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在綿竹之戰中,蜀軍是怎麼遭受慘敗導致了蜀漢的滅亡?

在綿竹之戰中,蜀軍是怎麼遭受慘敗導致了蜀漢的滅亡?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綿竹之戰中,諸葛瞻率領優勢兵力的蜀軍,爲何會敗給鄧艾的孤軍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諸葛亮未出茅廬之時,就自比爲管仲樂毅。雖然當時的人大多不認可諸葛亮對自己的評價,但是這並不能阻擋諸葛亮的理想。諸葛亮在等到劉備三顧茅廬時,得到了施展自己抱負的舞臺。在諸葛亮的一生中,不但治國理政,還親自率領蜀軍伐魏,親歷戰陣,實踐了他的願望。但是,由於雙方實力相差懸殊,又天不假年,使得諸葛亮沒能實現他匡扶漢室的心願,病逝於北伐的軍營之中。

在諸葛亮去世三十年後,他曾經爲之奮鬥一生的蜀漢也走到了盡頭,曹魏發動了對蜀漢的進攻。由於姜維的防禦戰略的錯誤,使得鍾會輕易的突破秦嶺天險,佔領了漢中。雖然姜維亡羊補牢,據守劍閣阻止了鍾會的進一步發展。可是,西線卻被鄧艾抓住了漏洞,偷渡陰平,襲取江油。決定蜀漢命運的最後一戰就此展開。

一、綿竹之戰。

得知鄧艾襲取江油的消息後,劉禪派出了救援的軍隊。這支軍隊是蜀漢的中央禁軍,而擔任統帥的則是諸葛亮的獨生子諸葛瞻。而在這支軍隊中,還包括了大批的蜀漢老臣的後代,比如諸葛瞻之子諸葛尚,黃權之子黃崇,張飛之孫張遵等。可以說,這是蜀漢最後的家底,整個蜀漢的命運就寄託在他們的身上。

在綿竹之戰中,蜀軍是怎麼遭受慘敗導致了蜀漢的滅亡?

鄧艾偷渡陰平的時候,率領着精選的一萬人馬。他將這支軍隊逐步分散開來,沿路建造營寨,來保證後路的安全和後勤供給。但是這也使得鄧艾的軍隊越來越少,等到摩天嶺時,由於沒有道路,鄧艾親自以氈裹身,先推轉而下。其他軍兵也跟隨鄧艾,攀木緣崖,魚貫而進。直到襲取江油,纔有了喘息之機。

我們從上面的史料可以看出,由於沿途留下的軍隊,和保障供應的人馬,鄧艾的軍隊數量不會太多。即便是他收編江油的守軍,數量也不會超過一萬人。而且這支軍隊與後方聯絡困難,實際上是一支深入敵境的孤軍。

不過,諸葛瞻率領的蜀軍數量也並不佔絕對優勢。當時蜀漢的總兵力也不過十二萬人左右,其中姜維率領了五六萬人,漢中前線有三萬人,再加上其他地區還要留下一部分軍隊,諸葛瞻率領的軍隊最多也就只有三萬人左右。

整個綿竹之戰的經過也很簡單。鄧艾兵貴神速,佔領江油後就馬上向成都平原發展攻勢。而諸葛瞻率領的蜀軍卻行動遲緩,到了涪亭就猶豫不進。鄧艾親自率領軍隊擊破諸葛瞻的前鋒,使得諸葛瞻不能進據涪城,只得退守綿竹。

鄧艾爲了引誘諸葛亮出戰,他給諸葛瞻寫信進行誘降。在信中,他說如果諸葛瞻投降的話,自己會保薦諸葛瞻爲琅邪王。諸葛瞻見了書信後大怒,斬了鄧艾的使者,率軍出擊。鄧艾派自己的兒子鄧忠和師篡出擊諸葛瞻,結果戰鬥不利。

