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揭祕 > 古代戰役 > 阪泉之戰的“阪泉”位於何處?阪泉之戰是一場怎樣的戰爭?

阪泉之戰的“阪泉”位於何處?阪泉之戰是一場怎樣的戰爭?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炎黃阪泉之戰,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蹟。

一直以來,古代中國都存在一個歷史宿命,即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搏殺數千年,其間和平居少、戰爭居多。從中原文明來看,來自大草原上的遊牧民族是入侵者,是不折不扣的蠻人壞人,但中原文明又尊黃帝爲祖,那麼黃帝源於哪一種文明呢?

作爲中華文明的人文初祖,在人們傳統印象之中,黃帝一直是農耕文明的代表,但根據司馬遷的記載,黃帝可能不是源於農耕文明,是遊牧文明。

司馬遷對黃帝生平記載很少,只有“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這麼一句話,意思大約是黃帝出身名門,或部落酋長之家,是少典部族的後裔,姓公孫名軒轅,一生下就有靈性,在襁褓中就會說話,長大後誠實勤奮,成年以後見聞廣博,非常聰明……總之,就是一些誇讚的詞彙,與後世對歷代開國帝王的描述差不多。

黃帝接任部落首領之職時,神農氏的後代已經衰敗,天下諸侯征伐不斷,百姓水深火熱流離失所,而神農氏卻不能制止諸侯紛爭。於是,爲了天下和平,黃帝就學兵練武,征討不臣諸侯,於是“諸侯鹹來賓從”。

阪泉之戰的“阪泉”位於何處?阪泉之戰是一場怎樣的戰爭?

但此時天下還有兩個勢力不服,一是最爲兇暴的蚩尤,戰鬥力強,沒人敢去征討蚩尤,一是老牌首領神農氏後代炎帝,當時農耕文明的代表,見到諸侯都去朝拜黃帝了,內心估計不平衡,“欲侵陵諸侯”,沒想到諸侯反而更快速度的都投奔了黃帝,所謂“諸侯鹹歸軒轅”。

因此,這時也算是炎帝、黃帝、蚩尤三足鼎立的“三國時代”。其中,黃帝居中原,炎帝在西方,居太行山以西,蚩尤居東方,爲九黎君主。

炎帝、黃帝、蚩尤三國鼎立之後,局勢暫時穩定,黃帝推出了一系列增強國力的措施。

《五帝本紀》: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貔貅貙虎。

除了修行德業、整頓軍旅之外,黃帝研究四時節氣變化,丈量四方的土地,安撫民衆,種植五穀,訓練熊、羆、貔、貅、虎等猛獸。尤其“治五氣,五種,撫萬民,度四方”這十二個字,清楚地表明黃帝在中華農耕文明中的地位。

一段時間之後,三國形勢發生變化,首先黃帝與炎帝發生阪泉之戰,黃帝三次擊敗炎帝,炎帝向黃帝稱臣;其次炎帝與蚩尤爭奪黃河下游地區,炎帝失敗,向北逃走,向黃帝求救;第三黃帝聯合炎帝征討蚩尤,但三年九仗未能獲勝,最終黃帝調集諸侯軍隊,通過涿鹿之戰擊敗蚩尤。

因此,黃帝“一統三國”之前,打了兩場著名的戰爭,即阪泉之戰與涿鹿之戰。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場戰爭的地點,或與黃帝出身有關!

阪泉之戰的“阪泉”位於何處?阪泉之戰是一場怎樣的戰爭? 第2張

涿鹿之戰的位置比較好確定,是在如今河北張家口市的涿鹿縣,但阪泉之戰的“阪泉”位於何處,一共有四種說法。

1,山西省陽曲縣東北,相傳舊名漢山,如今通過高速抵達涿鹿縣全程約451.3公里。

2,河北省涿鹿縣東南,與涿鹿之戰的戰場非常接近。

3,山西省運城縣南,如今通過高速抵達涿鹿縣全程約873.3公里。

4,河南省扶溝縣,如今通過高速抵達涿鹿縣全程約863.7公里。

聯繫到黃帝陵、石峁古城、寶雞炎帝陵等遺址,阪泉之戰的地點在河北涿鹿縣的可能性不大。如果“阪泉”不在河北涿鹿縣東南,而在其他三個地方,就會出現一個悖論:以四千多年前黃帝時代的交通與組織能力等,小部隊或可突進千里之外,但必然很難將諸侯大部隊投放千里之外作戰。因此,黃帝在阪泉擊敗炎帝之後,又如何跑到千里之外的涿鹿擊敗蚩尤?以農耕文明的手段,幾乎不太可能實現這種跨越!

