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傳統文化 > 白族習俗簡介 白族的喪葬習俗有哪些

白族習俗簡介 白族的喪葬習俗有哪些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0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春秋戰國時代,白族先民的“滇僰”墓葬形式,有豎穴土坑墓葬、甕棺葬、圓坑墓葬多種。祥雲大波那已有“幹欄”式重型銅棺;彌渡苴力已有大量石板墓。

住在碧江的白族,死後不用棺,把死者放在一塊木板上,覆以屋上的茅草,上蓋土,壘成墳狀;再在距死者頭部兩三尺的地方豎一個八九尺高的雙杆慄木坊,除掛土鍋和盛有祭物的兩個麻布袋外,還懸掛死者生前用物,如男的掛弩箭,女的懸織布架等,以示悼念。後一年內,以石片、石塊壘墓。墓頭留一孔供死者靈魂出入。那馬白族約在明代前實行火葬,以火焚屍,取骨入罐,再埋於家族公墓地。明後,受漢影響,漸改土葬——棺葬。

大理、劍川的喪葬也有變化過程。明代以前因受佛教的影響,盛行火葬,以後則改爲棺葬。

白族習俗簡介 白族的喪葬習俗有哪些

男子死後一般即行裝殮,女子死後則必須等候孃家人親臨。停柩在堂三天左右即行擇地安葬;停柩期間,一般請道士唸經,“超度”亡人。

大理海東地區,人死後由族長主喪,族長根據死者家庭的社會地位和經濟狀況決定喪事規模的大小。出殯前一般有出帛、誦讀韻律嚴整的白語家祭文等儀式,有的還要“祭方向”,爲死者開道。

墓葬的型式很多,一般名爲“一層轎”或“兩道花門”,窮苦人只堆土爲墳;而富家則豎“三碑四柱”、“城門洞”式的墓道,並立有石人、石馬、石獅等。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