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揭祕 > 古代戰役 > 河陽之戰內憂外患,李光弼是如何打贏這場仗的?

河陽之戰內憂外患,李光弼是如何打贏這場仗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李光弼如何打贏河陽之戰的?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安史之亂中,大唐天子統御無方,屢屢敗壞大局。

在759年的鄴之戰中,唐肅宗再次犯渾:以宦官監軍,不設主帥。結果,20萬大軍被史思明大敗。大唐收復兩京後的大好局面遭到逆轉,形勢岌岌可危。

危急時刻,李光弼巧妙用兵,力挽狂瀾,穩住大局!

此戰中,李光弼在危局中表現出的冷靜、務實、堅決,足以爲後世鑑!

棘手的局勢:內憂外患

759年,鄴城之戰,唐軍20萬大軍敗給了史思明。

由於在作戰中,郭子儀先退,因此,戰後,唐廷召回郭子儀,以李光弼爲朔方節度使。

河陽之戰內憂外患,李光弼是如何打贏這場仗的?

鄴城之戰後,雙方都進入了短暫的調整期。

此時的李光弼,內憂外患。

1、內憂:人心不服

對於李光弼這個新領導,手下衆將多有不服。

郭子儀治軍寬鬆,李光弼治軍嚴格。因此,衆將多心有不服。

一些唐軍將領甚至祕密商議要驅逐李光弼,把郭子儀請回來。

幸虧僕固懷恩腦子清醒:郭子儀名望已經足以引起朝廷忌憚了。現在大家驅逐李光弼請他,那是要害死郭子儀呀!

如此,衆將才作罷。

此後,李光弼拉攏僕固懷恩,更換不服的將領,才勉強穩定了人心。

但是,這種穩定,十分勉強!將軍的威望,還是要在戰場上獲取。

2、外患:形勢危急。

史思明可不會讓李光弼慢慢安定軍心,直接率軍直攻汴梁!

李光弼和汴滑節度使許叔冀達成約定:許守汴梁十五日,他去洛陽帶兵來,一起抵禦敵軍。

可惜,李光弼人還沒有回到洛陽,許叔冀就已經投降了!

河陽之戰內憂外患,李光弼是如何打贏這場仗的? 第2張

汴州的迅速投降,使唐軍無力防禦洛陽東面各處險要。

史思明兵鋒直指洛陽!

由於汴州的迅速失守,李光弼此時的局勢非常危急!

要防守洛陽,他既缺乏兵力,也缺乏調整時間!

戰略部署:猿臂之勢

李光弼回到洛陽後,迅速召開會議。

兵馬判官提議:守洛陽!

李光弼答:要守洛陽,外圍的虎牢、龍門各關都要防守。您自己是兵馬判官,您覺得守得住嗎?

東京留守提出:放棄洛陽,退守陝州、潼關。

李光弼認爲:這樣做無故放棄五百里地,交代不過去。(還記得封常清嗎?)

他提出:

不若移軍河陽,北連澤潞,利則進取,不利則退守,表裏相應,使賊不敢西侵,此猿臂之勢也。

這一招,猶如一招太極:將史思明勢大力沉的直拳輕輕劃開!

河陽之戰內憂外患,李光弼是如何打贏這場仗的? 第3張

李光弼的“猿臂之勢”,成功化解戰略被動。

1、史思明主力將不敢放手攻取各地:李光弼在河陽,他既可以威脅洛陽,也可以威脅史思明後方的汴州、鄭州等地。

因此,只要河陽在李光弼手中,史思明既不能西進,也不能放手南下(因史思明補給依賴大運河)。

如此,史思明難以趁勢發展戰略攻勢。

2、李光弼有相對穩固後方。

駐河陽,既可以利用黃河河運之便,也可以從北面的澤、潞獲取補給。

3、有退路。

如李光弼所言,有利則進,不利則退,戰略上十分從容!

士氣戰:白孝德的“單挑”

果然,史思明攻到洛陽後,不敢住到東都宮闕,只好移師白馬寺,決心先拔掉河陽。

他瞄準了李光弼軍的軟肋:士氣。

史思明用兵,正擅長“奪氣”。

鄴城之戰中,他正是通過先騷擾唐軍,使唐軍“人思自潰”,再果斷出擊,一舉取勝的。

此時的唐軍,新官上任、人心不服,加上連續敗退,士氣不高是必然的。

河陽之戰內憂外患,李光弼是如何打贏這場仗的? 第4張

戰前以少量勇士挑戰,在三國時期不常見,但在隋唐五代很常見。

史思明出招:令猛將劉龍仙率5000鐵騎到城下挑戰!

這絕對不是普通的挑戰!

隋唐五代時期,派人到敵軍陣前挑戰並不少見。

不過,一般就是帶個2、300人去挑戰。比如,虎牢關大戰中,竇建德就派出了300騎兵渡河挑戰。

帶着5000鐵騎,絕不僅僅是普通的挑戰!

