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歷史上蜀漢滅亡到底是哪些原因導致的?

歷史上蜀漢滅亡到底是哪些原因導致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蜀漢,三國時期割據政權之一。每當一提起這個,那麼小編就不得不給大家詳細的說一下了

在大多數人心目中的三國,到公元234年諸葛亮去世就已經結束了。其實諸葛亮死後,劉禪還維持了29年的統治,直至公元263年才滅亡。今天我們來探究一下蜀漢滅亡的原因,看看後三國時代政治人物在蜀漢滅亡過程中的作用。

譙周——《仇國論》即亡國論

把譙周排在蜀漢滅亡第一推手,我主要基於以下兩個方面原因:

其一,從現實角度來說,當鄧艾兵臨成都之時,是譙周勸劉禪投降的。

1、冬,鄧艾破衛將軍諸葛瞻於綿竹。用光祿大夫譙周策,降於艾——《三國志·後主傳》

2、及聞艾已入陰平……後主使羣臣會議,計無所出。或以爲蜀之與吳,本爲和國,宜可奔吳;或以爲南中七郡,阻險斗絕,易以自守,宜可奔南。惟周以爲……後主猶疑於入南,週上疏曰——《三國志·譙周傳》

《後主傳》中明確記載,當鄧艾在綿竹擊破諸葛瞻,劉禪採納譙周的計策,向鄧艾投降,蜀漢滅亡。《譙周傳》中的記載更詳細,當時朝堂有人提出可前往吳國或者南中,只有譙周力主投降,甚至在劉禪猶豫不決的時候,還是譙周反覆勸劉禪投降。

歷史上蜀漢滅亡到底是哪些原因導致的?

其二,譙周四處散佈《仇國論》,動搖蜀漢統治根基。當年譙周和尚書陳祗,就姜維北伐產生激烈爭執,退朝以後譙周寫下《仇國論》。《仇國論》中虛構了一個小國因餘之國和一個大國肇建之國,看國名就知道蜀漢承接東漢之末餘,是因餘之國,大魏則是曹氏新創的國家,是肇建之國。

譙周在這篇著名的“學術論文”中詳細闡述了以下問題:第一,蜀國不應該北伐曹魏,那是沒有希望的;第二,因餘之國必將被肇建之國所取代。簡而言之,就是蜀國必然被曹魏滅亡。

衆所周知,其實蜀漢內部也有複雜的派系鬥爭,荊州派、益州派、東州派等等。其實自劉焉劉璋父子,到劉備劉禪父子,都是外來勢力統治益州本土士人百姓。如果過多侵害他們的利益,他們自然會進行抗爭。譙周本就是益州巴西郡人,他其實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益州本土士人的政治態度。

對於譙周等益州士人來說,公元263年曹魏的九品中正制已經非常成熟,士族們充分享受到了最大的政治紅利。對於益州的士族階級來說,併入曹魏對他們可以說是有利無害,所以當鄧艾突破之後,江州、雒城等地都是不戰而降。

鄧艾——歷史罕見的突襲

雖然蜀漢有許多人早就做好了“加入”曹魏的準備,但他們需要一個合適的契機。當時姜維、廖化等人把鍾會擋在了劍閣之外,所以雖然曹魏軍隊有十幾萬,但是成都是感受不到很嚴重的威脅的,但當鄧艾突然兵臨成都城下,一切都有了“最好的安排”。

鍾會十三萬人的主力部隊被“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劍閣擋住,進退兩難,糧草殆盡,運糧困難,鍾會甚至想過退兵。一旦退兵,此次戰役將前功盡棄,半途而廢。可是要說進兵,面前雄關是他難以逾越的。鄧艾很明確當前的形勢,於是他大膽地提出了“偷渡陰平,從涪城走左儋道進攻綿竹”的大膽計劃。

從陰平到江油,高山險阻,人跡罕至,也因此蜀漢未在此設防。鄧艾軍一路攀登小道,鑿山開路,造作橋閣。時"山高谷深,至爲艱險。又糧運將匱,頻於危殆"。面對不能開道的絕險之地,鄧艾身先士卒,"以氈自裹,推轉而下,將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穿過七百多裏的荒無人煙之地,克服種種難以想象的困難後,魏軍終於通過了陰平險道,到達江油。

要知道當時鄧艾已經六十多歲了,一個年過花甲的老將,翻山越嶺、身先士卒,這是一場搏命的豪賭!好在鄧艾成功了,他自己功成名就,留名青史,也成了壓垮蜀漢的最後一根稻草!

