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揭祕 > 戰史祕聞 > 趙括是紙上談兵的無能之輩 爲何流行爲他翻案?

趙括是紙上談兵的無能之輩 爲何流行爲他翻案?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現在有一種非常有意思的觀點——爲長平之戰當中的趙括平反,其中最重要的一個論據就是——長平之戰當中趙括率領趙軍在秦軍的戰役合圍之下堅持了46天才最終被全殲,他已經盡力,不應該說他是“紙上談兵”的無能之輩。

這種觀點已經被很多人接受了,特別是年輕人。可是這種觀點往往是站在常規軍事的角度上講,是不對的,不全面的。要想了解長平之戰的真相,就必須站在戰略軍事的角度上去看,不要預設立場,不帶感情色彩,不做是非評判。

必須承認這是一場戰爭的一個戰役階段,(長平之戰共分爲三個階段:第一階段首先是公元前260年秦軍60萬大軍由王齕帶領強攻韓國上黨地區,在趙軍沒有扎信陣腳的情況下,在外圍戰中取得了一些小的勝利,殲滅趙軍5萬人。然後在趙軍主力40萬大軍全部到達長平之後雙方進行了長達3年的對峙時期。

第二階段,秦國丞相範睢利用趙國上下急於打破僵局,結束戰爭的心態,實施反間計,誘使趙王將老成持重的廉頗換成完全不懂軍事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趙括在完全不知敵情的情況貿然率領全軍出擊,致使趙軍陷入重圍長達46天,全軍覆沒。

趙括是紙上談兵的無能之輩 爲何流行爲他翻案?

第三階段,在將240個少年兵放回趙國之後,秦軍稍事休整,兵分兩路,一路由王齕率領攻佔皮牢,一路由司馬梗率領襲取太原,掃清外圍支撐點,徹底的孤立邯鄲。然後再合兵一處,合圍邯鄲城,攻佔邯鄲,以期達到徹底滅亡趙國的目的。同時也要說明的是這三個階段存在着緊密的先後邏輯關係。)

我們這裏着重討論的是則是第二階段,也就是由趙括代替廉頗擔任趙軍長平軍團主將的這一個時期。站在純軍事的角度一一的指出趙括爲將之後都有哪些明顯的指揮錯誤,以供讀者參考。

第一,臨陣換將,兵家大忌。

有些朋友可能不知道爲什麼臨陣換將是兵家大忌,這是因爲,兵將之間的信任和默契都是經過長時間的磨合才形成的,特別是臨陣對敵時,針對具體的敵我力量和戰場態勢一定會產生更加具體細緻的對應部署,如果貿然更換主將,敵人突然發起攻擊,新任的將領就算是有能力,也會因爲不熟悉情況,而造成部署出錯。輕則,防線被突破,重則搞不好全軍都有被殲滅的危險。

具體放到長平之戰來說,如果趙括真有軍事指揮才能,在歷經三年的時間當中不會看不出來,這是秦趙之間投入總兵力達百萬人主力軍團大決戰,這場決戰趙國不能輸,也輸不起,因爲如果輸了整個趙國都將危在旦夕。況且趙括本人也沒有軍事指揮的經驗,特別是打大兵團主力決戰的經驗,(有人說趙括有從軍爲將的經歷,正史上沒有記載。)儘管臨陣換將的命令是由趙王下達,但他可以找理由堅辭不受。趙王應該也拿他沒有辦法。

第二,抵達趙軍軍營之後趙括首先幹了兩件事——悉更約束,易制軍吏。

臨陣換將已經是兵家大忌了,悉更約束,易置軍吏。對於此時身爲前線趙軍的主將的趙括來就是自斷臂膀,放棄有效指揮。

因爲古代指揮部隊受限於通訊手段,指揮部隊依靠的就是這些約束和規定,以及各級軍官,如果將這些全部更換,換上來的年輕將領固然能夠聽衆趙括的指揮,問題是這些年輕的將領由於能力和默契指揮不動下面的部隊,更好的貫徹主帥的作戰意圖,所以趙括的這兩個舉措表面上是改弦更張,自立門戶,實際上則是亂上加亂,放棄了對於部隊的有效指揮。

第三,出兵以擊秦師。

按照常理,任何作戰行動,特別是這種大規模主力兵團的會戰,前期前線的情報偵察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對方總共有多少兵力,具體的兵力和營壘部署,哪裏是防守薄弱環節,各個部隊的主官是誰等等這些問題都是必須要搞清楚的。可是從司馬遷的記述當中我們沒有發現任何趙括作前期偵察的活動痕跡。換句話說,趙括幾乎就在完全不知敵情,沒有取勝把握的情況下貿然出擊。這已經又是一條兵家大忌了。

