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揭祕晚清權臣的三大軍政集團的“環鏈關係”

揭祕晚清權臣的三大軍政集團的“環鏈關係”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6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晚清三大軍政集團,是指由曾國藩開創的湘系集團、以李鴻章爲首的淮系集團以及後起的袁世凱北洋集團。三者是對當時朝政、社會乃至歷史進程有着重大影響的羣體勢力,其間交錯勾連,發展嬗變,承續更。

所謂“晚清三大軍政集團”,是指由曾國藩開創的湘系集團、以李鴻章爲首的淮系集團以及後起的袁世凱北洋集團(以下以“湘”“淮”“袁”簡稱之)。三者是對當時朝政、社會乃至歷史進程有着重大影響的羣體勢力,其間交錯勾連,發展嬗變,承續更替,可以“三環鏈”喻指。本文就其“環鏈關係”略呈淺見。

揭祕晚清權臣的三大軍政集團的“環鏈關係”

網絡配圖

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他從湖南雙峯一個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書生入京赴考,中進士留京師後十年七遷,連升十級,37歲任禮部侍郎,官至二品。緊接着創見因母喪返鄉,恰逢太平天國巨瀾橫掃湘湖大地,他因勢在家鄉拉起了一支特別的民團湘軍,歷盡艱辛爲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爲一等勇毅侯,成爲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後歷任兩江總督、直隸總督,官居一品,死後被諡“文正”。曾國藩所處的時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轉而爲沒落、衰敗,內憂外患接踵而來的動盪年代,由於曾國藩等人的力挽狂瀾,一度出現“同治中興”的局面,曾國藩正是這一過渡時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各個方面產生了令人注目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僅僅作用於當時,而且一直延至今日。從而使之成爲近代中國最顯赫和最有爭議的歷史人物

湘軍將領主要是湘鄉人,大多是封建儒生,士兵則招募湘鄉一帶農民。曾國藩與一些重要將領既是同鄉,又有同學、師生、親友的關係。湘軍的士兵由營官自招,並只服從營官,上下層層隸屬,全軍只服從曾國藩一人。曾國藩治軍重在思想紀律而不在技術性的教練。他爲湘軍寫的軍歌唱道:“規矩要肅靜,有禮、有法、有號令。”他制定“辨等明威”的軍禮,以儒家三綱五常的禮教、尊卑上下的等級制度與同鄉共裏的鄉土觀念維繫官兵,使湘軍成爲一支有力地維護封建統治的軍隊。

淮系集團是在淮軍的基礎上不斷髮展壯大的,主要由將領、官僚和幕僚組成。1870年,隨着李鴻章擔任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以來,這個集團迅速向中國最富庶的東南沿海滲透,從而成爲晚清歷史上最具有勢力和最具影響力的政治集團。

揭祕晚清權臣的三大軍政集團的“環鏈關係” 第2張

網絡配圖

湖北新軍創始於1896年,至本年已練成步、馬、炮、工程、輜重各 兵種1.7萬人1905年5月,北洋六鎮新軍全部練成,共計兵額近7萬人。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後,清政府派長蘆鹽運使胡橘芬在天津小站訓練新軍,聘德國人爲教官,有步隊3000人、炮隊1000人、馬隊250人、工程隊500人。12月8日,榮祿決定改派袁世凱到小站督練新建陸軍。袁世凱接任後,將“定武軍”進行擴編,加募步隊2000人、馬隊250人,湊足7000 人;並陸續加聘德國譯員至10餘人。

這支新軍完全按照德國營 制、操典進行訓練,用新式武器裝備,擁 有步、騎、炮、工程、輜重等兵種;各級軍官大多由武備學堂畢業生充 任;對新兵的招募,按照西方國家的入伍要求,有年齡、體格及識字程 度等規定。鎮壓義和團時,新軍擴充到1.7萬人。1903年袁世凱任練兵 處會辦大臣,新軍大加擴充。日俄戰爭爆發後,袁世凱建議在全國成立 新軍36鎮。他先將北洋“左”、“右”兩鎮募足兵員,正式成立北洋軍 第一鎮、第二鎮,派王英楷、吳長純分任統制,隨後又將巡警營擴編爲 第三鎮,派段祺瑞統制。又將原來的武衛右軍、南洋自強軍編成北洋第 四鎮、第五鎮,派王士珍、吳長純分任統制。5月14日,“京旗常備 軍”也擴編成鎮,以鳳山爲統制。至此,北洋新軍六鎮練成。

就三者的形成而言,“湘”“淮”時間上比較靠近,且源流上關聯直接而又密切。當年曾做過“湘”“淮”大員(如胡林翼、李鴻章)幕僚的安徽桐城人士徐宗亮,在其《歸廬譚往錄》中曾說:“湘、淮本系一家,淮由湘出,尤有水源木本之誼”(後來浙江慈溪人氏柴萼的《梵天廬叢錄》中,也轉錄了有此話的筆記內容)。這種說法旨在揭示其間的連帶關係,無疑也提示出其形成時間的先後。具體看,曾國藩自咸豐二年末開始借辦團練練兵,咸豐四年(1854年)春湘軍正式練成出征,至此可以說湘系集團雛形初備(當然,還說不上具有“完備”形態)。而以李鴻章爲首的淮系集團,在特定情況下形成比較快捷。因“東援”需要,本爲曾國藩幕僚的李鴻章奉幕主之命組建淮軍,同治元年(1862年)開赴上海,並且他很快有了疆吏(出任江蘇巡撫)權柄,這樣“軍政結合”,淮系集團就有了比較完備的形態,完成了“淮由湘出”的衍生分化。從湘、淮集團各自初成的時間上看,前後有大約七年的時間差,而兩者形成後共存“交叉”的時間則更長。

揭祕晚清權臣的三大軍政集團的“環鏈關係” 第3張

網絡配圖

袁世凱北洋集團的孕育產生則比較靠後,自甲午戰後的“小站練兵”初萌,嗣後逐步成型,時間上與其籠統地說承湘、淮兩者之後,不如說承淮衍生更爲直接。袁世凱的叔、祖輩與李鴻章即多有聯繫,袁本人的爲官初階則可謂從淮系要員吳長慶門下踏出,而後更得助於李鴻章的護持、薦引。其集團勢力的奠基,也離不開對淮系人員的直接延攬、收用。而及至其集團勢力初成之際,湘系羣體形態上已告漫漶,淮系則因其“開元”領袖李鴻章的在世而實體尚存,與袁氏集團有着交叉共存時段。及至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李鴻章去世,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要職由袁世凱繼任(先署理,隨後實授),則可視爲完成其羣體性直接替代的標誌。由此可見,淵源上袁氏集團與“湘”“淮”有着相對的遠近、疏親。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