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北宋深知燕雲十六州的重要性 北宋建國之初都做了哪些彌補

北宋深知燕雲十六州的重要性 北宋建國之初都做了哪些彌補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北宋和燕雲十六州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導語

衆所周知,在冷兵器時代,擁有一支強大的騎兵是軍隊取勝的法寶,無論是長途奔襲,還是短兵相接,騎兵都具有機動靈活、衝擊力強的特性,能夠在短時間內抓住戰機,一舉擊潰對方的有生力量,因此,一支軍隊是否擁有強大的騎兵是致勝的關鍵,甚至是維護整個國家安全的特殊力量。

北宋深知燕雲十六州的重要性 北宋建國之初都做了哪些彌補

縱觀整個中國古代軍事史,那些軍事強大的王朝,普遍擁有一支強大的騎兵,無論是在對內還是對外的軍事行動中均佔據上風,最後取得勝利,從秦漢開始,歷經三國、隋、唐,那個不是厲兵秣馬、枕戈待旦,在這些王朝發生的大小戰爭中,騎兵始終扮演着重要角色。

北宋深知燕雲十六州的重要性 北宋建國之初都做了哪些彌補 第2張

但是,在這些王朝當中只有一個朝代例外,那就北宋,只有北宋政權在對外的戰爭當中,始終處於被動挨打的劣勢,最後甚至亡國,在北宋王朝一百六十七年的歷史中,軍隊打勝仗的次數少之又少,一直被契丹和西夏壓制,無奈之下只能用金錢換取和平,造成這一惡果的原因,就是北宋政權缺少強大的騎兵,而缺少騎兵的原因,恰恰是缺少騎兵的靈魂——戰馬。

一、燕雲十六州的缺失

說起燕雲十六州,就不得不說起“安史之亂”,曾經的的唐朝,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也是燦爛輝煌的一個朝代,在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諸多方面都取得過前所未有的成就,開創了一代盛世,然而唐朝末期的一場戰亂——安史之亂,卻把唐朝帶入了萬劫不復的深淵,直到滅亡,正是這場戰亂,致使整個中華大地再一次割裂,開始進入羣雄割據的戰亂時期。

北宋深知燕雲十六州的重要性 北宋建國之初都做了哪些彌補 第3張

五代時期後唐的節度使石敬瑭造反,爲了向契丹借兵,把燕雲十六州割讓給了契丹,致使中原王朝的版圖第一次缺失,和燕雲十六州一起失去的還有戰略屏障——長城和燕山山脈,爲後來契丹不斷南下襲擾北宋奠定了基礎,除此之外,還有最重要的戰略物資戰馬的棲息地——北方優質牧場。

歐陽修曾經說過:“今之馬政皆因唐制,而今馬多少與唐不同者,其利病甚多,不可概舉。至於唐世牧地,皆與馬性相宜,西起隴右、金城、平涼、天水,外暨河曲之野,內則岐、幽、涇、寧,東接銀、夏,又東至於樓煩,此唐養馬之地也。以今考之,或陷沒夷狄,或以爲民田,皆不可復得。”

客觀地講,燕雲十六州的缺失使北宋喪失了優良戰馬的出產地,爲後來騎兵的劣勢埋下了禍根,這種影響是毀滅性的,甚至關乎北宋的國運。

北宋深知燕雲十六州的重要性 北宋建國之初都做了哪些彌補 第4張

二、北宋騎兵的發展狀況

北宋王朝在建立初期,特別是武將出身的宋太祖趙匡胤,深知戰馬對國運興衰的意義,因此在建國初期就開始了馬政的發展,並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和政策,據脫脫《宋史·兵志》記載:“其廄牧之政,則自太祖置養馬務二,葺舊務四,以爲牧放之地始。”說的就是這件事。

北宋深知燕雲十六州的重要性 北宋建國之初都做了哪些彌補 第5張

宋太宗、宋真宗時期,由於對遼作戰的失敗,北宋政權的消極防禦、議和苟安思想逐漸在廟堂上佔據了上風,再加上“重文抑武”的國家政策,使馬政的發展不斷受阻,異常緩慢。

1、戰馬的來源地

今天河北北部、陝西中西北部和甘肅一帶是中國古代戰馬的主要產區,這兩個地區都屬於高寒地區,有天然優質牧場和衆多河流的發源地,故有所謂“冀之北方,馬之所生”的說法,然而,由於燕雲十六州的丟失,北宋也就失去了戰馬的最重要來源地。

北宋深知燕雲十六州的重要性 北宋建國之初都做了哪些彌補 第6張

宋仁宗時期,西夏脫離北宋建國,至此,西北的良馬基地也陷入黨項少數民族之手,北方和西北兩個天然良馬基地的丟失,致使北宋騎兵存在先天不足的缺憾。

2、政府“馬監”豢養戰馬

所謂的“馬監”,就是北宋政府的專設養馬機構,主要負責爲軍隊培養戰馬和爲宮廷提供馬匹,由於缺少了天然良馬的繁衍基地,北宋政府只能實行人工養殖,用來彌補先天的不足,從朝廷的層面上非常重視,設立“馬監”機構,積極推動馬政的發展。

