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在戰國時期魏國都流失了哪些人才?有什麼後果?

在戰國時期魏國都流失了哪些人才?有什麼後果?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6.5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魏國,周朝的周王族諸侯國之一,也是戰國七雄之一。小編整理了一下,現在給大家詳細說明,快點來看看吧。

話說三國時代蜀漢劉備將帥有五虎上將,謀臣有臥龍鳳雛,倘戲說一番那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龐統、諸葛亮七人皆去漢歸魏,投誠在曹操麾下,恐怕古往今來的三國迷們都會目瞪口呆,無法接受這樣的假設。

然而在戰國紛爭,七雄並立的先秦時代,卻真出現過這麼一出一國鬼才盡投敵國的傳奇大戲,從而使得原本七國之中最爲強盛的一國,錯失天下統一的大好際遇,最終爲別人做了嫁衣裳,亦淪爲了強秦鯨吞天下,脣齒之間的魚蝦而已。

我們要說的就是三家分晉之後,在戰國前期首先稱王的大魏國。從魏文侯強國到魏王假亡國計八代君王,共二百二十年的光陰,鼎盛之時佔據着中原河南之土與西河險要之地,擁有着天下最爲精銳的魏武卒大軍,然而其人才利用率卻在七國之中竟作墊底,無論是外來投效,還是本地產出的傑出人才,魏國竟無一例外地由於各種緣由,統統無情地流失,慷慨地向外輸出,特別受益的居然還是魏國死敵秦國。

小編在此略作集覽,魏國錯失的頂級人才共計七人,吳起、商鞅、孫臏、張儀、范雎、樂毅及信陵君魏無忌,今天我們就將這七人遭遇與魏國得失在此稍加評說,由此一觀魏緣何失良臣而亡社稷,秦又爲何能歸一統而得天下的!

先說最早出現的吳起,本是小衛國人,起初在魯國謀生,卻娶了齊國女子爲妻,後來齊魯交戰,吳起爲了做魯國將軍,替魯國擊退齊軍,不惜將妻子殺死來表明自己對魯國的忠心。結果吳起如願得償做了打敗齊國的魯國將軍,卻因爲殺妻而落下一個不仁不義的罵名,反被魯君猜忌,最終不得重用,離開魯國。

在戰國時期魏國都流失了哪些人才?有什麼後果?

不久,他來到魏國受到魏文侯、魏武侯的重用,作爲統兵大將在西河之地與強橫的秦國反覆廝殺,大戰七十六,全勝六十四,秦軍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在吳起面前鎩羽而歸,因此而使吳起威震天下。

正值春風得意的吳起,卻偏偏在這個時候遇到了一個改變他命運的人兒,那就是魏國駙馬公叔痤,在魏國文武羣臣當中,當時就屬吳起最有資格成爲國相,但公叔痤爲了排擠吳起,奪得相位,只略施小計,便叫吳起自棄相位,辭官而去。

原來魏武侯見吳起戰功卓著,早有立相之意,又琢磨着想把公主嫁與吳起,以姻親之誼將他緊緊套牢住,公叔痤卻在吳起面前百般述說魏家公主的短處,致使吳起在魏武侯面前堅拒結親一事,公叔痤又趁機挑撥魏侯與吳起之間的君臣關係,魏武侯認爲吳起自負至極,不甘心只做魏家女婿,魏國臣子,因此漸漸疏遠提防,不得重用,而吳起也認爲魏武侯早不信任他,留之無益,便封金掛印而去。

後來大家應該都知道吳起又在楚國做了令尹,深受楚悼王重用,爲強大楚國做了許多得罪楚國權貴的事情,最後伏在楚悼王靈堂之上,被楚國權貴們射成了刺蝟,但由於侵犯悼王遺體,因此被他拉下黃泉墊背的仇人居說有七十家之多。吳起是魏國在鼎盛時期,因公叔痤這隻小強私心作祟而失去的第一位頂級人才。倘若吳起在魏爲相爲將,恐怕秦國連東進中原的一絲機會都沒有了。

栽在公叔痤手中的魏國大才還不止吳起一人,還有一人也是相當了得,他也是小衛國人,名叫公孫鞅,也就是後世所稱的商鞅。當吳起出走之後,公叔痤通過裙帶關係終於爬上了魏國的相位,魏武侯死後,魏惠王即位,他也是戰國時期第一個稱王的霸道總裁。當時魏國通過文侯與武侯多年的努力,已成爲戰國七雄當中實力最強的大國。

孫子魏惠王接過爺爺和老爸的掌門之位,也很想有一番大的作爲,於是就開啓了東西兩線作戰的宏偉計劃,一面西抗暴秦,一面東拒強齊,結果兩頭都不討好,甚至連自己的親兒子太子申都被齊國擒殺,親弟弟公子卬也被秦國所俘虜。

這時候親姐夫公叔痤向他推薦了一位頂級人才,也就是相府的一名小幹事商鞅,他對魏王說將來能接替他相位,使魏國稱霸天下者非此人莫屬。魏惠王聽說是名小幹事,心中就不高興了,就對姐夫說道:“雖然寡人尚在喪子之痛中無法平復,但頭腦還不至於那麼健忘,當年姐夫趕走吳起,人所共知,現在弄來一名小幹事名不見經傳,又無寸功可言,立馬就要答應給他封侯拜相,這也太扯了吧!”