可見,黃帝真正的身份可能是遊牧民族,早已熟悉草原,於是從陝西、山西調兵,通過北方草原騎馬來到河北涿鹿縣。司馬遷在《史記》中還有一個重要記載,可以佐證這一猜想。

《五帝本紀》:東至於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於空桐,登雞頭。南至於江,登熊、湘。北逐葷粥,合符釜山,而邑於涿鹿之阿。遷徙往來無常處,以爲營衛。官名皆以雲命,爲雲師。

黃帝打服炎帝、擊敗蚩尤之後,往東去過東海、登過泰山,往西到過空桐、登過雞頭山,往南到過長江,登過湘山等。黃帝是否去過這些地方值得懷疑,但最爲關鍵的記載是,黃帝是“遷徙往來無常處”,四處遷徙,沒有固定的住處,帶兵走到哪裏,就在哪裏設置軍營以自衛,與我們熟知的遊牧民族習俗幾乎一致!

阪泉之戰的“阪泉”位於何處?阪泉之戰是一場怎樣的戰爭? 第3張

除了《史記》之外,《山海經》中提到的黃帝,幾乎非常明確地指出黃帝出身遊牧民族!

《山海經·大荒西經》:“黃帝之孫日始均,始均生此北狄”。《山海經·大荒北經》:“黃帝生苗龍,苗龍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爲犬戎。”

《山海經》明確說明黃帝源於北狄,而北狄又是100%的遊牧民族!不過,《山海經》畢竟不是史書,記載的內容還是值得懷疑,但通過周人歷史與黃帝遺址等卻可以推斷出黃帝出身。

1,漢朝王符在《潛夫論·志氏姓》中指出:“隗姓赤狄,姮(姬)姓白狄……短(姬)即犬戎氏,其先本出於黃帝”。說到底,黃帝姓姬,白狄姓姬,周人姓姬,三者之間有着明確的聯繫。而周文王祖父古公父之前,周人還處於遊牧生活,直到古公亶父遷岐,開始踏入文明社會,所謂“貶戎狄之俗,而營城郭宮室,而邑別居之”。因此,大約是黃帝一支先入中原,慢慢融入當地轉變爲農耕文明,但族羣其他人還留在故鄉放牧,多年之後後代周人崛起,再度入主中原。

2,根據春秋《左傳》記載,白狄當時就分佈在雍州北部(如今陝北一帶)——古公亶父遷岐之前的居住地。令人驚奇的是,陝北一帶偏偏有着衆多黃帝遺址,比如石峁古城、黃帝陵、黃帝廟等,而且《史記》記載“黃帝崩,葬橋山”,葬於黃帝陵——白狄傳統聚居地!顯然,陝北衆多黃帝遺址與白狄傳統棲居地,兩者之間必然不是偶然巧合,而是存在一定的必然關係,聯繫《山海經》不難推斷黃帝就是出自北狄!

阪泉之戰的“阪泉”位於何處?阪泉之戰是一場怎樣的戰爭? 第4張

四千多年前的黃帝生平,如今很難100%揭開真相,但通過《史書》和考古發現,卻可以判斷出黃帝更可能出身遊牧民族!但學者的觀點更爲大膽,認爲炎黃阪泉之戰,其實就是農耕文明抗擊遊牧文明的保衛戰。

學者劉毓慶:黃帝出自少典,少典即小狄,爲北狄的一支。軒轅爲“合汗”“可汗”之異譯。黃帝族團最早活動於大西北與大北方,甘肅、青海一帶的崑崙山即其早期的中心。因草原乾旱而南下……炎、黃之戰,是一場農耕民族抗擊遊牧民族的保衛戰。戰爭之所以在北塞長城腳下發生,就是因爲長城一線,是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的分界線。

不僅學者劉毓慶,還有郭沫若、易華等史學大家都指出黃帝出身遊牧民族,其中學者易華認爲“更加肯定黃帝是傳說中的遊牧英雄,成吉思汗是遊牧傳統的繼承者”。

在與傳統華夏民族接觸之後,黃帝逐漸接受並融入農耕文明,最終成爲華夏人文始祖之一。而黃帝、炎帝、蚩尤各自代表的種族最終融合,進而慢慢形成了後來的華夏族。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