歷史上蜀漢滅亡到底是哪些原因導致的? 第2張

姜維——決策失誤的代價

當時諸葛亮、蔣琬、費禕等人先後去世,姜維已經成爲蜀漢的頂樑柱,然而姜維對於蜀漢滅亡卻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漢中防守戰略的調整。當初劉備留魏延鎮守漢中,在各個圍戍內留重兵以抵抗外敵,如果敵人來犯漢中,可以將敵人擋在關外,無法進入漢中,興勢之戰王平抵抗曹爽的進攻,就是用的這個方式。

但是姜維認爲,這個方法雖然可以抵禦得住敵人,卻無法獲得大的戰果。不如放敵軍入陽平關,而蜀軍退守漢、樂二城,重要關口都留重兵把守,再派出一支軍隊打游擊,專門攻打敵軍的薄弱環節。這樣一來,可以拉長敵軍的補給線,又無法就地得到糧草的補充。

長久下去,敵軍疲弊,退還的時候,諸城守兵與打游擊的軍隊,一起趁機進攻,這樣就能將敵軍悉數殲滅。事實證明,蜀漢的實力只適合固守,不可能全殲敵軍。所以當鍾會大軍到漢中後,輕鬆的繞過漢、樂二城,漢中屏障就此輕易被突破。

第二,應對曹魏大軍的失誤。費禕死後,後主劉禪寵信的宦官黃皓竊弄機柄,朝政日非,民有菜色。262年侯和之戰,姜維軍大敗,死傷慘重。於是黃皓和諸葛瞻意圖罷免姜維,讓閻宇代替大將軍職位。姜維厭惡黃皓弄權,上書請殺之,劉禪不聽。姜維唯有避居沓中屯田,擁兵北防,朝政內外產生嚴重分歧。

姜維其實早就聽說鍾會治兵關中,並且給劉禪上表請早做準備(聞鍾會治兵關中,欲規進取,宜並遣張翼、廖化督諸軍分護陽安關口、陰平橋頭以防未然)。劉禪被黃皓矇蔽,沒有采納,但其實姜維可以自行率軍前往漢中駐守,而不是等到魏軍大舉進攻,才作出應對。

劉禪——愧對祖宗的平庸之輩

《三國志》作者陳壽評價劉禪“任賢相則爲循理之君,惑閹豎則爲昬闇之後!”我認爲是非常中肯的,劉禪不是扶不起來,也是二傻子,他只是個平庸之輩。有諸葛亮、蔣琬、費禕等人輔佐的時候,他是一箇中規中矩的守成之君;然而當他信任黃皓這等小人,他就成了昏暗無能之主。

歷史上蜀漢滅亡到底是哪些原因導致的? 第3張

譙周力主投降,劉禪似乎都生不出反抗的勇氣,他的兒子北地王劉諶要求誓死守城,被劉禪拒絕,劉諶先殺妻子後自殺,以身殉國。其實鄧艾雖然兵臨成都城下,但劉禪如果堅守,然後召集四方援兵,蜀漢未必會接着就滅亡。可惜,劉禪只是一個平庸之輩,他愧對了劉備一生堅韌壯烈打下的基業。

黃皓——奸佞弄權的宵小

我們翻閱歷史,似乎每個朝代、國家在末期總會出現昏君、奸臣。劉禪早年有諸葛亮,後有董允監督,沒有做出什麼出格的事情,但董允死後,似乎無人能夠再限制劉禪。他開始親近黃皓,弄得朝政一片混亂。

景耀六年(263年),姜維聽聞鍾會治兵關中,上表劉禪,派遣張翼、廖化分別駐守陽安關口、陰平橋頭防患於未然。但黃皓聽信鬼神,告訴劉禪敵軍不會到來,而蜀漢羣臣也不知道此事。

魏軍五路伐蜀,等到鍾會將向駱谷,鄧艾將入沓中時,劉禪纔派廖化支援沓中,張翼與董厥支援陽安關口。姜維被鄧艾所牽制,退駐陰平,鍾會圍攻漢、樂二城,又另派軍進攻關口,蜀將傅僉格鬥至死,而蔣舒卻開城投降。鍾會見關口已經攻下,於是長驅直入,姜維和廖化只好放棄陰平,與張翼、董厥會合,退保劍閣。

從國力來看,蜀漢滅亡似乎是早晚的事,但造成蜀漢在那個時間節點滅亡,是有着很深厚複雜的原因的。譙周、鄧艾、姜維等人都是推動蜀漢滅亡的重要人物,他們的決策、抉擇,不知不覺中影響了歷史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