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揭祕 > 戰史祕聞 > 楚漢之爭漢軍陣營中最先警覺韓信的並非劉邦?

楚漢之爭漢軍陣營中最先警覺韓信的並非劉邦?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韓信是功高震主,被劉邦猜忌,懷疑韓信想造反,才狠心害死他的,好象只有劉邦兩口子恨他。其實,這只是以前從小人書上看出的心得。後來讀書逐步多了些,才知道韓信的生存環境是逐步惡化的,也是他貴族秉性自恃過高,沒把自己的人生目標徹底融入大漢一統的事業,導致脫離時代,脫離環境,脫離同事,失去政治基礎。說到底,是他性格決定命運的一種必然。而且,最先反感和警覺韓信爲人不坦蕩,爲將不忠耿的,還不是劉邦兩口子,而是劉邦身邊的高人。此說何來呢?

韓信拜將以後,劉邦對他進行了一番招聘談話,聽了他深思熟慮的滅楚興漢,打擊項羽勢力,爭奪天下的分析籌劃,很是贊成,就放心讓他領軍出征。韓信果然不負衆望,先搞了個“暗度陳倉”,使劉邦大軍順利越過秦嶺天塹,從漢中直抵關中,又用了半年左右時間,擊破項羽安排的章邯等“三秦”守將封鎖,逼死章邯,穩定了關中,把自己的戰略保障基地從漢中前移至關中。接着,韓信又配合劉邦完成了直搗項羽統治中心彭城的戰略進軍,直接摸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項羽的老虎屁股。後來,劉邦大軍因勝後鬆懈,疏於防範,包括韓信麾下在內的50多萬漢軍被項羽3萬精悍騎兵奇襲潰敗。項羽反攻得手後,劉邦被迫退回關中補充整頓,準備捲土重來。韓信又奉劉邦命令,分兵獨擋一面,掃蕩位於北方的原韓、趙、魏等國舊地,清除項羽向北發展的戰略空間。防止盤踞這些地方的舊貴族勢力策應項羽,確保漢軍北翼安全。

楚漢之爭漢軍陣營中最先警覺韓信的並非劉邦?

“漢趙之仗”後,韓信有點居功自傲了,居然擁兵自重。大軍停在趙地蓄膘,韓信、張耳則常睡在賬中養心,聽憑劉邦大軍在成皋一帶艱苦鏖戰,最後被項羽打的潰不成軍。劉邦急的火燒眉毛,想叫韓信率領得勝之師從趙地向東,掃蕩齊國,從東面威脅項羽的指揮中心彭城(今徐州一帶),以使項羽兩面受敵。韓信不想聽從劉邦指揮去打齊國。劉邦不答應,但鞭長莫及。後來劉邦從成皋戰場敗退下來後,身邊只剩夏侯嬰一人陪着。兩人逃命好幾天,好不容易摸到趙地,連夜趕到韓信軍營,進入韓信睡覺的大帳,把韓信的軍權兵符一下剝奪,還把韓信的兵馬調動一番,造成大軍伐齊的架勢。待韓信在軍營喧鬧中一覺醒來大驚失色。這個時候,韓信只得乖乖地聽從劉邦的鉗制與鞭策,出兵攻打齊國。韓信這次怠工,劉邦雖然心裏有氣,但事情一過,劉邦也沒多想,還是保持着對韓信的高度信任。

劉邦爲何不容韓信懈怠,要他連續作戰,抓緊伐齊呢。因爲他把伐齊部署看成滅楚興漢的重要一步,其中心思想是:一、此時項羽主力雖然兵威尚在,卻已漸成孤軍。北方韓、趙、魏、代等舊地已由韓信、灌嬰率軍掃平,或者表示依附,全在漢軍控制之下,不用耽心楚軍能拉攏原來的舊貴族勢力從北方威脅漢軍。南方有游擊戰專家彭越、頗得霸王用兵真傳的英布大軍鉗制,騷擾,楚軍晝夜不安。二、由韓信,灌嬰再率軍挺進齊地,滅了不聽話的異己勢力齊國,把齊地江山納入漢軍旗下,從東面威脅楚軍。三、讓彭越、英布的軍隊從南面配合打擊楚軍。四、自己率漢軍主力從西往東猛攻項羽防線,讓項羽的楚軍四面受敵,陷於鐵壁舍圍,創造條件尋機決戰,一舉滅楚。

爲了走好滅齊這步大棋,劉邦在命令韓信進軍的同時,還搞了雙保險,又命得力辯士出使齊國,說服齊國君臣認清形勢,靠攏漢軍,共同滅楚,將來享受優惠政策。齊國本來是項羽的死對頭,造項羽的反比劉邦還早。齊國與項羽的楚軍作戰周旋已有多年,正愁出路。此時經劉邦的特使一點撥,竟如瞌睡遇枕頭,欣同意歸附漢軍。韓信出兵伐齊的進軍過程中,齊國歸順已成事實。韓信得知劉邦特使說服成功的消息,本應停止進軍,維護上級政治信譽,堅持和平統一。按常理,韓信此時應該因時制宜,一方面指揮大軍就地駐紮,保持壓力,一方面請示劉邦的下一步安排。可他在軍中謀士蒯通的煽動下,沒有如是。他一是眼紅劉邦特使口舌之功的政治能力勝過自己勞師遠征,心理不平衡。二是顧慮齊王歸順後劉邦多一個幫手,自己多一個競爭。三是爲了佔領齊地爲己有,以造就既成事實,爲以後“自稱齊王”鋪平道路。韓信不顧形勢變化,指揮大軍出其不意攻打等着和平接收,想加入漢軍陣營的齊軍。齊國軍民遭受了一次完全可以避免的兵災。更重要的是,韓信在明知形勢明朗的情況下,還執意進兵,一是使漢軍失信於齊,也失信於天下,使劉邦以後對敵對勢力進行政治瓦解的工作失去了信譽,增加了難度。二是使奉命完成策反任務的漢使成了齊人眼中的陰謀家,懷疑漢使口密腹劍,嘴上談和平,身後出黑手,讓漢使百口莫辯,陷於絕境,被齊國君臣憤怒烹殺。三是韓信自行其是的行爲,犯了今天常說的“槍指揮黨”的政治錯誤,讓人開始防着他了。

