荒之地而回歸無望的嘆息,還有對未來東山再起之後發奮建功立業的憧憬。詩中“鬥覺”二字用得奇崛,把詩人的感情推向高潮。這一聯寫得委婉曲折,詩人沒有正面寫自己如何憂愁,卻說讀了張署來詩後鬢髮頓時白了一半還多,似乎對方贈詩正是哀愁的原因所在。全詩沒有正面表現愁怨,而是寫愁不說愁,只說霜毛陡加,至於爲何會增加,盡在不言之中。

全詩結構清新,詩意婉轉,含蓄深沉,似有情感的潛流暗涌,讀來令人感動,又不失耐人回味。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