北宋深知燕雲十六州的重要性 北宋建國之初都做了哪些彌補 第7張

北宋時期全國的“馬監”數量達到八十一個之多,其中以河北路和開封府最多,兩個地區的“馬監”數量加起來達到了三十六個之多。

據脫脫《宋史·葉清臣卷》記載:“仁宗朝全國監馬僅三四萬匹,佔良田共九萬餘頃,歲費錢百萬緡,平均養一匹馬,耗費五百多緡。”

但是這裏面有個重要的問題,由於北宋的馬監之地大多數都在農耕之地,屬於低海拔地區,所產馬匹很難與北方和西北的馬匹相提並論,因此上所養之馬很難滿足騎兵的需要,從某種意義上講,北宋的馬監建設相對於戰馬來說是失敗的。

北宋中後期,由於“保馬法”和“牧馬法”的先後實施,政府的財政陷入危機,爲了獲取短時期的田租和利稅,政府把大量的牧場改爲農田出租給無田的佃戶,致使大量的牧場遭到破壞,甚至消失,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原的農耕文化也是造成北宋畜牧業消失的主要推手。

北宋深知燕雲十六州的重要性 北宋建國之初都做了哪些彌補 第8張

3、邊境貿易獲得戰馬

既然自己所養的馬匹難以達到戰馬的要求,那麼還剩下一條途徑可以取得戰馬,那就是通過邊境貿易去購買戰馬,北宋建立初期,政府主要在河東路、陝西路和川峽三路向吐蕃、党項和西北諸少數民族政權購買戰馬,後來主要集中在今天的山西、陝西、寧夏、四川和甘肅等西北地區。

北宋深知燕雲十六州的重要性 北宋建國之初都做了哪些彌補 第9張

西夏元昊建國以後,不斷襲擾北宋邊境地區,致使涼州城也丟失,這樣一來,北宋政府購買馬匹的範圍越來越小,逐漸失去了西北馬匹的購買渠道,轉而購買川馬,但川馬比較矮小,負重能力和耐力較差,很難達到騎兵的要求,致使北宋的騎兵戰鬥力有所下降。

北宋深知燕雲十六州的重要性 北宋建國之初都做了哪些彌補 第10張

宋仁宗時期,北宋的騎兵人數大約有二十二萬之多,屬於宋代的鼎盛時期,後來逐漸裁撤,淘汰老、弱、病、殘,到了宋神宗初期,騎兵的數量減到十八萬左右,由於後期出現的“冗兵”、“冗將”現象,再加上王安石變法,宋神宗後期,騎兵的數量銳減到十萬左右。

三、北宋的軍事策略對騎兵的影響

1、國家層面的“重文抑武”

北宋政權一貫奉行“重文抑武”的基本國策,從國家層面上重視文化的發展,提高文臣的政治地位,使大批的武將被邊緣化,在民間更是“學而優則仕”,讀書做官成爲一種風氣,普遍對當兵抱有厭惡之情,致使軍隊內部士氣低落,戰鬥力不足。

北宋深知燕雲十六州的重要性 北宋建國之初都做了哪些彌補 第11張

2、騎兵的單兵素質

和西北等少數民族政權的騎兵相比,北宋騎兵的單兵素質普遍偏弱,這裏面有個重要的原因,少數民族地區的騎兵都屬於遊牧民族,他們一出生就在馬背上,從小到大沒有離開過馬匹,對馬匹的熟練程度是來自於骨子裏面的,“人馬合一”是對他們的最好詮釋。反觀北宋的騎兵,他們多數來自於農耕家庭,對馬匹的接觸少之又少,一切都需要從頭開始,完全靠後天的訓練,這一點上就已經輸給了外族的騎兵。

北宋深知燕雲十六州的重要性 北宋建國之初都做了哪些彌補 第12張

3、騎兵的高昂費用

北宋騎兵的支出費用相當高,一方面體現在戰馬的購買,另一方面體現在戰馬的維護和保養,以及騎兵的日常訓練上,所以朝中一些大臣不斷提出建議,減少騎兵,重點發展步兵,北宋名臣范仲淹說:“騎兵之費,錢糧、芻粟、衣縑之類,每一指揮,歲費數十萬緡。”據統計,在騎兵與步兵比例在一比三的情況下,騎兵每年的支出費用是六十八萬貫,步兵的支出費用是七十一萬貫,可以看出,騎兵的費用遠高於步兵。

北宋深知燕雲十六州的重要性 北宋建國之初都做了哪些彌補 第13張

至此,在一個騎兵可以養活兩個步兵,一匹戰馬可以養活五個步兵的情況下,北宋朝臣紛紛上書皇上,要求減免騎兵費用,用於步兵的發展,因此在騎兵軍費不斷壓縮的情況下,騎兵的日常訓練也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約,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騎兵的戰鬥力低下。