第四,趙括率領的全部趙軍輕易的就擊退了秦軍的前鋒部隊。並且很容易就攻擊到了秦軍壁壘邊上,只是沒有攻進去。

趙括應該至死也不明白,秦軍前鋒部隊爲什麼這麼容易就被擊潰,那不是因爲他的能力有多強,而是白起故意放水,主動後撤所致。目的就在於將趙軍長平軍團引出壁壘予以殲滅。

趙括是紙上談兵的無能之輩 爲何流行爲他翻案? 第2張

第五,趙括無能足足在秦軍壁壘面前呆了46天,致使趙軍被戰敗合圍,四十萬人遭受滅頂之災。

現在有很多的朋友在爲趙括翻案的時候總是抓住了這一點,認爲能和名將白起“死磕”46天已經是非常了不起了,這是大錯特錯的,也可以說這是不懂軍事的人無意揣測。如果你懂得軍事的話就會發現這“死磕”46天,正是趙括指揮無能的最直接的證據。

從史記《白王列傳》和《廉藺列傳》中綜合分析,趙平在出壁壘去和秦軍作戰的時候是帶着一部分糧食的,這些糧食足夠趙軍食用40天左右,(否則沒有辦法解釋趙軍在斷糧後堅持了46天,人不吃飯3天基本上就動不了。趙軍是在46天的最後幾天因爲無糧可食才迫不得已向戰友下手的。)

這裏就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這46天當中的前40余天趙括都幹了什麼,答案是除了一次攻擊壁壘行動失利之後,就地築起壁壘之外幾乎什麼都沒有幹。換句話說,趙軍的主將趙括將趙軍長平軍團的四十萬大軍暴露於無險可守的原野——這樣的危險境地足足40余天,致使白起輕鬆的完成了戰役合圍,隔絕了他們和原駐地壁壘的聯繫,阻斷了糧道。

從而爲秦軍徹底殲滅趙軍提供了有利條件。這是典型的貽誤戰機,僅憑這一點在古代趙括就應該被滅門都不爲過,在現代他肯定會被送上軍事法庭,判處死刑。

如果你還不清楚的話,我們試着從白起的角度和立場來觀察這場戰役:應該是在當年的7月末的時候,白起接替了王齕擔任秦軍的主將。白起上任伊始一個巨大的問題就擺在了他的面前——在歷經3年多的秦趙大軍對峙之後,秦軍後勤供應已經非常困難,人員極度疲憊。(之所以沒有崩潰,和秦法有非常大的關係,秦法有“連坐法”,一旦逃亡,戰友和遠在後方的家人都將遭殃.)所以無論是國情不是軍情來看,白起都只有一個選擇——儘快解決面前的這支趙國主力軍團。

前面在括號裏說過長平之戰有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之間是有緊密的邏輯關係的。

按照秦國君臣在三年以前的戰略構想,傾全國之兵60萬的根本戰略目的是滅亡趙國,問題是要滅亡趙國必須要首先徹底消滅趙國長平軍團。而如果以對峙了三年的疲憊秦軍正面對決趙軍40萬人,(秦軍此時的可以作戰的兵力應該不會超過50萬,否則沒辦法解釋在沒有經過大規模作戰的情況下據戰後白起所說長平之役秦軍已經傷亡過半,這些應該是脆弱的後勤系統和傷病造成的非戰鬥減員。)可以說秦軍幾乎沒有勝算,最多也就是玉石俱焚,自然也就更不可能完成後面的滅亡趙國的戰略任務了。所以,白起還必須要做到一點——以最小的代價徹底殲滅趙國的長平軍團。爲秦軍保留足夠的戰鬥力去圍攻邯鄲,滅亡趙國。

這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如果對面的趙軍統帥不是趙括這樣的白癡的話。

白起在他的將領商討之後一致得出了一個最好的辦法——誘使趙軍出壘決戰。具體的辦法還沒有想出來,秦軍的前鋒部隊就受到了趙括率領的趙軍攻擊,這正中白起的下懷。白起下令前鋒後撤。——他要將趙軍都引出來。

趙括不知是計,率領全軍攻擊到秦軍壁壘面前,沒有攻進去。還被秦軍的輕兵擊敗。趙軍就地築起臨時壁壘堅守,等待救援。(等什麼,幾乎全部的趙軍都在趙括手裏了)。

在挫敗了趙軍的進攻後,白起立即指揮秦軍分兵兩路展開了戰役合圍行動。用五十萬秦軍包圍了四十萬趙軍。

然後呢?