公叔痤尷尬得不行,就對小舅子說道:“你能用他就用,不能用他,就把他給殺了吧!”魏惠王沒有回答,心中卻道,我既然不能用他,又何必還要殺他呢!真是呵呵!公叔痤回到相府就把這件事告訴了商鞅,還勸他趕緊走人,商鞅也笑了,說道:“魏王不肯聽你的話用我,必定也不會殺我的!”後來商鞅在魏國依舊活得挺滋潤,直到公叔痤去世之後,他才攢足了盤纏離開了魏國,向西跑到秦國去了。

後來的橋段也都是大家所熟知的,商鞅受到秦孝公的重用,對秦國上下實行了嚴苛的變法,最終使秦國成爲戰國七雄之中最爲強大的國家,爲秦國統一天下打下了最堅實的基礎,不過商鞅最後的下場也是慘不忍睹的,身受車裂,但卻名垂千古了。而魏國前失吳起,後失商鞅,魏惠王之後逐漸被秦國佔據上風,自身也在內憂外患之中走向衰敗,而小人物公叔痤卻在改寫這段歷史中起到了不可小覷的作用。

在戰國時期魏國都流失了哪些人才?有什麼後果? 第2張

商鞅使秦強盛起來,到秦孝公的兒子秦惠文王即位的時候,山東六國爲了抑制秦的發展和壯大,在著名謀士蘇秦的策劃之下,提出了六國合縱戰略,也就是集六國之力形成一道“團結就是力量”的強大屏障,擋在秦國東進必經之路函谷關口,六塊肌肉連成一片,秦國打哪都打不動,時間長了秦國軍力國力就給消耗完了,這真可謂對秦國最致命的招術。

蘇秦憑藉自己無比雄辯的口才,將六國諸侯的相印盡收囊中,眼見秦國就要在他的精心策劃之下走向滅亡,然而同樣具有七情六慾的蘇秦卻與燕文侯夫人漸生情愫,致使蘇秦不能再得到燕國的信任,六國合縱也就此出現裂隙。可爲了避免六國對他的追究與責備,並盡力維持六國合縱之勢,蘇秦以激將之法,將自己在老家魏國不得志的老同學安邑人張儀逼進了秦國咸陽,張儀才得以成爲戰國時代最厲害的外交家,並坐上了秦國國相之位,六國接連受到張儀的欺詐和敲打,秦國對六國更加肆無忌憚,不知此時的魏國可曾想過原來他們還有張儀這樣的人才!

魏國的憋屈也並非一日形成的,他也曾有過人才濟濟的高光時刻,謀略大師谷鬼子的高徒龐涓就曾擔任過魏惠王的統兵大元帥,在龐涓的高超軍事指揮下,魏軍也曾對趙國和齊國兩大強國形成壓倒性的攻勢,可這個龐涓卻也有個壞毛病,嫉賢妒能。

他的同門師弟孫臏懷揣着舉世無敵的高超兵法來到魏國,想通過龐涓在魏王那找份好的參謀工作,然而龐涓卻不顧念同門手足之情,構陷孫臏在魏國受到了砍去膝蓋骨的殘酷刑罰,好不容易纔逃到齊國,後來成爲了齊威王的首席軍師,不久便在馬陵之戰將龐涓射成了刺蝟,魏軍精銳主力也被盡數殲滅,魏國從此一蹶不振。孫臏本是一個有心在魏國出人頭地,爲魏王效力的大好青年,卻陰差陽錯成爲了身殘志堅的復仇者,魏國也由此失去這樣一名頂級將才,真叫人嘆息不已!

到秦昭襄王的時候,魏安僖王在位,此時的六國已經遠不是秦國的對手,安僖王的叔叔魏齊做了魏相,除了在國內作威作福之外,對秦國的入侵實際一點辦法也沒有,這時候他的下屬中大夫須賈手下有一名精幹的隨員名叫范雎,其才能與張儀有過之而無不及,也同樣是魏國本地人,他經常跟隨須賈作爲外交使節出訪問各大諸侯國。

一次到訪齊國,居然得到了齊襄王特別的賞識,從而觸怒了上級須賈,回國後竟遭到須賈和魏齊慘無人道的迫害與侮辱,靠着躺在廁所中裝死才得以脫離魔窟,後來范雎也同樣是逃入秦國,受到秦昭襄王的重用,成爲秦相,爲秦國實行遠交近攻的戰略,並全面策劃了戰國時代最爲著名的長平之戰,徹底打垮了六國對強秦的反抗意志,又成功逼死了仇人魏齊,後來秦國統一的步伐幾乎是處於一種慣性攻勢,就將六國盡數吞併。范雎又是一個魏國極不應該錯失的曠世奇才!

