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傳統文化 > “兵者詭道也”的核心思想是什麼?《孫子兵法》的出現代表了一個美好時代的滅亡!

“兵者詭道也”的核心思想是什麼?《孫子兵法》的出現代表了一個美好時代的滅亡!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4.6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兵者詭道也”的核心思想是什麼?《孫子兵法》的出現代表了一個美好時代的滅亡!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兵者詭道也”是《孫子兵法》中的一句話,這句話也揭示了戰場上的基本法則。用兵之道本來就是千變萬化,如何能出奇制勝纔是關鍵,避其鋒芒攻其軟肋,這便是獲勝之道。不過有時候在戰場上面對生死抉擇,會變得不擇手段,但這並非是被所有人都認可的一種作戰方式。所以在此之前很多人都是不信“兵者詭道也”的,那當時的人們是遵循着怎樣的作戰之道呢?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下吧。

“兵者詭道也”的核心思想是什麼?《孫子兵法》的出現代表了一個美好時代的滅亡!

作爲中國“兵學聖典”的《孫子兵法》,受到無數推崇,如今更是走向世界,是中國人的驕傲之一。

在孫武的《孫子兵法》中,有一句話廣爲人知,即“兵者,詭道也”,一語道盡軍事戰爭的最基本規律。因此,在後世戰爭中,交戰各方不擇手段,只要能打贏戰爭,坑蒙拐騙無所不爲,甚至屠殺百姓之類事情,都做的光明正大,因爲都可以將之推給“兵者,詭道也”。

然而,在《孫子兵法》之前,中國人並不相信“兵者,詭道也”,那麼信啥?

首先看二個典故,即宋襄之仁、五十步笑一百步。

宋襄之仁,說的是宋楚爭霸時,宋襄公堅持讓楚軍過河、整軍,然後纔開始攻打楚軍,這叫戰爭規矩是“不正交鋒,不準乘虛而入”。因爲楚軍比宋軍多,最終宋軍落敗,宋襄公受到重傷,第二年去世,王圖霸業隨風而去。宋襄公的這一戰爭思想,被後人嘲笑了2000多年。

“兵者詭道也”的核心思想是什麼?《孫子兵法》的出現代表了一個美好時代的滅亡! 第2張

五十步笑一百步,春秋戰爭規定,當敵人逃出50步之後,己方就不準再去追殺了。因此,逃出50步的人就嘲笑逃了100步的人,因爲效果一樣,都逃出生天了,沒必要再多跑幾步,就相當於大學時代的“60分萬歲”。

翻開春秋戰爭,類似讓人覺得可愛的禮儀還有很多,比如“君子不重傷,不擒二毛”,君子不讓敵人受到二次傷害,不抓白髮老人,抓住了要禮貌的送回去;“不加喪,不因兇”,敵國國君去世或鬧災荒等重大變故,不準去攻打人家.......諸如此類迂腐可愛的規矩,數不勝數,但絕對與“兵者,詭道也”無緣!

總得來說,雖然史書定義了“春秋無義戰”,但春秋戰爭的確非常貴族化,非常講究禮儀和規矩,就相當於“點到爲止”。顧炎武在研究春秋的戰爭後說:“終春秋二百四十二年,車戰之時未有殺人累萬者。”可見,這種迂腐可愛的戰爭形式,不算壞。

那麼,在這一段時期,中國人的戰爭理論是什麼,到底相信什麼呢?

“兵者詭道也”的核心思想是什麼?《孫子兵法》的出現代表了一個美好時代的滅亡! 第3張

其實,在《孫子兵法》之前,中國人有不少軍事典籍,其中流傳下來的一本叫《司馬法》(殘本,只存5篇),唐朝李靖認爲是姜太公所作。學者考證認爲,這是現存最古老的軍事思想,比大名鼎鼎的《孫子兵法》還要古老。

《司馬法》保存着春秋前期一些非常古典的作戰原則,具有濃郁的貴族色彩,書中講軍禮的地方甚至超過兵法的部分,典型的三代兵法的化石。從書中記載的戰爭禮儀來看,春秋諸侯基本遵守,因此這本書的思想,應該屬於“官方戰爭思想”,差不多得到周朝諸侯一致認可。

與《孫子兵法》不太相同的是,《司馬法》突出仁義說教,進行戰爭的目的是爲了“討不義”、“誅有罪”,所以對能“安人”、“愛其民”和制止不義的戰爭,《司馬法》持肯定態度,這就是所謂的“以戰止戰”觀點。

古者,以仁爲本,以義治之爲正。正不獲意則權。權出於戰,不了同於中人,是故殺人安人,殺之可也;攻其國愛其民,攻之可也;以戰止戰,雖戰可也。

“兵者詭道也”的核心思想是什麼?《孫子兵法》的出現代表了一個美好時代的滅亡! 第4張

可見,《司馬法》揭示了戰爭的實質是用非常的手段來解決政治問題。如果能夠以戰止戰,那麼就可以戰。而戰爭最終的目的,其實就是“以仁爲本、以義治之”。

值得一提的是,《司馬法》中還有很多我們熟知的成語,比如“故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等。

從《司馬法》來看,當時中國人相信“可愛”的戰爭禮儀,相信“仁義的以戰止戰”,即所謂的“以仁爲本,以義治之,以戰止戰,攻其國,愛其民”。可能實際戰爭不會像口號這麼仁義,但至少有這麼一個大家認可的戰爭規則在,就給諸侯戰爭套了一個籠子。

所以,春秋戰爭中前期,沒有“兵者,詭道也”的做法,一切都是師出有名,一切都講究禮儀,戰前必須有宣戰、請戰的儀禮等,否則就爲天下所恥笑。因此,在這種氛圍之下,纔有宋襄之仁、五十步笑一百步等迂腐可愛的規矩。

《司馬法》的思想,或許不利於打勝仗,但卻會讓民衆少受兵禍。如果司馬法的約束還在,長平之戰等的悲劇,或許就不會發生。

“兵者詭道也”的核心思想是什麼?《孫子兵法》的出現代表了一個美好時代的滅亡! 第5張

然而,或許是時代孕育了思想,或許是思想改變了時代,孫武《孫子兵法》的出現,卻代表了中國一個最美好的時代遠去。

孫武首創“兵者,詭道也”,提倡兵不厭詐、“廉潔可辱,愛民可煩”、(侵略別國時)侵掠如火、智將務食於敵等,以及爲了戰爭勝利,不擇手段的打擊敵人士氣,摧毀敵人戰爭潛力,也不值得對敵國民衆秋毫無犯等。可見,孫子兵法揭示出了戰爭最基本的規律,但卻也讓戰爭變得沒有底線,與《司馬法》可謂大相徑庭。

更爲可怕的是,孫子兵法的這種思想,又蔓延到了中國社會各個方面,進而影響到古今中國人的信念及價值觀。軍人與軍人之間的戰爭沒有底線,還可以理解,但當做人或社會沒有底線,這就可怕了。所以,後世中國歷史上,爆發過多次毀滅性的戰爭,比如安史之亂、黃巢起義、蒙元崛起、滿清崛起、太平天國等,已經不是簡單的戰爭了,很多就是一部針對無辜百姓的毫無底線和人性的濫殺史。

總而言之,孫子兵法之前,中國人的戰爭思想,固然有點迂腐可愛,但卻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底線,而孫子兵法之後,中國人的戰爭思想,就徹底變得沒了底線。所以,在自豪於《孫子兵法》時,也該反思這一部經典給中國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