淺水原之戰中,李世民3000輕騎抵達城下,當夜,薛仁杲軍就紛紛下城投降,發生崩潰!

而此時軍心不穩的唐軍與當初的薛仁杲一樣:認慫就可能崩潰。

劉龍仙罵陣很專業,他不拔刀,翹起腿,罵得很難聽。

李光弼此時很尷尬:

1、認慫不出,士氣有崩潰的危險;

2、不認慫,怎麼迎接挑戰?

單挑?未必打得過人家。打羣架?李光弼總共才2萬人,全部拉出去也未必夠5000鐵騎打的。

白孝德出場了。

他只帶了50個人出城,做出“太君讓我帶句話”的手勢,接近劉龍仙。劉龍仙以爲他是來談判的,放他靠近。

然後,白孝德率領50騎兵發起突然襲擊!劉龍仙姿勢都沒調整好,就被砍了!

劉龍仙后面那5000鐵騎還沒反應過來,白孝德就帶着劉龍仙的首級走了。

一次漂亮的斬首行動!

叛軍“賊徒大駭”。

河陽之戰內憂外患,李光弼是如何打贏這場仗的? 第5張

李光弼巧施“美馬計”,挫敗史思明的心理戰。

此外,史思明還曾以爲戰馬輪番在唐軍面前飲水,耀武揚威。李光弼收集母馬,使母馬撕叫,叛軍戰馬聽到母馬撕叫,紛紛浮渡而來,盡爲唐軍所得。

幾次士氣戰,李光弼都取勝!

唐軍士氣漸漸恢復!

巧戰:浮橋之戰

史思明打仗也賊得狠,他沒有選擇直接硬碰硬,而是優先選擇了打“巧仗”。

他把目標瞄準了河陽城的命門:河陽浮橋。

河陽,由三部分組成:黃河以北的北中城、黃河以南的南城,以及黃河上的中潬城。

中潬城以兩條浮橋連接了南北兩岸。

史思明決心從浮橋上做文章,他在上游放火船,對着浮橋燒過來。

這招夠狠!

一旦浮橋被燒,河陽將一分爲三,史思明將輕鬆攻取!

李光弼已有所準備,他早就準備好了長杆、鐵叉,等着火船過來,叉住火船,看着火船燃盡!

浮橋,保住了!

巧戰:料敵於先,智降二將。

火燒浮橋失敗後,史思明決心攻擊唐軍的糧道。

當時,唐將段秀實率將士的妻子和輜重駐河清南岸。

史思明引軍到黃河上游的河清,準備切斷唐軍糧道。李光弼引軍到野水渡,防備史思明。

隨後,發生了一系列不可思議的事件。

1、李光弼回河陽,臨走前,吩咐說:今夜叛軍必然來襲,你們好好防禦。如果敵將來投降,你就帶他們來見我!

2、敵將李日越來襲,果然來降。李光弼厚待之。

3、另外一叛將高庭暉不久也來投降。

此人情耳,思明常恨不得野戰,聞我在外,以爲必可取。高庭暉、李日越、喻文景皆萬人敵,思明必使其一人來餟我。日越不能獲我,於勢不敢歸去,是一降也。——李光弼。

看到這裏,我們不禁有點暈:史思明想送人情直接開口嘛!

河陽之戰內憂外患,李光弼是如何打贏這場仗的? 第6張

料敵於先,是李光弼玩心理戰的前提。

其實,李光弼與衆將解釋,自然要省略背景信息。

1、李光弼何以料定史思明當夜必然來襲呢?又何以料定必然派萬人敵來襲呢?

因爲:(1)、史思明必須控制野水渡,纔可以實現斷糧道的企圖。

史思明要想封鎖河運,就要控制河清以西,被河中洲分割的地區(河道變窄)。李光弼只要守住此處,河運仍基本不受影響。

(2)、史思明當夜襲擊是最優選擇。

一方面,由於地形限制,叛軍難以集結大軍;以少量精銳實施夜襲是最優選擇。

另一方面,由於唐軍在野水渡是“野戍”,叛軍應趁唐軍工事未修好,實施襲擊!

野戍即野水渡,置戍守之,因謂之野戍。——胡三省注。

由此,李光弼判斷:叛軍當夜必派精兵猛將來襲。

2、李光弼何以料定李日越等人會降?

史思明猜忍好殺,羣小少不如意,動至族誅,人不自保。——《新唐書》。

史思明治軍十分殘忍、好殺。

由於唐軍有備,叛軍襲擊已失其效!

同樣重要的是:叛軍襲擊部隊一旦襲擊不成,很難逃走!

