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傳統文化 > 壯族文化 壯族多元化的文化中蠶絲文化有何底蘊

壯族文化 壯族多元化的文化中蠶絲文化有何底蘊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8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壯族歷史悠久的歲月中,貴港羅泊灣漢墓出土一種“峒布”,是麻織品及蠶絲品,說明遠在漢代,古壯民就種麻養蠶,爲服飾提供原材料。也反映了古代壯族的服飾發展,其中以蠶絲爲原材料的壯錦更是在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但是要將已結成繭的絲變成能織布的絲,還要經過四個步驟:混繭、剝繭、選繭、煮繭和繅絲。

混繭:根據工藝設計的要求,人們需要對不同地區生產的蠶繭按比例進行混合。這樣可以擴大批量,均衡繭質,統一絲色。混繭時要求繭色、繭形基本接近,繭絲纖度不勻較小,繭絲長一般相差不大於200米。

剝繭:繭子外層的繭衣纖維細而脆弱,不能用於繅絲,必須先行剝去。爲此,人們還設計了專門的剝繭機以剝去繭衣,以保證煮繭的數量準確和在後面的煮蠶過程中煮熟的均勻。剝除的繭衣量必須適當,因爲剝除太多會影響出絲量,剝除的春繭繭衣量約佔全繭量的2%,秋繭約佔1.8%左右。

壯族文化 壯族多元化的文化中蠶絲文化有何底蘊

選繭:這個過程是要按照工藝設計的要求進行選繭分類,剔除原料繭中不能繅絲的下腳繭,這樣用於製作絲綢的絲就都是上等好絲了。選繭分爲粗選和精選兩步。粗選是選出雙宮繭和下繭,其餘都是可供繅絲的上繭;精選則是在粗選的基礎上,在上繭中選除次繭,並按繭形進行分型。

煮繭:煮繭能適當的膨潤和溶解絲膠,增強繭絲的韌性,保證繭絲能連續不斷地按順序離解。煮繭是制絲過程中的一道關鍵工序,煮繭質量的好壞能直接影響絲的質量。

繅絲:將蠶繭抽出蠶絲就是繅絲。以前是用手抽絲,再卷繞在絲筐上;現代的繅絲一般使用機械。繅絲是制絲過程的一個主要工序。根據產品規格要求,把若干粒煮熟繭的繭絲抽出,再合併就製成生絲或柞蠶絲了。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