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揭祕 > 戰史祕聞 > 揭祕靖難之役的坦克軍團:朵顏三衛

揭祕靖難之役的坦克軍團:朵顏三衛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太祖朱元璋爲了永保江山,在建國以後實行了分封制,把兒孫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勢力日益膨脹。朱元璋的盤算是隻有自己的親人才會保衛自己的國家,但是他沒想到的是,他後臺是否能夠鎮的住這些藩王,果然太子朱標早死,皇太孫朱允炆繼位,年號建文,是爲建文帝。建文帝與親信大臣齊泰、黃子澄等採取一系列削藩措施,建文帝採取了昏招,先削弱小的藩王,結果打草驚蛇,驚動了當時最爲強大的燕王朱棣,導致朱棣有所提防。

果然就在建文帝以爲準備停當了,便祕密下令擒拿朱棣,但是沒有成功,建文帝也有點發昏,當時燕王朱棣要進京奔喪,你抓住他就完了,非要命令他返回封地,結果後來想抓抓不住了,再加上削藩措施嚴重威脅藩王利益,坐鎮北平的朱棣在姚廣孝的慫恿下於1399年起兵反抗,隨後揮師南下,史稱“靖難之役”。

揭祕靖難之役的坦克軍團:朵顏三衛

網絡配圖

建文帝無大將可用,只好起用倖存的老將耿炳文統兵北伐,又派李景隆繼續討伐,而建文帝也缺乏謀略,致使主力不斷被殲。 朱棣以北平爲基地,適時出擊,靈活運用策略,經幾次大戰消滅官軍主力,最後乘勝進軍,於1402年(建文四年)攻下帝都應天(今江蘇南京) 。戰爭歷時四年(1399—1402年)。戰亂中建文帝下落不明, 同年,朱棣即位,就是明太宗,嘉靖時期改爲明成祖。

朱棣的靖難之役之所以能夠成功,除了燕王軍隊作戰驍勇之外,建文帝也幫了不少忙,首先由於朱元璋把武將清理的太乾淨了,導致建文帝無將可用,還有在關鍵時刻,除了天祝朱棣,建文帝也昏招頻出,每每在朱棣快要被抓住的時候,調走軍隊,導致朱棣勝利。此外,朱棣之所以能夠靖難比較順利,還是得到了當時的“坦克部隊”朵顏三衛。

明洪武二十年(1387),明朝派遣馮勝、傅友德和藍玉等率領二十萬大軍繞道慶州包圍了納哈楚軍隊駐地。納哈楚被迫投降。上述蒙古諸部失去屏障,其駐地隨時可能遭到明朝的侵掠。二十一年(1388),蒙古大汗脫古思帖木兒在捕魚兒海(今內蒙古貝爾湖)被明將藍玉的軍隊擊敗西走。這些重大的軍事失敗,使大興安嶺以東的蒙古諸部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他們只得歸附明廷。

洪武二十二年(1389),明廷在這一地區設置了朵顏、泰寧和福餘三衛。同時,明廷授封三衛首領以各級官職,進行籠絡和羈縻。封阿札施裏爲泰寧衛指揮,塔賓帖木兒爲指揮同知;海撒男答奚爲福餘衛指揮同知;脫魯忽察爾爲朵顏衛指揮同知。明廷要求他們“各領其所部,以安畜牧”(《明實錄·洪武二十二年五月癸巳》),做明朝的“屬夷”。

揭祕靖難之役的坦克軍團:朵顏三衛 第2張

網絡配圖

蒙古人稱朵顏衛爲兀良哈,泰寧衛爲翁牛特,福餘衛爲烏齊葉特。這是因爲朵顏、泰寧和福餘三衛分別是以兀良哈部、翁牛特部和烏齊葉特三部爲主組成。後來,明朝也把朵顏衛稱爲兀良哈衛。當初,三衛當中以泰寧衛最強大,其次福餘衛,朵顏衛在後。後來,朵顏衛實力迅速壯大,躍居三衛之首。因此,明朝往往把三衛籠而統之地稱作朵顏三衛或兀良哈三衛,把朵顏、泰寧和福餘三衛的駐地統稱爲“兀良哈地區”。

朱棣在發動“靖難之役”前,藉助兀良哈三衛蒙古人的支持,挫敗了鎮守大寧衛(衛治在今赤峯市寧城縣)的寧王朱權。後來,他又向兀良哈三衛借用3000名精騎兵,作爲其“靖難軍”的骨幹。從史書上看,這個騎兵部隊每次戰鬥總是打主攻,往往以少勝多,出其不意,以千人軍隊擊敗萬人軍隊,真正稱得上當時的坦克部隊。爲朱棣的靖難之役立下了汗馬功勞。

但是事後論功行賞,朱棣並沒有完全兌現諾言,雖然封在大寧地區,但是朱棣後來卻不允許他們放牧,朵顏三衛做了堅持不懈的鬥爭,雖然在朱棣時期被打敗損失嚴重,但是依然堅持戰鬥,後來隨着明朝軍事實力下降,到15世紀中期,他們終於來到明朝長城邊外駐牧。此後,兀良哈三衛駐牧地分佈情況是:“自大寧前抵喜峯口,近宣府,曰朵顏;自錦(州)、義(州)歷廣寧(衛)至遼河,曰泰寧;自黃泥窪逾瀋陽、鐵嶺至開原,曰福餘。”(《明史》卷328)。從此,西拉木倫河和遼河以南,東起開原,西近宣府的長城邊外,均屬兀良哈地區。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