自野水渡,可以直達到河清南岸(段秀實之前就這麼走的),叛軍來襲擊,不成功,便沒什麼退路了。

即使史思明沒有說“殺不了李光弼你不要回來”的話。李日越損失衆軍回去,也是逃不過軍法的!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李日越才果斷投降!

而高庭暉才具勝過李日越,當他得知李日越受到厚待後,自然也會投降!

此後,隨着野水渡防禦的加強,史思明斷絕唐軍糧道的企圖已難以實施!

決戰構想:三個戰場,三個打法

在間接手段失效後,史思明決心實施攻堅!

決戰時刻,到來!

河陽城,分爲三部,全靠浮橋連接。

因此,史思明的選擇是:多點進攻,只要攻破一處,即可大功告成;

河陽之戰內憂外患,李光弼是如何打贏這場仗的? 第7張

李光弼進行河陽決戰總體思路。

李光弼的選擇是:集中兵力,擇機決戰!

如果讓敵人長期環而攻之,只要任何一處被攻破,都很要命!

對此,李光弼針對三個不同的戰場,制定了三個不同的打法。

最南面的南城,採取的是“有限防禦”方針。以沉毅、忠謹的李抱玉,帶領少量軍隊死守兩天,不利可退。

中間的中潬城,地方狹小,雙方可投入兵力有限,李光弼親自坐鎮,以驍勇的荔非元禮擔任突擊,使敵人無法站住腳!

北面的北中城,距離敵軍大本營比較遠,李光弼決心在此大量殲敵,實施決戰!

決戰戰場之南城:混一天,守一天。

李光弼告訴李抱玉:堅守兩天,如果兩天到了他還不回來,李抱玉可以放棄南城!

因爲:相比之下,如果李光弼計劃未實現,放棄南城,李光弼軍至少可以實現“不利則退”。

沉毅有謀,小心忠謹。——《舊唐書》評價李抱玉。

河陽之戰內憂外患,李光弼是如何打贏這場仗的? 第8張

南城戰場的關鍵詞是:拖。

李抱玉假稱:糧草不夠了,我明天就投降!

就這樣混了一天,然後再堅守,等待李光弼。

決戰戰場之中潬城:一鼓作氣

就在李抱玉“混”的這一天,史思明令愛將周摯向北,進攻中潬城。

由於中潬城戰場狹小,叛軍能同時投入的兵力並不會很多。此處作戰,可謂狹路相逢勇者勝!

因此,此處戰場作戰的關鍵是:打亂敵人。由於戰場小,缺乏調整空間,被打亂的一方沒有調整的機會!

李光弼下令:荔非元禮防守羊馬牆(城牆前另立的一道牆)。

很快,李光弼發現:荔非元禮很消極呀!叛軍填塹壕時,荔非元禮就在一邊安靜地看着。

李光弼來問,荔非元禮回答:我們的任務是進攻呀!那爲什麼要阻止他們幫我們清理障礙呢?

叛軍辛辛苦苦把障礙清理得快差不多時,荔非元禮殺了出來!叛軍緊急撤退!

然而,荔非元禮趕走了施工隊以後,就在叛軍嚴陣以待時,唐軍就退回去了。

河陽之戰內憂外患,李光弼是如何打贏這場仗的? 第9張

唐軍再次演繹了“一鼓作氣”。

叛軍組織了一下,又來清理,荔非元禮又殺出來一次···然後,又退了回去。(“再而衰”)

搞什麼名堂?什麼時候了,還打滑頭仗?李光弼大怒,讓人把荔非元禮召來,準備砍了他!

荔非元禮回答:現在,纔是準備出擊的時候呢!

荔非元禮激勵士氣,手持雙矛,身先士卒,率領軍隊殺出!

此時的態勢是:唐軍是一鼓作氣,叛軍是再而衰,三而竭了!

唐軍大勝!

決戰戰場之北中城:集中!再集中!

叛軍攻中潬城失敗後,移軍北中城。李光弼也親自感到北中城,組織決戰!

李光弼激勵道:敵人雖多,但卻囂張不齊整,各位抓緊,到了中午,我們就必然能擊破他們!

河陽之戰內憂外患,李光弼是如何打贏這場仗的? 第10張

叛軍連番苦戰,已疲勞不堪,而唐軍以逸待勞,開始決戰!

看來:唐軍早就將大部隊集結於北中城,而叛軍已反覆分兵、重整,兵力既分,又連續作戰,已有疲勞之像。

結果···到了中午,並沒有擊破敵軍!

李光弼意識到:敵人有問題,自己也有問題呀!唐軍以各將本部爲單位作戰,配置不科學,沒有形成拳頭!

