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古代同性戀並非因爲愛而只是嚐嚐鮮趕時髦

古代同性戀並非因爲愛而只是嚐嚐鮮趕時髦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古代,很少有真正的同性戀,多是想要嚐嚐鮮,趕趕時髦,畢竟連朝中貴族,上至皇帝都養有孌童。

同性戀文化源遠流長,中國傳統文化並不反對同性戀。  

古代同性戀並非因爲愛而只是嚐嚐鮮趕時髦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中國最早有記錄的關於同性結合的文字出自宋代《太平廣記》中的《潘章》,文中記載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潘章與王仲先“一見相愛,情若夫婦”,他們的結合得到了家人的祝福,在二人百年之後,“家人哀之,因合葬於羅浮山”。

《詩經》中也有大量詩歌是歌頌同性戀的,《詩經·山有扶蘇》有云:“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不見子都,乃見狂且。”講的就是鄭莊公與子都兩個大男人的愛情。

中國古代對同性戀有許多稱謂,例如“斷袖”、“安陵”、“龍陽”等,每個稱謂都有對應的典故。  

古代同性戀並非因爲愛而只是嚐嚐鮮趕時髦 第2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比如“龍陽”講的就是龍陽君的故事。他是魏安僖王的男寵,兩人甚爲恩愛。一日龍陽垂釣得了十幾條魚,不喜反哭,問道答曰,初獲小魚,喜,又獲大魚,則棄小魚。原來是害怕魏王喜新厭舊,見了別的美人走不動道。魏王一把摟過小妖精安慰起來,下令拒絕任何人爲他進獻美男美女,違者滿門抄斬,堪稱同志中的伉儷典範。

古代社會極愛消費男色,說白了還是個看臉的社會,只有貌美的才能得到恩寵,並不是人人都可以被消費的。在魏晉時期,男人只有長得像女人一樣纔算美,例如美得讓人自慚形穢的衛玠、潘安等。  

古代同性戀並非因爲愛而只是嚐嚐鮮趕時髦 第3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隨便甩幾條美的標準也是讓人分分鐘看瞎:“香膚柔澤,素質參紅。團輔圓頤,菡萏芙蓉。爾形既淑,爾服亦鮮。輕車隨風,飛霧流煙。轉側綺靡,顧盼便妍”(見晉張翰的《周小史》)。塗脂抹粉,搔首弄姿,弱不勝衣,都是那個時代男子的美德。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