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文化名家 > 張載: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學創始人之一,位列北宋五子

張載: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學創始人之一,位列北宋五子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載(1020年-1077年),字子厚,鳳翔郿縣(今陝西眉縣)橫渠鎮人,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學創始人之一,世稱橫渠先生,尊稱張子,封先賢,奉祀孔廟西廡第38位,與周敦頤、邵雍、程頤、程顥合稱“北宋五子”,有《正蒙》《橫渠易說》等著述留世。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張載青年時喜論兵法,後求之於儒家“六經”,曾任著作佐郎、崇文院校書等職。後辭歸,講學關中,故其學派稱爲“關學”。1077年張載病逝。

張載: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學創始人之一,位列北宋五子

張載,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學創始人之一。世稱橫渠先生,奉祀孔廟西廡第38位。曾任著作佐郎、崇文院校書等職。有《正蒙》、《橫渠易說》等著述留世。

宋仁宗康定元年至慶曆二年(1040年—1042年),范仲淹知永興軍、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兼知延州(今延安),在延州軍府召見了這位志向遠大的儒生。

張載談論軍事邊防,保衛家鄉,收復失地的志向得到了范仲淹的熱情讚揚,但范仲淹說:“儒者自有名教,何事於兵?”認爲張載可成大器,勸他作爲儒生一定可成大器,不須去研究軍事,勉勵他去讀《中庸》,在儒學上下功夫。

張載聽從了范仲淹的勸告,回家刻苦攻讀《中庸》,仍感不滿意。於是遍讀佛學、道家之書,覺得這些書籍都不能實現自己的宏偉抱負,又回到儒家學說上來,經過十多年的攻讀,終於悟出了儒、佛、道互補,互相聯繫的道理,逐漸建立起自己的學說體系。

張載對傳統文化最大的影響莫過於創立關學,對後世儒家學者影響很大,從北宋時到清代,歷代都有學習傳承者。

其中,宋代的呂大鈞、呂大臨、蘇昞、範育、李復等人對關學的形成與發展起了重要作用。明末馮從吾,全面繼承張載思想的爲學傳統,並總結了500餘年的關學發展歷史,先後創建關中書院、首善書院,在他的努力下,關學覆呈現繁榮景象

張載是宋明理學的奠基人之一。他在中國哲學史上第一次建立了比較完整的氣一元論哲學體系,開闢了樸素唯物主義哲學的新階段。是中國哲學史上第一個從思維與存在關係的哲學理論高度批判佛教唯心主義的哲學家。

張載: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學創始人之一,位列北宋五子 第2張

張載哲學思想的內容十分豐富,對中國哲學史和關中思想文化史的貢獻是多方面的,在中國學術思想發展史上佔有突出的地位,並對11世紀後的哲學思想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張載的氣一元論本體論哲學是君主專制社會後期唯物主義哲學發展的重大成果,對後代產生了深遠影響。明代的王廷相,推崇張載“太虛即氣”的學說,認爲“橫渠此論,闡造化之祕,明人性之源,開示後學之功大矣”(《橫渠理氣辨》)。

張載認爲生在世上,就要尊順天意,立天、立地、立人,做到誠意、正心、格物、致知、明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努力達到聖賢境界。關學的主旨,集中的體現在被當代哲學家馮友蘭概括的橫渠四句中:“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

關洛濓閩新諸學派皆根源於《易經》和孔孟、在發展過程中互相吸收、融合又互有批評、創新,包括對佛學的批評和吸收,這是整個儒學史的一個共性特點,但在本體論、認識論、辯證法、和諧論和教育見解等方面關學又獨具個性。

人和人,人和社會,人和自然萬物,應該是和諧的關係。這種理念和處世態度,是張載及後世關學學者的鮮明特點,面對當今世界上普遍存在的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係,階級、階層、族羣以至國與國的關係全面緊張的狀況,張載的這一重要的思想,無疑是具有警世的意義。

在國際領域,德國漢學家將張載《正蒙》一書譯成德文出版,新加坡出版了《呂大臨易學發微》等關學著作。日本、韓國等重點大學,都把張載關學與朱熹、王陽明的學說,作爲重點學科專門進行研究。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