魏文侯時名將樂羊的後人樂毅,因先祖樂羊平定中山國有功,被封在中山靈壽縣。樂毅也就一直在靈壽成長,後來中山國復國,又被趙國所滅,樂毅長大成人後就回到老家魏國謀生,可一直沒有受到重用,後來聽說燕昭王爲了報復齊國侵犯之仇,到處招攬賢士,樂毅就想辦法成爲了魏昭王派去出訪燕國的使臣,告別了魏國前往燕國。

在戰國時期魏國都流失了哪些人才?有什麼後果? 第3張

不久之後便成爲了燕國的上將軍,開始了爲燕昭王復仇伐齊的戰爭,結果只用了五年時間,齊國被樂毅率領的燕國大軍打得只剩兩座孤城,若不是燕昭王病逝,燕國內部發生變故,齊國險些就要亡國。樂毅後來被新燕王猜忌,逃入了趙國,受到趙國的優待。燕國也沒能滅掉齊國成爲一大強國,可作爲樂毅的故鄉魏國沒能很好地發掘和利用他的才能,也甚是可惜了!就連後世的諸葛亮都對樂毅推崇備至,常常以“管樂”(管仲、樂毅)二人作爲畢生偶像而勵志自勉。

除卻商鞅、吳起、孫臏、張儀、范雎、樂毅這六位文能治國,武可定邦的非凡大才之外,魏國還有一位更爲可惜的人才未能受到魏國重用,也是最後一位能夠使魏國避免遭強秦吞併的上將之才,他就是魏安僖王的親弟弟,戰國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公子魏無忌。

魏無忌也是後世漢高祖劉邦唯一崇拜的偶像,漢高祖和他有一個共同的長處,就是文不能稱善,武不能稱勇,然而禮賢下士,識人任賢,普天下之下無出其右,魏無忌和劉邦一樣極會收攬天下豪傑,又極能舉賢用人,趙國邯鄲被秦軍所圍,魏安僖王的愛妃如姬作爲魏無忌的鐵粉,拼了命替他從魏王身邊盜取兵符,讓他領兵救趙。就連魏大梁城看城門的老卒侯嬴,市井屠夫朱亥都是肯爲他魏無忌捨身忘死的壯烈義士。趙王爲了感激魏無忌的相救之恩,不惜割五座城池表達謝意,而魏無忌分毫不取,感動得天下豪傑紛紛都歸到他的麾下,任由驅策。

後來魏無忌更是振臂一呼,山東六國的兵馬齊刷刷都列陣於他的號令之下,由他一馬當先,蜂擁相隨,一同殺到函谷關外,殺得秦兵血流成河,屍橫遍野,就連秦軍虎將蒙驁等人都不敢出戰與之交鋒,天下都說秦軍從未遭到過如此挫敗!

然而魏無忌作爲魏王臣子,卻擁有高於諸侯王的社會地位與崇高威望,因此才遭到親哥魏安僖王的猜忌和疏遠,以至他終身不能得志,也未能替魏國盡心盡力清除內憂外患,只得整日飲酒作樂,鬱鬱而終。這對相愛相殺的兄弟倆居然同年而逝,不得不說這可能也是命運的有意安排。

在戰國時期魏國都流失了哪些人才?有什麼後果? 第4張

但若假設魏家兄弟二人能齊心合力,共同強大魏國,魏王穩定朝局,鞏固內部團結,而其弟信陵君魏無忌大展其才,將天下豪傑與四方諸侯都聚攏到以魏國爲首的反秦陣營當中,恐怕魏無忌一拋叩門磚,這號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數百年來堅不可摧的函谷關就要被六國聯軍踏得稀巴爛,虎視天下的咸陽城早就被夷爲平地,化作焦土,不復存在了,那七國紛爭的歷史就真要被改寫了。

然而時光從來都是不可逆轉,歷史也從來都是不可改寫的,從法家大才吳起、商鞅到兵家大師孫臏、樂毅,再從縱橫家謀士張儀、范雎到無所不能的信陵君魏無忌,七位頂級大咖貫穿了整個魏國的興衰,魏無忌、樂毅、范雎、張儀都是地道的魏國人,吳起、商鞅、孫臏雖爲小衛國人,但衛國也一直都是大魏國的附庸,在魏安僖王的時候更是直接被魏兼併。

而最早出現在魏國的這七位奇才,無論是因君臣猜忌,還是內部傾軋,受饞遭嫉,或陰差陽錯,他們都未曾在魏國的政治舞臺上真正體現出自己該有的價值,以今人的視角來看,真是不可思議!甚至有人曾言,魏國若真正任用其中一人,秦國後來能否一統天下就得打上一個大問號了!

而商鞅、張儀、范雎三人,甚至後來的衛商人呂不韋在遭遇特殊人生經歷之後,都站到了宗主大魏國的敵對陣營,被魏國棄如敝屣,卻統統都在秦國位極人臣,大展拳腳,成爲秦國最終統一天下的不世功臣!這不也正應驗了古聖賢說的那句話:“微子去殷,淮陰歸漢,君無道,臣投敵國!”難道還不值得今人反思其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