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宋朝一些大家不知道的事:交子脹破了北宋王朝

宋朝一些大家不知道的事:交子脹破了北宋王朝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富甲全球的大宋,史上最幽默的宰相石中立,“交子”脹破了北宋王朝。

趙匡胤此人是職業軍人出身,按理說應該好勇鬥狠,熱衷攻伐,重武輕文。誰料到這位宋太祖竟然是個熱愛生命、熱愛世界和平的好男兒,解決事情儘量避免殺戮。  

宋朝一些大家不知道的事:交子脹破了北宋王朝

圖片來源於網絡

比如初登大寶不久,趙匡胤就在太廟的一間密室中立了一塊碑,此後大宋新皇登基,都要由一位不識字的太監帶到密室裏瞧瞧那塊碑。碑上到底寫了些什麼,除了皇上誰也不知道。直到金軍攻破汴梁城,打進太廟才真相大白,碑上赫然書寫着三條,大意是:第一,不殺柴氏子孫(後周的後裔),如果他們謀反,就在監獄裏讓他們自盡,不能公開殺掉;第二,不殺士大夫,尤其是那些諫臣;第三,子孫如果違背了前兩條,天誅地滅。

趙匡胤 這“勒石三戒”不僅給大宋歷代皇帝劃下了執政的底線,也給大宋的經濟方針定下了基調,通俗來講就是三個字:不折騰。全國以經濟建設爲中心,對外能和平解決爭端,就不訴諸武力;對內能調和矛盾,就不激化衝突。

在不折騰國策的指引下,大宋的經濟一舉超越了此前歷代的各項紀錄,連宋朝平民百姓的生活也要好於其他朝代。這樣一個安定團結奔小康的局面是如何得來的呢?我們不應該把1000年前宋朝的成績過分拔高了,這個朝代的經濟基礎還是廣大的自耕農們,這些農民上交的皇糧和稅款,支撐起了大宋的江山社稷,骨子裏大宋還是很傳統的。

但在經濟上,宋朝同其他朝代相比,有兩個亮點,第一個是開源,就是海外貿易搞起來了。

原本古代中國通過陸地上的絲綢之路與其他國家做貿易,但宋朝建立沒多久,西北的党項人就起兵造**,建立了西夏,阻斷了宋朝與中亞、西亞的路上貿易通道。不得已,宋朝的對外貿易轉向了東南沿海,竟然開闢出了繁榮的海上絲綢之路。  

宋朝一些大家不知道的事:交子脹破了北宋王朝 第2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宋朝出口貨物包括絲綢、瓷器、糖、紡織品、茶葉、五金。進口貨物包括象牙、珊瑚、瑪瑙、珍珠、乳香、沒藥、安息香、胡椒、琉璃、玳瑁等幾百種商品。南宋時每年通過市舶司獲得的稅收已經達到200萬貫,佔到了全國財政收入的6%。這只是官方的收益,民間也有許多人從事海外貿易,獲利頗豐。

俗話說,馬無夜草不肥,雖然大宋的稅收主要來源還是農業,但有了大規模的對外貿易,日子自然要比閉關鎖國的那些朝代富裕多了。此外,它還有另一個亮點,就是消費拉動型經濟。

汴梁城內皇族、官員、軍人、商人云集,人口達百萬之衆,這些人的吃穿用不是附近州縣能夠充足供應的,於是北宋依靠運河漕運,從日漸富庶的江南地區運送大量的物資到汴梁。

汴梁城龐大的消費力和強大的購買力,刺激了全國各地的生產力。宋朝和古代許多重農抑商的朝代不同,它對商人的限制相對寬鬆,並不懼怕商人做大後威脅皇權。而經商獲得的利潤,要比務農高出許多倍,手工業、商業發達的國度自然要比畜牧業、農業發達的國度富裕,宋朝的手工業、商業的發達程度在歷朝歷代中堪稱高峯,所以能夠富甲全球也就不奇怪了。

歷史上那些宰相,常常喜歡把江山社稷掛在嘴邊,把嚴肅正經貼在臉上,彷彿拒人千里之外。而宋代宰相石中立卻和藹可親,幽默至極,頗爲另類,堪稱史上最幽默的宰相。

宋朝一些大家不知道的事:交子脹破了北宋王朝 第3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還是任職郎官的時候,他曾經與同僚們一起參觀皇家動物園裏畜養的獅子,大家邊觀賞獅子,邊聊起了獅子的餵養。主管畜養的人說:“一頭獅子每天要喂五斤肉。”這羣工資收入不高、一年難得聞幾次肉香的窮公務員連連咋舌,紛紛嘆息道:“我們這些人,連一頭獅子都不如。”言下之意,待遇低呀!石中立馬上接茬說:“這當然,我們都是員外郎(園外狼),‘園外狼’的待遇怎能和‘園中獅’相比呢?”衆人捧腹。

