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魏國在戰國時期爲什麼留不住人才?真相是什麼

魏國在戰國時期爲什麼留不住人才?真相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4.1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戰國時期的魏國爲什麼留不住人才,接下來本站小編帶你詳細瞭解歷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戰國時期,羣雄爭霸,諸侯國間相互攻伐,人才變得尤爲重要,魏國處於多戰之地,誕生了無數經天緯地之人,如吳起、商鞅、孫臏等,然而這些人全都反戈到了別國了,在外交、軍事上給魏國造成巨大損失。

魏國在戰國時期爲什麼留不住人才?真相是什麼

戰國時期,魏國可謂是人才濟濟,尤爲著名的是吳起、孫臏、商鞅、張儀、樂毅、範睢、信陵君,這些人剛開始都是爲魏國效力,複雜的魏國環境使得這些人遠走他國,紛紛投奔到魏國的敵國去,多數到了秦國。

吳起在魏國創建了令六國畏懼的“魏武卒”,還率軍佔領了秦國的河西地區,後來遭到丞相陷害,被迫流亡到楚國,到了楚國進行變法,使得楚國國力大增,對魏國構成極大威脅。

孫臏在魏國被龐涓陷害致殘,後來逃到齊國受到重用,先後在桂林之戰和馬陵之戰重創魏武卒,使得魏國國力大損。

商鞅在魏國沒有受到魏惠王重視,後來到了秦國幫助秦國進行變法,使得秦國位居七國之首,使得秦國在之後屢屢攻佔魏國土地。

魏國在戰國時期爲什麼留不住人才?真相是什麼 第2張

張儀是魏國的貴族後裔,是戰國著名的縱橫家,多次帶兵攻取魏國土地,並且聯合韓楚攻打魏國,使得魏國只好依附秦國。

信陵君是“戰國四公子之首”,他曾在軍事上兩次大敗秦軍,曾率軍將秦軍趕到函谷關,在竊符救趙後因爲害怕魏王責怪,便在趙國居住十年之久,等到魏國被秦國攻打之際再次回到魏國,後來因爲魏王聽信謠言猜忌於他,使得信陵君沉迷酒色抑鬱而終,十八年後魏國滅亡。

魏國有如此多的人才,爲什麼不能做到人盡其才,任由他們流落他國,成爲自己的敵手,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其一:複雜的國內政治環境

魏國的多數君主都是輕視人才,不懂如何運用人才,像商鞅這樣的大才,被放置在一個小官上,無法發揮出他的作用。再者,魏國沒有人才選拔和推薦機制,全憑當權者個人喜惡,無法真正得到有用的人,即使尋到有才能的人,也很容易被一些當權者視作威脅進行迫害,就如同孫臏一般。最後就是魏國的君主不能做到用人不疑,很容易被流言所左右,不能發揮出人才的作用。

魏國在戰國時期爲什麼留不住人才?真相是什麼 第3張

其二:國家戰略和人才不匹配

魏國是戰國時期最先強盛並稱霸的國家,然而自從馬陵之戰後便迅速衰敗,國家逐漸被秦國蠶食,同時由於長期處於四戰之地,諸侯環繞,很容易被其他諸侯圍攻,註定了它的擴張道路艱難,後期更是奉行積極防禦政策。然而魏國的人才對數是走的是擴張道路,國家戰略和人才定位不一致,這也就是爲什麼張儀商鞅這些人要離開,即使他們留在魏國,發揮出來的作用也是有限。

其三:人才性格缺陷

有大才的人多少有些性格缺陷,像吳起殺妻棄母、商鞅濫殺無辜、張儀賣國求榮,這些人功利心過強,爲了名利不擇手段,讓魏國君主和大臣很不待見,這也是他們不受到重視、容易受到猜忌的原因之一。

人才很多,然而發現人才、任用人才似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方方面面的契合才行。這也就是魏國有人才,卻無法留得住人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