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槜李之戰”和“夫椒之戰”,最大的影響是什麼?

“槜李之戰”和“夫椒之戰”,最大的影響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春秋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春秋中期的晉楚相爭,導致晉國聯合吳國、楚國聯合越國的戰爭策略,不僅如此,到春秋末年,這種策略的成效,便是形成了吳越爭霸的局面。《左傳》中記載了吳、越兩國“槜李之戰”和“夫椒之戰”這兩次戰役。

《左傳》雲:“夏,吳伐越,始用師于越也。”

吳國出兵大舉進攻越國的原因,正是越國受到楚國的扶持,曾經與楚國聯兵襲擊吳國。吳國也在此年正式開始對越國用兵。

“槜李之戰”和“夫椒之戰”,最大的影響是什麼?

晉國大夫史墨前年纔剛剛預言吳國將要入郢都,這一年就又預言四十年之內,越國將佔領吳國。史墨是晉人,他看出了越國的強悍隱忍和吳國的自大疲弱,並稱歲星在越國,日後戰場上的結果,將是“越勝吳敗”。

要知道,此時吳國已經勝了楚國六次,並終於在“柏舉之戰”中,攻擊到了楚國都城——郢。按常理來說,這個時候的吳國,在人們眼中應該是風頭正勁纔對,然而,史墨的眼光之長遠,讓人不得不懷疑他是否是穿越到春秋時期來的。

吳、越兩國正式交戰是在越王勾踐即位時期。《左傳》雲:“吳伐越。越子句踐御之,陳於檇李。”

“槜李之戰”和“夫椒之戰”,最大的影響是什麼? 第2張

吳王闔閭爲了報九年前之仇——“柏舉之戰”越國曾侵吳,於是吳王闔閭興兵討伐越國。吳、越雙方戰於檇李。此時,勾踐見到吳國軍容嚴整,心中深覺自己難以取勝,便心生一計——組織敢死隊進行攻擊,但吳人仍舊不爲所動。勾踐一不做二不休,便命令罪犯排列成三行,持劍走到吳軍陣前,相繼自殺。

吳國將士感到奇怪,紛紛涌上前觀看,這就導致了吳軍陣容大亂。勾踐一聲令下,越軍趁機發動突然襲擊,最終吳軍大敗,吳王闔閭也在此戰中被越國將領靈姑浮以戈擊成重傷,不久便去世了。

吳國原本是能擊敗楚軍的,誰也沒有料到,曾經一鼓作氣攻進楚國郢都的軍隊,此刻竟然敗給了名不見經傳的越國。如果深究吳國戰敗的原因,想必這正是“入郢之戰”讓吳國全國上下過於驕傲,於是樂極生悲的緣故。“入郢之戰”,對於吳國來說,就像曇花一現,他們迅速地崛起了,也快速地消散了。

我們都知道,奇招往往是以弱勝強的方法。早在“雞父之戰”中,吳王闔閭就曾以罪犯混亂敵軍陣型,再派出嚴整的大軍攻克了敵軍。而“槜李之戰”中,越王勾踐也用此計謀亂了敵軍陣容——以罪人自盡亂陣。

“槜李之戰”和“夫椒之戰”,最大的影響是什麼? 第3張

《左傳》雲:“夫差使人立於庭,苟出入,必謂己曰:‘夫差!而忘越王之殺而父乎?’則對曰:‘唯,不敢忘!’三年,乃報越。”

繼位的吳王夫差,爲了不讓自己忘卻越國殺父之仇,便派士兵站在宮殿的出入口,每日進出時就提醒自己——勿忘殺父之仇,三年皆是如此。

這一次的“槜李之戰”,是吳國大規模對越國用兵的開始,越國從此成爲吳國與楚國爭霸後最大的後顧之憂。奇怪的是,吳王闔閭休息了九年都不能攻越,而吳王夫差只用了三年,就在“夫椒之戰”中打敗了越國,究其原因,正是仇恨的力量使然。

《左傳》雲:“吳王夫差敗越於夫椒,報檇李也。遂入越。越子以甲楯五千,保於會稽。”

因爲在“槜李之戰”中吳國敗於越國之手,三年後,吳王夫差成功報了殺父之仇。《左傳》中只用一句話就帶過了此戰,而《越絕書》則較爲詳細地記載了此戰的經過,大意是越王勾踐錯用了將領石買——正因爲石買貪婪好利,才讓伍子胥有機可乘。

一方面,伍子胥運用了奇謀,使越軍南北奔波,並且日夜警惕不得安眠,越軍幾日之後就崩潰了。越王勾踐留守會稽,見大勢已去,便派大夫文種賄賂吳國太宰嚭,與吳國談妥了之後的方案——留下越王勾踐作人質。當吳王夫差準備留下勾踐活口時,伍子胥言辭激烈地諫言,他舉出了少康中興的史實,勸說夫差萬萬不可答應越國的請求,否則“克而弗取,將又存之,違天而長寇讎”,以後必然會後悔。

根據《左傳》中的記載,伍子胥不但詳細地敘述了少康復國的謀略,而且明確地對比了古今形勢。他極力地表達出全滅越國的影響巨大而且好處多多,遺憾的是,吳王夫差並不聽勸,沒能將越國一舉擊潰,也因此種下了日後吳國被滅的種子。

另一方面,“夫椒之戰”越國雖然戰敗,但勾踐聽從了大夫文種的計策,獻金、玉、寶器、美女等表明自己願意舉國從吳。秉性驕傲自大的夫差,以爲越國不足爲懼,便聽信了越國的吹捧,並且答應了越國的請求。

《左傳》中並沒有敘述勾踐入吳一事,但《史記》和《吳越春秋》中均有此記載。吳、越兩國崛起於東南邊陲,並且在春秋末期耀威於歷史舞臺。而從“槜李之戰”和“夫椒之戰”看來,此時吳國雖然表面上略勝一籌,但實際上卻爲自己留下了隱患。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