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秦腔的唱腔形式有哪些特色?秦腔的唱腔形式介紹

秦腔的唱腔形式有哪些特色?秦腔的唱腔形式介紹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9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衆所周知秦腔是中國漢族最古老的戲劇之一,並且還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那麼秦腔的唱腔形式有哪些特色?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秦腔的唱腔爲板式變化體,也就是以一個曲調爲基調,通過節拍、節奏、旋律、速度等的變化而形成一系列不同的板式。秦腔唱腔包括“板路”和“彩腔”兩部分,板路有二六板、慢板、箭板、二倒板、帶板、滾板等六類基本板式。彩腔,俗稱“二音”,音高八度,多用在人物感情激盪,劇情發展起伏跌宕之處。秦腔用假嗓唱出,其中的拖腔必須歸人“安”韻,一句聽下來飽滿酣暢,極富表現力,這也是秦腔與其他地方戲曲不同的地方。

秦腔的板式和彩腔每部分均有歡音和苦音之分。苦音腔最能代表秦腔特色,深沉哀婉慷慨激昂,適合悲憤,懷念、悽哀的感情。歡音腔歡樂明快,剛健有力,擅長表現喜悅、明朗的感情。秦腔寬音大嗓,直起直落,既有渾厚深沉、悲壯高昂、慷慨激越的風格,同時又兼備纏綿悱惻、細膩柔和、輕快活潑的特點,悽切委婉,優美動聽,爲廣大羣衆所喜愛。秦腔的藝術表演形式多樣,表演技藝質樸、粗獷、細膩、深刻,富有誇張性,生活氣息濃厚,程序嚴謹。

板腔體是中國戲曲、曲藝音樂中的一種結構體式。或稱“板式變化體”。以對稱的上下句作爲唱腔的基本單位,在此基礎上,按照一定的變體原則,演變爲各種不同板式。

結構體式

秦腔的唱腔形式有哪些特色?秦腔的唱腔形式介紹

通過各種不同板式的轉換構成一場戲或整齣戲的音樂。這種結構體式,以簡練的基本音樂素材與靈活變化的發展形式爲特點。同類腔調的各種板式,可視爲由一種基本版式發展變化而成。梆子、皮黃系統的劇種可作爲板腔體的代表,在近代戲曲音樂的發展上有重大影響。曲藝中如大鼓、河南墜子等,都屬板腔體。

演唱形式

板腔體,是梆子、皮黃等曲調的演唱形式。板腔體的唱詞不同於曲牌體的長短句,而是以分上下句的五言、七言、十言詩的格律爲基本形式。一三五不論,二四六押韻,單句最後一字爲仄聲,雙句的最後一字爲平聲。句數不限,其他字的平仄不限,所用曲調和唱腔不限,所以不用填詞,不受格式、四聲限制,有時可唱百多句,如京劇《哭祖廟》即是。有時可唱兩句。同樣一段唱詞,可以唱一眼板,也可以唱三眼板,比較自由。

板腔體也有一定的套數。如[導板]接[回龍]轉[原板],[散板]轉[原板]再轉[垛板]等等。這兩種演唱體系完全是因劇種的歷史不同而設置的,如來源於崑山腔、弋陽腔的即爲曲牌體,如來自梆子、皮黃腔調的均採用板腔體。

歷史發展

黃梅戲板腔體的主調平詞,是以其旋律平緩、長於敘述的特點而命名的。它原名叫“七板”,是因爲唱完一個完整的上下句正好七板而命名。早期的平詞是上下對仗體結構,在反覆循環演唱時,使人感覺旋律過於單調,於是藝人們在進行多次循環時,將第一句的落音改變成不穩定的落音6,使人與第一次產生變化,由此形成了具有啓承轉合特徵的四句體結構聲腔。爲了在演唱時起板,落板和轉爲其他曲調方便,黃梅戲藝人創造出了起句、落句、用於轉換其他曲調的截板等板式,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單曲體聲腔結構。

秦腔的唱腔形式有哪些特色?秦腔的唱腔形式介紹 第2張

爲什麼說平詞有了起板、落板、截板這樣的板式後還屬於單曲體呢,因爲一個完整的腔體系僅僅有一些簡單的起落板式是不行的,正如崑曲的大量曲牌也有起板、落板、截板等簡單板式結構,它也只能屬於單曲體一樣,當時的平詞也只能屬於單曲體聲腔。

這樣的單曲體結構是滿足不了表現人物複雜多變的情感需要的。因此,藝人在演唱平詞時就把一些音樂色彩相近的民歌結合在一起來表現人物複雜多變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