宋仁宗康定年間,西夏入侵,宋軍節節敗退,朝廷一籌莫展。當時,大臣張士遜告老,朝中一些好友都趕去祝賀他光榮退休。張士遜舉行家宴,款待大家,喝到酣暢處,他感嘆道:“我本是一介小民,見遇明君,終於功成名就,衣錦還家。如今海晏河清,天下太平,我也算知足了。”一副居功自傲、得意洋洋的樣子。誰知,石中立不僅沒有順着他的口氣恭維一番,反而冷聲冷氣地說:“如今呀,只有西邊韃虜未除,戰火紛飛。”衆賓客頓時失聲噴飯,杯盤跌落一地。

景佑四年(1037年),石中立鬼使神差地當上了參知政事,即副宰相,成了最高行政長官之一。俗話說,到哪山唱哪山的歌,當了宰相之後,應該注意一下身份了,該打官腔時還得打打官腔,樹立領導權威嘛,可是他依舊口無遮攔。一次,他不小心從馬上摔下來,左右嚇了一大跳,趕緊扶起他,他卻拍拍身上的灰塵,戲言說:“幸虧是‘石參政’,倘是什麼‘瓦參政’,早就化爲齏粉了。”作爲百官之首,他的言行頗讓好友們擔心,朝士上官闢曾語重心長地勸導他說:“您如今位居‘宰執’,名位至高,爲什麼還整天嘻嘻哈哈沒正經呢?”石中立一聽,馬上笑呵呵地回答:“您管好‘上官闢’(鼻)就行了,何必還要管‘下官口’呢?”全然沒有宰相的樣子,真是本性難移。

如果你有幸穿越到北宋衙門,會發現那裏一畦畦綠油油的蔬菜鋪滿了官衙院落。當時幾乎大小官員都在自家府院內種菜,有的官員甚至把種的菜拿出去賣。爲什麼當時的大臣們會這樣呢?因爲當時的物價比今天有過之而無不及,一斗米的價格短短一個月內就能從60文飆至120文,蔬菜也不例外。這樣看來,也就不難理解了。那麼,如此嚴重的通貨膨脹是怎樣造成的呢? 

宋朝一些大家不知道的事:交子脹破了北宋王朝 第4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銅錢越鑄越荒 公元10世紀末,趙宋政權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雖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且在整個歷史長河中屬於國勢衰弱的朝代,但它繁華的商業卻在歷代王朝中無出其右。商業的空前繁榮亟需大量的貨幣。在北宋立國之後的百年內,政府總鑄造銅錢不少於1億4千萬貫,若加上私鑄的銅錢,含計當接近2億貫。

北宋大規模地鑄造銅錢,引發了民間的用銅荒,銅器嚴重匱乏,致使銅器價格節節攀高。如此一來,不少人直接將銅幣熔鑄成銅器,從中牟取暴利,久而久之,民間銅錢流通數量急劇減少,銅錢本身的價格也高昂起來。人們拒絕將不斷升值的銅錢拿到市場上流通,這就引發了北宋王朝的“銅錢荒”。面對這種局面,北宋政府沒有采取有效手段打擊投機、穩定幣值,而是一味加大銅幣的鑄造量,結果可想而知,銅錢越鑄越荒。

劣幣驅逐良幣 宋太宗初年,爲應付銅錢荒,成都十六家富商訂立契約,創立了發行紙幣的私人金融機構“交子鋪”,開始發行信用紙幣“交子”。這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一開始只是一種民間的匯兌憑證,並非真正的貨幣。後來因爲交子的便利以及官方的肯定讓其一躍成爲全國通行的貨幣符號。

北宋最初對紙幣的使用很謹慎,嚴格遵守準備金比率發行,維護了紙幣的市場信用,因此從宋仁宗到宋神宗的50年間,紙幣幣值保持穩定,爲大宋的經濟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到了宋徽宗時期,蔡京太師主持朝政,開始大肆印刷紙幣。不顧後果地印刷使紙幣的準備金比率越來越低,到最後,沒有準備金也照樣發行紙幣。大量的紙幣帶來了嚴重的通貨膨脹,紙幣大幅度貶值,民衆於是拒絕接收紙幣,手頭有紙幣的人也儘快兌換成銅錢或實物,把銅錢壓在箱底存着。於是市場上紙幣充斥,銅錢荒上加荒,紙幣漸漸驅逐了銅錢。 

宋朝一些大家不知道的事:交子脹破了北宋王朝 第5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面對混亂的局面,北宋官府不得不宣佈,民衆納稅時必須交納一定數量的銅錢,紙幣和銅錢的幣值必須按照某個固定的匯率進行兌換。這種做法無異於官方宣佈降低紙幣的信用等級,向老百姓暴露紙幣的信用已瀕臨崩潰的現實。北宋末年,面對遼、金的威脅和南方的方臘起義,朝廷終歸耗盡了老本,紙幣失去了本就少得可憐的準備金,只能在高通脹中淪爲一堆廢紙。

可以說,北宋的衰亡與其混亂的貨幣政策不無關係,在某種程度上,是交子脹破了它曾經繁華的身體,而北方金兵的南下只是收拾殘局罷了。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