臨時徹底重組肯定來不及,但是,將騎兵突擊力量集中起來還是可以的。

李光弼決心重新調整部署:他讓郝廷玉進攻敵軍最堅的東北面;讓惟貞率軍進攻敵軍次堅的東南面。以此兩面爲輔攻部隊。

既然是輔攻部隊,就要削減騎兵了。

郝廷玉要500騎兵,李光弼只給300;惟貞要300鐵騎,李光弼只給了200。

河陽之戰內憂外患,李光弼是如何打贏這場仗的? 第11張

李光弼對騎兵的使用十分“吝嗇”,其目的就是爲了集中使用突擊力量!

李光弼要集中騎兵力量突擊!

開戰前,李光弼拿了把短刀在靴子裏。

我是國家的三公,不能死於敵人手中,萬一作戰不利,你們先走一步,我隨後就死!

然後,李光弼再次嚴明指揮紀律:你們都盯着我的旗幟!我的旗幟揮舞得慢,你們就慢慢打!我的旗幟揮得快,你們就往死裏打!誰退就斬了誰!

部署完畢,再打!

決戰中,郝廷玉、惟明,甚至大將僕固懷恩都曾小小退卻,李光弼毫不手軟,上來就要嚴明軍紀,各將不敢怠慢,奮力殺回!

最終,在唐軍持續的猛攻下,叛軍支撐不住,終於崩潰了!

此戰,唐軍擒獲2員大將,叛將周摯只帶了數騎逃走。

史思明正圍攻南城,見北面戰敗,也只好退軍。

李光弼贏得了決戰!

大局好轉

慘烈的攻堅戰後,叛軍暫時放棄了直接攻取河陽的企圖。

河陽之戰內憂外患,李光弼是如何打贏這場仗的? 第12張

李光弼充分利用猿臂之勢,成功穩定大局。

此後,史思明派李歸仁進攻陝關。

但是,因爲河陽方面的牽制,叛軍規模有限,遭到失敗。同時,李光弼又及時斷敵後路,大舉殲敵。

而李光弼在穩定南線後,又圍點打援,收復了懷州。

在長達一年的時間裏,史思明大軍始終被牽制在洛陽方向,難以獲得更大發展。

總體實力佔優的大唐逐漸恢復元氣。

勝利的天枰,再次傾向大唐!

天子失策,痛失好局

隨着局勢的好轉,郭子儀組織了7萬軍隊,準備自朔方進擊叛軍之後,直接端掉叛軍的老巢范陽。

河陽之戰內憂外患,李光弼是如何打贏這場仗的? 第13張

如果以郭子儀直搗范陽,不但安史之亂可能快速平定,後來的河朔藩鎮也可能沒有!

可以說,得益於李光弼的力挽狂瀾,大唐王朝再次獲得了乾淨、徹底平定叛亂的機會!

可惜,宦官魚朝恩再次使壞,他堅持要直接收復洛陽!

此時,神策軍已經由魚朝恩掌管,魚在朝中已有相當地位。但是,魚的兵權並未穩當,他的地位、權力還都要看唐肅宗的臉色。

而且,鄴城之戰的戰敗已經表明:魚不知兵!

只能說:唐肅宗已經近乎偏執地懷疑郭子儀、李光弼這樣的將領,只偏信於宦官,終究自己玩火!

結果,邙山之戰,唐軍大敗!

李光弼苦心營造的好局,被白白浪費!

錯失這次機遇後,猜忌名將、精疲力竭的大唐儘管最終還是平定了安史之亂,但已無力徹底掃除餘孽。終唐一世,都要飽嘗藩鎮之苦了!

可惜!

總論:如何力挽狂瀾?

此戰中,李光弼很好地註解了力挽狂瀾的三要素:

1、大局觀:如何用創造性思維找到關鍵點?

挫折最可怕的地方,往往並不在損失了多少實際資源。挫折最大的危害,是給人帶來迷茫。

迷茫時,不顧實際的硬扛或恐慌性的撤退,都是一般人最常見,也最危險的選擇。

李光弼在敗局中,着眼大局,退守河陽,重新找到關鍵點,這是一步神奇的高招!

正因如此,李光弼將戰略退卻轉化爲戰略僵持,逐漸開始贏回主動!

2、積極:怎麼找回士氣?

很多人,把提振士氣當成了喊口號。

其實,對一支軍隊來說,找回士氣,不是靠喊口號就可以的,他至少需要1-2次勝利。

李光弼就是如此。

通過白孝德的“單挑”、美馬計,挫敗了敵人的氣焰,穩定了士氣人心!

3、務實:如何制定清晰的決戰方略?

史思明發起總攻時,敵強我弱的局勢仍然沒有改變。

我們面對的局面,往往和河陽城一樣:處處都不容有失,但卻沒有足夠力量長期保護好“處處”。

李光弼針對戰場環境,對不同的戰場採取不同的策略,將決戰戰場放在對自己最爲有利的北中城。

隨後,又以重點清晰的部署、紀律嚴明的執行,在北線取得“單點突破”。

最終,贏得全局!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