鄧忠和師篡向鄧艾報告說,敵人還不可攻擊。鄧艾聞報大怒,說現在的存亡在此一舉的時候,有什麼不可擊的。鄧艾怒叱鄧忠和師篡,要斬殺他們。於是鄧忠和師篡又返回軍隊,與諸葛瞻拼死一戰,最終大破諸葛瞻的軍隊。諸葛瞻、諸葛尚、張遵、黃崇、李球等人都戰死沙場。因爲這一仗的失敗,劉禪據守的成都暴露在鄧艾的兵鋒之下。走投無路的劉禪聽取了譙周的建議,向鄧艾投降,蜀漢政權滅亡。

在綿竹之戰中,蜀軍是怎麼遭受慘敗導致了蜀漢的滅亡? 第2張

二、綿竹之戰失敗的原因。

在綿竹之戰中,雖然諸葛瞻率領的軍隊只有三萬人左右,可是他面對的鄧艾所率領的軍隊也不過萬人。在軍隊的數量上來看,諸葛瞻的軍隊還是佔有較大優勢的。可是,爲什麼在綿竹之戰中,蜀軍卻遭受了慘敗,導致了蜀漢滅亡呢?

首先,我們從雙方的將領來看。魏軍的統帥鄧艾是三國時期的名將。他出身寒門,依靠自己的才能在戰爭中嶄露頭角。在他在關隴獨當一面後,有效地阻止了姜維的進攻。姜維遇到鄧艾後,在戰爭中一籌莫展。這使得姜維北伐的後期,成爲了一種毫無所得的盲動。鄧艾對此十分自豪,他對他人誇耀說,姜維也是出色的人才,只是遇到了自己,才一事無成。

而諸葛瞻的軍事才能,根本就無法和鄧艾相提並論。諸葛亮的軍事能力十分出衆,曾經打得司馬懿閉營不出。可是,諸葛瞻出生的時間很晚,在諸葛亮去世的時候,他也才只有八歲。雖然諸葛亮對諸葛瞻也十分關心,臨去世時還給他寫下了流傳千古的《誡子書》。但是,由於諸葛亮操勞國事,沒有時間教導諸葛瞻,使得諸葛瞻難以得到諸葛亮的言傳身教。

在史書上記載,諸葛瞻長大後娶了公主,仕途也很順利。但是他的特長卻是書畫上,對於文治武功並不擅長。由於諸葛亮的聲望,大家對諸葛瞻也關愛有加。一旦朝廷上有了什麼善政,都奔走相告是諸葛瞻所爲。因此,這次出兵,大家將希望都寄託到了諸葛瞻的身上,希望他能夠力挽狂瀾。

但是,大家沒有注意到,諸葛瞻既沒有帶兵打仗的經驗,也沒有軍事方面的特長。諸葛瞻的軍事能力遠不及鄧艾,這嚴重影響了作戰結果。

其次,雙方軍隊的戰鬥力不同。諸葛瞻率領的蜀軍數量雖然比鄧艾多,但是嚴格地從戰鬥力來說,蜀軍遠不及魏軍。這是因爲當時蜀軍最有戰鬥力的軍隊是姜維率領的軍隊,他們是蜀漢主要的野戰部隊。這時,這支軍隊被鍾會牽制在劍閣,一時無法脫身。

因此,這支對抗鄧艾的蜀軍是劉禪的禁衛軍。這支軍隊在平時是儀仗性質的軍隊,很少有機會參加戰鬥。這也是這支軍隊中,包括有大批老將子弟的原因。雖然他們對蜀漢忠心耿耿,可是由於實戰經驗不足,嚴重影響了他們的戰鬥力。

在綿竹之戰中,蜀軍是怎麼遭受慘敗導致了蜀漢的滅亡? 第3張

而與蜀軍截然不同的,鄧艾率領的魏軍雖然人數少,可卻是鄧艾挑選出來的精銳。這些精銳是跟隨鄧艾多年,身經百戰的精兵。他們的作戰經驗要遠超過蜀軍,戰鬥力當然也不可同日而語。再加上,鄧艾的軍隊孤軍深入,已經完全沒有了退路。如果一戰失敗,他們就死無葬身之地。因此,他們纔會煥發出旺盛的戰鬥力。

