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古文名著 > 如何理解成語“一身兩役”?成語背後有何典故?

如何理解成語“一身兩役”?成語背後有何典故?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何解釋成語“一身兩役”?有什麼典故?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成語】: 一身兩役

【拼音】: yī shēn liǎng yì

【解釋】: 一個人做兩件事。

如何理解成語“一身兩役”?成語背後有何典故?

【成語故事】:

晉朝時,有個廣陵人叫戴淵,年輕時遊手好閒,常常惹是生非,甚至有時糾集一些人在長江、誰水之間騷擾過往的商人,搶掠財物。有一回,平原內史陸機休假結束後乘船回洛陽,帶了許多箱售。戴淵聞訊後,就帶上一幫人去搶劫。戴淵坐在岸上的一把椅子上,不慌不忙地指揮,事事都安排得有條不紊;儘管幹着不光彩的勾當,那副樣子卻風度翩翩,神采非凡。陸機遭受搶劫,不心疼自己的財物,卻可惜起戴淵這個人來。他站在船頭,衝着岸上的戴淵喊道:“喂,坐在竹椅上那個指揮若定的人聽着!你有如此才能,難道不能爲國效力,而甘心做一個劫掠的賊人嗎?”戴淵聽後,內心受到震動而猛然醒悟,把劍扔到地上,跪下來痛哭流涕地向陸機請罪。陸機反覆地開導他,戴淵從此悔過自新。從接觸中,陸機發現他智勇雙全,非同尋常,十分看重他。後來陸機多次寫信舉薦他,戴淵官至徵西將軍。

如何理解成語“一身兩役”?成語背後有何典故? 第2張

另外一則故事:張緒是南北朝時樑朝的一位名臣,一生清廉正派,沒做過報人利己的事,在朝臣中很有威望。偏偏他有個不肖之子,二十八九歲了,仍不肯讀書、不思進取,整日裏帶羣家丁城裏城外亂跑,吃喝玩樂,不務正事。一有一年張緒告假回鄉來探親,乘船而下,除夕傍晚行至家鄉的水面上。他仔立船頭,極目遠眺,陶醉在即將和父母、妻兒相見的喜悅之中。忽見岸邊有六七個人影,嬉笑着由遠而來;懶懶散散,不成體統。到了近前,張緒發現領頭的正是自己的兒子張充。只見張充佩劍攜弓,左臂託着鷹,右手牽着狗,身後的家丁揹着捕獲的獵物;分明是剛剛打獵歸來。兒子雖然長得健壯俊美,卻是這等逍遙無志,張緒不禁火氣上升,立即差人大聲喝住張充。張充見父親大人回來了,急忙讓人接過鷹牽過狗,拱手施禮。

張緒怒道:“你個不孝逆子!看看像什麼樣子?一手託鷹,一手牽狗,一身兩役,完全被無聊瑣事累住了。你已不是幾歲頑童了,難道就這樣潦倒一生?”張充聞言,羞愧萬分,顧不得是在江邊碎石之地,跪下來連連叩頭,沉重地說:“兒充知過,望父親大人且息雷霆之怒。兒今年29歲,明日適當春節,聖人云:‘三十而立’。兒定當發憤,不再……”張緒下船,扶起兒子,道:“望你好自爲之。”張充被父親的一頓訓斥激醒了,此後攻讀不輟,學問大增,後來成才爲官,報效國家。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