韓信打散齊軍主力以後,齊國君臣病急亂投醫,又轉身向以前的敵人項羽求救。項羽爲了自己後方的安全,派了手下第一大將龍且支援齊軍。龍且到了齊地,低估韓信的實力和計謀,輕率否定了軍中謀士建議的穩步前進的周密計劃。龍且只想一戰滅敵,控制齊境,迅速穩定楚軍戰略後方,打破劉邦、張良精心籌劃的鐵壁合圍,爲項羽力挽乾坤。兩軍一交手,就進入決戰階段。韓信,灌嬰率領的大軍巧妙利用人造洪水戰術,把一馬當先的龍且率領的少數前鋒部隊和他的主力完全隔開,乾淨利索地殲滅了龍且身邊精銳,灌嬰手下還斬了龍且本人。龍且戰死,被“人造洪水”隔開的龍且大軍主力心驚膽顫又無能爲力,最後無奈撤走。自此,韓信基本實現了控制齊地的政治軍事目標。

楚漢之爭漢軍陣營中最先警覺韓信的並非劉邦? 第2張

韓信滅齊以後,志得意滿。而此時,劉邦正與項羽大軍在滎陽一帶苦戰,處境堪憂,眼巴巴的望着韓信出兵助戰。可是盼來盼去,韓信大軍沒來,只來了個使者。我們且看劉邦的反應,史書上說:當是時,楚方急圍漢王於滎陽,韓信使者至,發書,漢王大怒,罵曰:“吾困於此,旦暮望若來佐我,乃欲自立爲王!”張良、陳平躡漢王足(從腳底下踢他),因附耳語曰:“漢方不利,寧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爲守。不然,變生。”漢王亦悟,因復罵曰:“大丈夫定諸侯,即爲真王耳,何以假爲!”乃遣張良往立信爲齊王,徵其兵擊楚。

可見,劉邦直到得知韓信想當齊王,心裏還轉不過彎,仍把他當忠臣,憨拙拙地,覺得罵一頓無所謂。俗話說:“家雞打了團團轉,野雞打了滿山飛”嘛。經張良、陳平提醒,才警覺起來。劉邦的悟性很高,立即領會張良、陳平的良苦用心,意識到韓信已經不是信得過的人了,再不能推心置腹有啥說啥,凡事得三思而後言。於是先用不負責任的謊話哄韓信,讓他賣力是硬道理。從此,劉邦對韓信不再率性直言,而是話藏玄機,以駕馭代替了信任。劉邦果斷滿足了韓信的要求,封他當了真齊王,可韓信還是不出兵。劉邦仍然孤軍奮戰,漸漸感到獨力難支。

漢四年(前203)秋九月,劉、項主戰場上,因韓信、英布、彭越等人心存觀望,歷史上演了新版“作壁上觀”。劉邦仍然沒有佔上風。但是,項羽卻因劉邦戰略優勢的逐步形成而真切地感受到了“少助、食盡”兩大威脅。劉邦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時機,連續派出說客,終於說服項羽釋放太公、呂后,雙方以鴻溝爲界,中分天下。鴻溝以西爲漢,以東爲楚——鴻溝即成了楚漢的分界線。鴻溝,是戰國時魏國鑿的溝通黃河與淮河的運河,北起滎陽,南至中牟、開封,南流至沈丘入淮河的支流潁水。鴻溝議和後,劉邦打算歇歇了,可張良鼓動他別放過到手的天下,項羽已經成了嘴面前的鼻涕,得趕緊吸。於是劉邦又雄起,撕毀和議,越過鴻溝追擊撤退中的楚軍。項羽大怒,回軍反擊。劉邦又一次大敗。這次,再沒援軍,劉邦就徹底沒戲了。

情急之下,劉邦先與張良合計好支套,很大方地向韓信、英布、彭越等人許願封地,實際加封的地盤卻都還在項羽手裏,樂得開空頭支票做誘餌,刺激他們的積極性,哄他們踊躍出兵配合自己打項羽。公元前202年,劉邦陣營各路大軍匯合,對楚軍收網,最終把項羽的10萬楚軍主力壓縮在垓下。經過驚心動魄的大決戰,終於滅了楚軍,項羽自殺。

楚漢之爭漢軍陣營中最先警覺韓信的並非劉邦? 第3張

大局一定,劉邦立即奪了韓信兵權,改封楚王,以後又安插臥底(以前沒有)。韓信到了楚地,雖然沒有兵權,卻私自招兵買馬,出入護衛成羣,儀仗顯赫,王宮窩藏敵將,時常密談,劉邦通通掌握。劉邦要收拾韓信,就和陳平計議,搞突然襲擊式的“南方視察”,在雲夢澤召諸侯相聚,要聽彙報工作。劉邦來到家門口,形勢逼人,韓信做了窩藏已久的鐘離昧前來報到。劉邦安排的幾個武士逮了韓信,當囚徒載回長安。劉邦過後想想,要辦韓信的重罪又有所不忍,才決定寬大處理,降爲淮陰侯。從此把韓信留置京中,未經允許不許外出,等於軟禁起來了。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