第三,諸葛瞻指揮失誤,錯失戰機。在整個戰役中,諸葛瞻的指揮多次出現失誤,被鄧艾抓住,造成了蜀軍的失敗。諸葛瞻在率領軍隊前去抵抗鄧艾的時候,走到涪亭就不再前進了。當時諸葛瞻的部下黃崇向諸葛瞻建議,要求諸葛瞻趕快率領蜀軍加速前進,據守險要抗拒魏軍,不要讓鄧艾的軍隊進入平地。

可是諸葛瞻猶豫不決,黃崇多次向諸葛瞻進言,最後以至於急得流下眼淚,可是諸葛瞻依然沒有采納黃崇的建議。這使得鄧艾得以打敗諸葛瞻的前鋒,迫使諸葛瞻退守綿竹。諸葛瞻沒有采納黃崇的建議,使得蜀軍輕易就放棄了山險的地利。

在防守綿竹的時候,諸葛瞻如果繼續按照他的原定方針,死守綿竹的話,也會讓鄧艾十分棘手。這是因爲蜀軍雖然戰鬥力不足,可是據守城池也會讓鄧艾無法消滅。隨着戰爭時間的拖延,孤軍深入的鄧艾處境會越發不利。但是,當鄧艾向諸葛瞻寫信誘敵後,諸葛瞻就輕易的中計,出兵對戰鄧艾。因怒而出兵,是兵家的大忌,這埋下了蜀軍失敗的隱患。

在戰鬥中,諸葛瞻的作戰指揮也有着很大的缺陷。我們從歷史上對戰鬥的記載,看出諸葛瞻的軍隊完全擺着一副防守的姿態。這種情況可能與蜀軍的戰鬥力不足有關。可是,在這種存亡在此一舉的情況下,只有冒死一拼纔能有出路。

而諸葛瞻的軍隊,只是擺着一副捱打的架勢,等待着鄧艾的進攻。當鄧艾手下鄧忠、師篡進攻失敗的情況下,諸葛瞻也並沒有乘勝追擊,擴張戰果。結果,諸葛瞻在鄧忠、師篡的再次進攻下,遭受了慘敗。假如諸葛瞻的指揮能力更高一些,能夠在鄧艾軍隊進攻失敗的情況下,拼死進行反擊,戰鬥的勝負可能會有所不同。至少,也會是兩敗俱傷,實力大減的鄧艾也不敢接下來直接進逼成都,爲蜀漢贏來喘息之機。

結語:

綿竹之戰是關係到蜀漢生死存亡的一戰。當時,魏軍主力鍾會被姜維堵截在劍閣,進退兩難。進犯綿竹的鄧艾偷渡陰平,通過七百里的無人地帶來襲取江油。這是一支孤軍,如果諸葛瞻率領的蜀軍消滅了鄧艾,鍾會只得撤軍。蜀漢政權還可以繼續存活下去。

但是,諸葛瞻率領的蜀軍在綿竹迎戰鄧艾。諸葛瞻率領的軍隊雖然只有三萬人,可是鄧艾的軍隊也不會超過萬人。可數量多的諸葛瞻軍,卻因爲種種原因敗給了鄧艾。這些原因主要有將領的能力、軍隊的戰鬥力、戰鬥指揮等方面。

由於綿竹之戰的失敗,使得成都的門戶大開,鄧艾長驅直入到成都城下。走投無路的劉禪只得向鄧艾投降,蜀漢因此滅亡。綿竹之戰,諸葛瞻率領的蜀軍雖然失敗。但是諸葛瞻父子、黃崇、張遵等這些蜀漢老臣的子弟,他們無愧前輩,浴血奮戰,戰死沙場,也爲滅亡的蜀漢增添了最後一道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