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梅堯臣《魯山山行》:寫得新穎自然,曲盡山行情景

梅堯臣《魯山山行》:寫得新穎自然,曲盡山行情景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梅堯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聖俞,世稱宛陵先生,漢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人。北宋官員、現實主義詩人,給事中梅詢從子。梅堯臣少即能詩,與蘇舜欽齊名,時號“蘇梅”,又與歐陽修並稱“歐梅”。爲詩主張寫實,反對西昆體,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譽爲宋詩的“開山祖師”。曾參與編撰《新唐書》,併爲《孫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集》及《毛詩小傳》等。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梅堯臣的《魯山山行》,一起來看看吧!

梅堯臣《魯山山行》:寫得新穎自然,曲盡山行情景

魯山山行

梅堯臣〔宋代〕

適與野情愜,千山高復低。

好峯隨處改,幽徑獨行迷。

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

人家在何許?雲外一聲雞。

這是一首五律,但不爲格律所縛,寫得新穎自然,曲盡山行情景。這首詩運用豐富的意象,動靜結合,描繪了一幅斑斕多姿的山景圖。山路崎嶇,對於貪圖安逸,怯於攀登的人來說,“山行”不可能有什麼樂趣。山野荒寂,對於酷愛繁華,留戀都市的人來說,“山行”也不會有什麼美感和詩意。

首聯一開頭就將這一類情況一掃而空,興致勃勃地說:“適與野情愜”——恰恰跟作者愛好山野風光的情趣相合。下句對此作了說明:“千山高復低。”按時間順序,兩句爲倒裝。一倒裝,既突出了愛山的情趣,又顯得跌宕有致。“千山高復低”,這當然是“山行”所見。看見了山野非常喜愛,心中很滿足,羣山連綿起伏的,時高時低,一個“愜”字,足以體會出當時作者心滿意足的心情。“適與野情愜”,則是 “山行”所感。首聯只點“山”而“行”在其中。

梅堯臣《魯山山行》:寫得新穎自然,曲盡山行情景 第2張

頷聯進一步寫“山行”。“好峯”之“峯”即是“千山高復低”;“好峯”之“好”則包含了詩人的美感,又與“適與野情愜”契合。說“好峯隨處改”,見得人在“千山”中繼續行走,也繼續看山,眼中的“好峯”也自然移步換形,不斷變換美好的姿態。第四句纔出“行”字,但不單是點題。“徑”而曰“幽”,“行”而曰“獨”,正合了詩人的“野情”。着一“迷”字,不僅傳“幽”、“獨”之神,而且以小景見大景,進一步展示了“千山高復低”的境界。山徑幽深,容易“迷”;獨行無伴,容易“迷”;“千山高復低”,更容易“迷”。著此“迷”字,更見野景之幽與野情之濃。

頸聯“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互文見意,寫“山行”所見的動景。“霜落”則“林空”,既點時,又寫景。霜未落而林未空,林中之“熊”也會“升樹”,林中之“鹿”也要“飲溪”;但樹葉茂密,遮斷視線,“山行”者很難看見“熊升樹”與“鹿飲溪”的野景,作者特意寫出“霜落”、“林空”與“熊升樹”、“鹿飲溪”之間的因果關係,正是爲了表現出那是“山行”者眼中的野景。惟其是“山行”者眼中的野景,所以飽含着“山行”者的“野情”。“霜落”而“熊升樹”,“林空”而“鹿飲溪”,很是閒適,野趣盎然。

尾聯“人家在何許?雲外一聲雞”讓人感覺餘味無窮。杜牧的“白雲生處有人家”,是看見了人家。王維的“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是看不見人家,才詢問樵夫。這裏又是另一番情景:望近處,只見“熊升樹”、“鹿飲溪”,沒有人家;望遠方,只見白雲浮動,也不見人家;於是自己問自己:“人家在何許”呢?恰在這時,雲外傳來一聲雞叫,彷彿是有意回答詩人的提問:“這裏有人家哩,快來休息吧!”兩句詩,寫“山行”者望雲聞雞的神態及其喜悅心情,都躍然可見、宛然可想。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