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秦腔曲牌是什麼?具體的表現形式有哪些?

秦腔曲牌是什麼?具體的表現形式有哪些?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8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秦腔曲牌是什麼?具體的表現形式有哪些?其實秦腔曲牌是襯托秦腔戲劇中不同人物動作、過場和各類戲劇角色思想感情變化以及塑造劇中人物形象、渲染舞臺環境氣氛、並使各種唱腔板式自然過渡、增強舞臺效果、連接戲劇過程等方面的一種伴奏樂曲。

歷史淵源

秦腔曲牌淵源悠久,由於資料所限,詳盡溯述,無從考證。現所知並沿用的大量秦腔曲牌中,有的是唐宋詞調和唐宋大麴衍變而來的;有的是吸收南北曲即崑曲和明清小曲;還有的則是選用古代樂曲和民間流傳小曲以及和其它兄弟劇種相互借鑑的曲目。

表現形式

無論絃樂曲牌、嗩吶曲牌以及其它各類曲牌均有不同起法和落法。每首曲牌的起落均由司鼓承擔。起曲有底棰,俗稱“起頭子”;落曲稱“收頭子”。曲牌演奏中需要接唱或接打擊樂以及轉換其它曲目時則可及時收落。司鼓以“收棰”暗示。

秦腔曲牌分絃樂、嗩吶、海笛、笙管、崑曲、套曲六類,主要爲絃樂和嗩吶曲牌。秦腔的音樂伴奏,向稱四大件,以二絃爲主奏,人稱秦腔之“膽”。琴師在秦腔戲班中具有重要地位,常坐於舞臺前場後部正中,伴奏音樂擅奏老調,音高爲“三眼調”,三十年代後改用出調(即下把拉法)。秦腔的伴奏分文場和武場。所用的樂器,文場有板胡、二絃子、二胡、笛、三絃、琵琶、揚琴、嗩吶、海笛、管子、大號(喇叭)等;武場有暴鼓、幹鼓、堂鼓、句鑼、小鑼、馬鑼、鐃鈸、鉸子、梆子等。

秦腔曲牌是什麼?具體的表現形式有哪些?

絃樂一般是指西洋管絃樂隊中的絃樂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可以合奏的樂器很多,在西洋絃樂方面最常見的是絃樂四重奏(第一小提,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不過形式也不固定。

現在的重奏形式更始層出不窮,木管組(長笛,單簧管,雙簧管,巴鬆)也經常加上圓號組成五重奏。民族器樂中除了傳統常見的重奏形式,古箏,琵琶,二胡等都可與鋼琴伴奏。

嗩吶,雙簧氣鳴樂器。公元3世紀,嗩吶由波斯、阿拉伯一帶傳入中原。是我國主要的民族樂器,在民族樂團中常常擔任主旋律的演奏。

嗩吶的音色雄壯,音量較大,管身由紅木製,呈圓錐形,上端裝有帶葦哨的銅芯,下端套着一個銅製的碗口。在臺灣民間稱爲鼓吹;在廣東是“八音”樂器中的一種,在河南,山東稱作喇叭,有百鳥朝鳳、豫西二八板等著名曲目。

嗩吶發音穿透力、感染力強,過去多在民間的吹歌會、秧歌會、鼓樂班和地方曲藝、戲曲的伴奏中應用。經過不斷髮展,發展爲傳統嗩吶與加鍵嗩吶,豐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現力,已成爲一件具有特色的獨奏樂器,並用於民族管弦樂團以及民族交響樂團合奏或戲曲、歌舞伴奏。

海笛最常用的是杆長23釐米的。引流行在廣東、廣西、福建、湖南和江西等省。音色柔和,多用來獨奏或合奏,尤以與二胡等合奏更爲動聽,並常爲歌舞伴奏,其中流行湖南的嗩吶,還用於說唱音樂“嗩鼓”的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