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揭祕:清朝的“公主”和“格格”差別有多大?

揭祕:清朝的“公主”和“格格”差別有多大?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珠格格》是我這麼多年來重溫次數最多的古裝劇,沒有之一。其實現在對瓊瑤風並不感冒,就以前愛看,只是這劇在電視上播放的次數實在多了點,尋思着沒什麼好看的新劇,刷刷老劇也行吧,於是,就看了一遍又一遍。我猜,很多人應該都有類似情況吧。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還珠》無疑帶起了一股以清宮劇爲主的古裝題材潮流,年輕青春版的、宮鬥心計版的,皇權鬥爭版的......應有盡有。看多了,大家心裏肯定會對清朝的歷史有個大概瞭解,甚至能把清朝十二帝的名號挨個背出來,但與此同時,必然也有很多地方被電視劇給忽悠了,誤解至今,比如《還珠》裏,乾隆的女兒居然全被稱“格格”,這就不符合歷史了。

再看《甄嬛傳》,裏面雍正帝的女兒又不稱“格格”,而是稱“公主”,看多了把觀衆都給攪迷糊了,這兩者到底有啥區別?是不同身份嗎?其實“公主”和“格格”在清朝的確不一樣。

清史稿·后妃傳》就明確記載了,清朝(1636年-1912年)建立之前,後金(1616年-1636年)以及女真各部分散的時代,可沒什麼皇后、這妃那妃的稱呼,都是叫“福晉”;與之相對的,“格格”這稱呼可以稱大汗女兒、貝勒女兒,無論國君還是各部諸侯女兒都習慣叫“格格”,這更像一種約定俗成,而不是明文規定的制度。

比如努爾哈赤建立後金當汗王之前也是貝勒,他的大女兒就是東果格格。但皇太極接任汗王后不滿足於當王,要當皇帝,於是他建立了清朝,新王朝自然要完善一些前朝後宮制度,其中就包括這爵位封號。過去混着叫“格格”,類似漢語叫“小姐”,尊卑不明肯定不行,要保證皇帝權威,皇帝的女兒怎麼能和一般王室宗親的女兒一樣?

揭祕:清朝的“公主”和“格格”差別有多大?

於是“崇德改元,五宮並建,位號既明,等威漸辨”,皇帝的女兒參考漢制稱“公主”,嫡出公主可封固倫公主,庶出公主只能是和碩公主,但也有庶出女封固倫公主的情況,比如乾隆就把皇七女、皇十女都封爲固倫公主,皇七女是因爲滿蒙聯姻,破例給她嫡出身份以拉攏蒙古;皇十女就是因爲乾隆老來得女,特別偏愛了。

既然皇帝的女兒不稱“格格”稱“公主”了,那“格格”這稱號自然就分配給比皇帝女低一等的王公貴胄之女。

但“格格”這領域裏又有細分,具體什麼格格,取決於父親和母親的身份。第一等的“和碩格格”是親王的女兒,嫡出算郡主,庶出算郡君;第二等“多羅格格”是親王世子、郡王或貝勒的女兒;第三等“固山格格”是固山貝子嫡出女兒,庶出的女兒不受封,只能稱宗女;

揭祕:清朝的“公主”和“格格”差別有多大? 第2張

第四等普通“格格”就是鎮國公、輔國公嫡出的女兒,庶出女兒也是宗女;再往下的爵位無論嫡出庶出都只能算宗女,沒有稱“格格”的了。可以這麼理解,格格是清朝貴族人家的小姐,而公主是皇帝之女,身份自然凌駕於所有的宗室格格之上,這也是給皇帝加一層權威。

不過,“格格”這稱呼也有其他情況,比如乾隆帝的生母嫁給雍正帝時,因爲父親的官品不高,雍正又還沒封親王,只蹲在貝勒的位子上,她更沒生下兒子提升地位,所以只能算低品級的姬妾,嫡福晉是遠遠比不上,也不能和側福晉、庶福晉比,就被稱了十多年的“格格”。

這時候的“格格”就不那麼尊貴了,有點類似漢王朝貴族人家的“通房丫頭”。除了親王的低品級姬妾外,一些地位尊貴的女子,比如蘇麻喇姑也被稱過“格格”,所以“格格”這稱呼在清朝還挺多用的。

絕大多數情況下清朝的“公主”和“格格”都姓愛新覺羅,但即使身爲皇族女子,她們的身份也被明確定了尊卑和高低,公主在宮牆之內,是金枝玉葉,是“主”,而“格格”在宮牆之外,是貴族小姐,也是“奴”。

我們爲什麼總說封建社會等級森嚴呢,因爲你一出生就註定了你能得到的權利和待遇,你沒辦法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只能接受命運安排,那種無力感,要是真穿越過去了,恐怕每個現代人都會被折騰瘋。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