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成語典故 > 如何理解成語“一毛不拔”?成語背後有何典故?

如何理解成語“一毛不拔”?成語背後有何典故?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2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何解釋成語“一毛不拔”?有什麼典故?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成語】: 一毛不拔

【拼音】: yī máo bù bá

【解釋】: 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原指楊朱的極端爲我主義。後形容爲人非常吝嗇自私。

如何理解成語“一毛不拔”?成語背後有何典故?

【成語故事】:

墨子,名翟,是站國時期的大思想家,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他主張“兼愛”,反對戰爭。

差不多與墨子同一時期,有一位叫楊朱的哲學家,反對墨子的“兼愛”,主張”貴生”“重已”,重視個人生命的保存,反對他人對自己的侵奪,也反對自己對他人的侵奪。

如何理解成語“一毛不拔”?成語背後有何典故? 第2張

有一次,墨子的學生離滑釐問楊朱道:“如果拔你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到好處,你幹不幹?”“天下人的問題,決不是拔一根汗毛所能解決得了的!”離滑釐又說:“假使能的話,你願意嗎?”楊朱默不作答。

當時的另一位大思想家、儒家學派代表孟子就此對楊朱和墨子作了評論:“楊子主張的是‘爲我’,即使拔他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利,他也是不幹的,而墨子主張‘兼愛’,只要對天下人有利,即使自己磨光了頭頂,走破了腳板,他也是甘心情願的。”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