趙括是紙上談兵的無能之輩 爲何流行爲他翻案? 第3張

然後比較麻煩,秦軍雖然完成了戰役合圍,但兵力上並沒有佔到絕對優勢。還是那句話幾乎沒有勝算。唯一的辦法只能是等待。當然,也不是乾等,白起順帶手派遣了25000人斷絕了趙軍的後路,同時派遣5000名騎兵隔絕了趙國去原駐地壁壘之間的聯繫,趙軍的糧道也因此被阻斷,至此趙國長平軍團與外界的聯繫被徹底隔絕了。(小樣兒,我看你的糧食能吃幾天,我相信這是白起當時心裏最想說的話。)白起派遣輕兵(現在的敢死隊)出擊挫敗了趙軍兵鋒,迫使趙軍放棄進攻。築壘堅持,以等待救援、

然後,接着等待……………….

白起明白,在趙軍糧食沒有耗光之前不能再貿然發動進攻了,一來秦軍要保持戰鬥力,二來也避免由秦軍過分攻擊壓迫刺激趙軍做困獸之鬥,到時情況肯定會對秦軍不利。

當然在趙軍糧食耗光之後也就是趙軍的覆沒之時——他的手段就是用飢餓活活餓死這支趙國的主力軍團,以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這也就可以解釋爲什麼趙國40萬大軍爲什麼會被坑殺了,因爲他們已經根本餓的爬不起來了,更別說拿起武器作戰了,除了投降他們還能做什麼。)

也許有朋友可能會問難道趙括就不知道突圍嗎?

答案是知道,不過,已經不可能了,同時最佳的突圍時機已經過去了。

不可能是因爲他將行軍約束更改了,同時將全部高級軍官都更換了,他根本不可能有效指揮部隊,他也不懂如果指揮一支龐大到40萬人的主力部隊進行作戰行動。

突圍的最佳時機已經過去,我曾經計算過,以秦軍疲憊的實際情況白起展開戰役合圍,阻斷救援和糧道共需要8天(實際上需要不了那麼多),人在糧食有限的情況下會有意識的節約糧食,趙軍的斷糧過程也需要8天,也就是說趙軍足有30天的時間重新部署,實施突圍,以秦軍有限的兵力和戰鬥力根本不可能擋住一羣想回家的決死勇士。

而這充足的30天都被趙括這個蠢貨給浪費掉了,他直到最後才明白自己被包圍了(太晚了),身邊還活着能拿的起武器戰鬥的只有少量精兵了。

第六,趙括的突圍行動也充分說他已經蠢到無可救藥了,他居然向秦軍防守堅固的壁壘方向開始突擊。還分成四隊,還反覆衝四五次。

通常情況下,展開突圍行動都會針對敵人包圍圈的薄弱環節集中主力持續性發起攻擊全力突圍。這樣突圍成功的可能性纔是最大。趙括的這種突圍行動只能說明他根本不知道什麼叫突圍戰,而且我一直懷疑出這個主意的是趙軍的一個下級軍官,他從軍前做過小生意,以爲突圍戰和做生意差不多,要節約使用兵力,仗打到這樣的水平我真是服到家了。

趙括是紙上談兵的無能之輩 爲何流行爲他翻案? 第4張

至此,趙軍的命運也已經被徹底決定了——他註定會覆沒在白起手上了,準確的說是覆沒在他們的主將趙括手上了。

這就是長平之戰第二階段趙括和白起對決的全部真相。縱觀整個戰役,趙括唯一值得肯定的地方就是戰死沙場了,(不然,趙國軍法也饒不了他)。不是趙括“死磕”了白起46天,面是趙括根本不具備領導指揮大兵團決戰的能力,致使趙軍被秦軍包了餃子長達45天都混然不知覺,趙軍被活活餓的甚至出現了要殺食自己的戰友的地步。最後倒致趙軍40萬人全軍覆沒。

回到現代,現在有一種觀點是認爲他是被冤枉的,要爲趙括平反,如果說冤,我認爲趙國長平軍團的40萬將士比他還冤,攤上這麼一個主將他們算是倒了八輩子血黴了。如果他們的主將還是廉頗的話,他們只要守在原駐地的壁壘裏再等上一年半載,秦軍後勤不濟主動撤退,他們就可以回家了。而現實是他們被全部坑殺,永遠也回不了家。司馬遷記載——趙人大震。

這四個字的背後是四十萬個家庭呼天搶地的嚎哭,他們失去了自己的兒子,男人,丈夫。趙國也從此一一蹶不振,最後被秦國所滅亡。至於說趙括是“紙上談兵”,還是“簡上談兵”,又或者“嘴上談兵”這些小節在至今都還躺在長平的40萬趙軍陣亡將士面前已經不重要了。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