北宋深知燕雲十六州的重要性 北宋建國之初都做了哪些彌補 第14張

4、“保馬法”的影響

宋神宗時期的“保馬法”屬於富國強兵,抵禦外來侵略的改革措施之一,其宗旨就是號召民間百姓自願豢養馬匹,戰時由國家統一收購,馬匹由政府提供或出錢由農戶自行購買,國家給予農戶一定的補貼,後來由於王安石變法受到阻力,被罷免官職。“保馬法”被修改爲“戶馬法”,和之前不同的是,“戶馬法”規定馬匹由農戶自行購買,政府不再提供馬匹和金錢,農戶的財產狀況需得到政府的認可後方可飼養。

北宋深知燕雲十六州的重要性 北宋建國之初都做了哪些彌補 第15張

“保馬法”的實施,在歷史上的評價褒貶不一,但在實行的初級階段確實是利大於弊,首先是政府節省了馬舍、俸祿、糧餉等費用,而農戶在飼養馬匹的過程中也得到了政府的補貼,同時由於馬匹分到各家飼養以後,農戶精心照料,馬匹的死亡率大大降低了,爲軍隊也提供了大量的戰馬,尤其是在對西夏的作戰當中優勢得到顯現。

北宋深知燕雲十六州的重要性 北宋建國之初都做了哪些彌補 第16張

四、北宋經濟的發展對畜牧業的影響

1、城市的擴張與畜牧用地的矛盾

北宋時期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商業和手工業最爲繁榮的時期,這種繁榮產生的必然結果就是城市規模的擴大,以及城市密度的提高,這種結果的出現勢必要佔有大量的農田或牧場,使得本來就稀缺的天然牧場變得更加稀少,馬匹只能在人工種植的草場上生存,因而在質量上和數量上就大大限制了高品質戰馬的繁殖。

北宋深知燕雲十六州的重要性 北宋建國之初都做了哪些彌補 第17張

如果反過來,限制城市發展規模,或者縮小農業耕種的土地,用來增加牧場數量,最終導致的結果可能是商業和手工業的凋敝,甚至是因爲糧食的短缺而使全國陷入恐慌當中,這是北宋統治階級不願意看到的結果,因此限制畜牧業的發展規模也就變得順理成章。

北宋深知燕雲十六州的重要性 北宋建國之初都做了哪些彌補 第18張

2、農業的發展與畜牧業的矛盾

中原的農耕文化影響了中國幾千年,一直到現在,因爲農業對一個國家和民族來講絕對是根本,是重中之重,人類要生存就要吃糧食,所以農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當時的北宋,統治階級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優先發展農業。

北宋時期的馬監之地多在黃河兩岸,由於馬監之地的南移,造成了畜牧業和農耕之間的矛盾,但是在北宋初期,由於政府的大力扶持以及相關政策的保護,客觀上促進了官營畜牧業的發展,爲騎兵也輸送了大量的戰馬,在某種程度上加強了北宋的騎兵建設。

北宋深知燕雲十六州的重要性 北宋建國之初都做了哪些彌補 第19張

到了北宋中後期,國家財政日益捉襟見肘,再加上“退牧還田”的呼聲日漸高漲,爲了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朝廷先後罷除了東平、單鎮、鎮寧、靈昌、淳澤和洛陽等黃河南岸的六個馬監之地,退牧還田,這一舉動顯示了北宋政府在政治上的短見,爲軍事上的失利再添砝碼,儘管在宋哲宗時期曾試圖恢復“馬監”,但一些基礎設施遭到破壞,成效不大。

北宋深知燕雲十六州的重要性 北宋建國之初都做了哪些彌補 第20張

從北宋“馬監”的發展上看,優質牧場是馬政發展的物質基礎和晴雨表,只有掌握了優質牧場,纔會源源不斷地產出戰馬,因此,馬政的興衰是影響一個國家政治、軍事、外交的重要因素,縱觀北宋整個軍事發展史不難發現,北宋軍隊之所以不夠強大,與其馬政不昌不無關係,而導致這一後果的重要原因就是優質牧場的蕩然無存。

北宋深知燕雲十六州的重要性 北宋建國之初都做了哪些彌補 第21張

結語

在北宋政權統治的一百六十七年裏,戰爭始終伴其左右,在與契丹、西夏、後金的戰鬥中,一直處於劣勢。在北宋之前,中原王朝能夠依靠騎兵打敗少數民族政權,也只有西漢和唐朝,之所以能夠取得勝利,除了這兩個王朝自身的國力和軍事的強大之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這兩個王朝都掌握了優良馬匹的產地,能夠爲騎兵源源不斷的提供優質戰馬,這是取勝的根本原因。

北宋深知燕雲十六州的重要性 北宋建國之初都做了哪些彌補 第22張

反觀北宋政權,在王朝建立之前就丟失了北部和西北部兩個優良戰馬的出產地,從客觀上造成了北宋騎兵的先天不足,儘管後期也開闢了很多取得戰馬的渠道,但無論從質量上還是數量上都不能滿足騎兵的需要,這也是導致北宋騎兵戰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再加上北宋朝廷的相關政策和軍隊內部的腐敗,最終使北宋騎兵一蹶不振,始終處於劣勢。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