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魯文公時期:楚國貴族北上侵魯,內憂外患

魯文公時期:楚國貴族北上侵魯,內憂外患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紛爭不斷的戰國時代,每個國家都承受着各種各樣的壓力,有來自外交失利而國家利益受損的,如楚懷王身死於秦國;有來自邊境戰亂而土地被侵佔的壓力,如魏韓受秦人攻略而割地求和;還有來自朝中王儲之爭、權卿亂戰的,如趙國武靈王爲朝臣囚禁慘死於沙丘,諸如此類數不勝數,所以要當戰國時代的諸侯國君不容易,要當個弱國的國君更是不容易,就連周天子家族到後來也無法抵禦來自秦人東進的巨大壓力,東周君專程跑到秦昭襄王那裏去朝拜秦國,那種既有聲又有形的壓力,已經讓天子和諸侯們逐漸變得焦躁不安,甚至每天都是愁容滿面。

魯文公時期:楚國貴族北上侵魯,內憂外患

那麼對於如何解壓,諸侯們最常用的方法是什麼呢?弱國如宋、魯、中山等國已是強弩之末,只能依靠在國內推行變法,以此來減緩國家衰敗的速度,無非都是小打小鬧。那些權臣們根本不把諸侯國君們當成上級看待,比如魯國的季孫氏後來就在費地自立爲君,成爲魯國的國中之國,這些國家的國君們所能採取的辦法就是沉默,,以消化來自外部的壓力,能夠不參加對外作戰就不參加,能夠減少外交活動就儘量減少。可是對於強國呢?他們始終奉行的就是強權與戰爭,諸侯強國如齊、趙、楚等國,皆在試圖蠶食周邊國以緩衝局勢,如齊國就攻滅了宋國,趙國攻滅中山國,楚國則大力發動對魯國的戰爭。

魯文公時期:楚國貴族北上侵魯,內憂外患 第2張

最早的時候,尤其是在春秋時期整個諸侯國所信奉的還是所謂“尊王攘夷”,楚國雖是強國,但在對待魯國的問題上更多還是拉攏,楚國期望藉助魯國的態度來改變中原人對楚國的看法。而魯國人夾雜在齊、晉、楚之間,在利益的誘使下很長一段時間裏的確也是楚國的忠實附庸。後來秦國一家獨強,晉國三分爲韓趙魏,真正持續強盛的國家也就秦、齊、楚而已,由於魯國距離秦國較遠,所以魯國大多數時候都是成爲齊楚稱霸的犧牲品。尤其是在後來楚國人受到秦人的全面進攻而後,楚人的大多數力量都向北遷徙,魯國即成爲楚國人緩解外部壓力的重要目標。這樣的情況大致在魯文公時期出現。

魯文公是魯國的倒數第二任國君,這位國君依然是個沒有存在感的人物,在其任內秦人的對外戰爭正在加劇,三晉地區如韓魏皆已臣服,趙國也在向東擴張,對秦人的遏制較弱。因此秦國人能夠騰出時間來穩固後方,秦人在這段時間裏攻滅南方蜀國,把蜀國作爲秦國對外征戰的後方糧倉,同時秦人更是加快對楚國的侵伐戰爭,楚懷王的慘死於秦國成爲楚國發展的轉折點,自此而後楚國人很長時間裏內外皆陷入困頓之局,秦國人白起挾虎狼之師,以摧城拔寨之勢連破楚國數十座城池,最終攻破楚國都城,楚國王族率親信子弟和力量遷都北方。楚人之悲哀,終究要找到一個出口。

魯文公時期:楚國貴族北上侵魯,內憂外患 第3張

魯文公在位有二十多年,可是這二十多年裏更多出現在史書中的都是秦人對外攻戰之事,魯國人的史料可謂是連隻言片語也沒有,由此可見魯文公在位其間少有重大作爲,而且即便其試圖有所作爲,也很難突破三面強敵的艱難之局,西方秦國勢力在此時已達宋衛之地,北方的齊國隨時都在魯國邊境惹事生非,楚國人舊地失去,主要的軍事力量都部署在魯國南部,魯國人的末日或許就要來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