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揭祕:宋朝多“剩女”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揭祕:宋朝多“剩女”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衆所周知,生活在古代的人們大多是早婚早育,男子一般在十四五歲,女子一般在十二三歲,就開始考慮人生的婚嫁大事了。然而我們的宋朝卻是一個例外,在當時男女婚嫁的平均年齡都要到十七八歲,雖說相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還是屬於早婚,但當時的社會潮流已經開始趨向於晚婚晚育了。

揭祕:宋朝多“剩女”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網絡配圖

陸游的《家世舊聞》中有過這樣的記載:“嘗聞鄰家女,及笄不思春。未知世間事,花謝本無痕。”這裏的“及笄”,指的就是女子十五歲了,到了這個年紀還不考慮婚嫁的事情,就連陸游都看不下去了。

另外還有姚寬的《西溪叢話》中也有類似的記載:“時人適齡而未婚者,非王家女也。乃東牀無婿乎?則斯人也,得其所好矣。所好者,開風氣之先也。”看來這位王家大小姐並不是找不到婆家,而是她根本就不想找,想做一個晚婚晚育的先驅者。

那麼這種現象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又是源於何種原因呢?小編認爲多半是起源於宋真宗趙恆當權的時候,興盛於宋徽宗時期。其主要原因有兩個:一個是道教的盛行,從而導致民間禁慾主義的興起;另一個則是科舉制度主導下的“及地熱”,正所謂“萬般皆下品, 唯有讀書高”,娶老婆的事兒可以先放一放。

當時宋真宗和宋徽宗都十分的迷戀道教,從而使得整個國家都有了些政教合一的味道。像《宋史》中所記載的很多名臣,一般都是在30歲之後才結婚的,甚至還有的在花甲之年才成家,且都是在考取了功名之後。在禁慾主義者面前,所有的女人是如同空氣般的存在。

揭祕:宋朝多“剩女”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第2張

網絡配圖

另外描寫宋徽宗時代故事的《水滸傳》也能發現不少的端倪。比如晁蓋,是東溪村的首富,最起碼也有40歲了,還沒娶老婆;李逵,估計沒有40也有30好幾了,也沒見他着急要娶妻;林沖,38歲時被高俅陷害發配滄州,爲此寫了一封休書,“自蒙泰山錯愛,將令愛嫁事小人,已經三載。”可見他也是35歲才結的婚。所以說小說的作者肯定不是信手拈來,而是根據當時的社會風氣進行的再創作,有時代的烙印。

至於“不孝有三,無後爲大”的古訓,在宋朝也是同樣的不好使兒。《四朝見聞錄》中曾記載這樣一則故事:有一位名叫韓南的書生,經過多年的苦讀終於考中了進士,完了瞬間便有人來“捉婿”(宋代的一種婚姻文化,即在發榜之日各地富紳們全家出動,爭相挑選登第士子做女婿)。他並沒有回絕,不過卻寫了一首詩奉上:“讀盡文書一百擔,老來方得一青衫。媒人卻問餘年紀,四十年前三十三”,看到沒?他都已經73歲的高齡了,居然還沒結婚,實在是難以想象。

其實這也不怪當時的男人對於科舉極爲熱衷,因爲在當時只要是考中了舉人或是進士,立刻就是鯉魚跳龍門,名利雙豐收,成爲富豪擇婿的首選。不過這其中能夠當官的人畢竟是少數,能夠搶到當官的做女婿也是十分不易的,因爲這搶女婿也是有潛規則的,一般來說都是朝中大官近水樓臺先得月。

揭祕:宋朝多“剩女”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第3張

網絡配圖

比如宋真宗時期有一位名叫高清的新科進士,品學平平,宰相寇準卻將自己的侄女搶先嫁給了他,寇準侄女死後,另一位宰相李沆又將女兒嫁給他續絃。就這樣,很多人今年搶不到,就等明年,明年還搶不到,那就再等後年,就這樣等來等去,閨房中的女人不想晚婚晚育也不成了。

由此可見,宋代女人的婚姻實屬無奈。想想李清照十九歲就遇到了趙明誠,還當真是幸福極了。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