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義和團運動的評價:標誌着中國民族意識的覺醒

義和團運動的評價:標誌着中國民族意識的覺醒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4.2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民族覺醒

中國官方觀點認爲,義和團運動標誌着近代意義上的中國民族意識的覺醒,是中國近代民族主義的濫觴。歐弗萊區在《列強對華財政控制》一文中論證義和團運動時說:“關於它興起的原因,勞頓引證了義和團領袖於棟成所發佈的一個佈告,佈告寫道:‘若輩洋人,借通商與傳教以掠奪國人之土地、糧食與衣服,不僅污衊我們的聖教,尚以鴉片毒害我們,以淫邪污辱我們。自道光以來,奪取我們的土地,騙取我們的金錢;蠶食我們的子女如食物,築我們的債臺如高山;焚燒我們的宮殿,消滅我們的屬國;佔據上海,蹂躪臺灣,強迫開放膠州,而現在又想來瓜分中國。’由這段佈告看來,義和團的興起雖然最初發生於幻想,但很明顯的還是民族精神的覺醒。”

美國駐華特使柔克義致海約翰信中說:“赫德爵士認爲,義和團起義是中國擺脫外國人的束縛,爭取民族解放的愛國運動。”義和團運動所顯示出的熱情和能量使八國聯軍司令德國人瓦德西將軍感慨萬端:“中國羣衆含有無限蓬勃生氣”,“無論歐美日本各國,皆無此腦力與兵力,可以統治此天下生靈四分之一!”

英國哲學家羅素也在《中國問題》中說,一旦怯弱溫和的中國人的熱情被激發,也可能變成世上最輕率的賭徒。而1949年以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書上的評價顯然帶有毛澤東的個人色彩:義和團抗擊帝國主義侵略的失敗證明,沒有正確的指導思想就沒有人民革命的勝利。中共認爲,清末的義和團運動以及民國的反廿一條五四運動、五卅運動,是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的三大羣衆性民族主義運動,其中五四運動主要爲反帝國主義政治主權侵略,而義和團運動和五卅運動則是反帝國主義政治、經濟以及文化侵略的運動,持續時間更長,影響更深遠。

義和團運動的評價:標誌着中國民族意識的覺醒

宗教戰爭

哲學家唐君毅認爲義和團運動是中國民間道教與西方基督教之間的宗教戰爭。他說:“與近代中國文化問題,及西方經濟、政治、宗教之力量之傳入,密切相關之大事件,一爲太平天國之亂,一爲義和團之變。如果要在中國史上找宗教戰爭,則此二者在一義上,亦可說是宗教戰爭。太平天國,可說是變相的基督教與儒教之戰爭。而義和團則是民間的道教與基督教之戰爭。

當然太平天國與義和團之事件,其產生之原因主要是政治的,太平天國是要排滿,義和團是要滅洋。但在口號標語上說,太平天國明是打着上帝的旗幟,而義和團之口號,亦是要排斥洋教,而打着中國道教諸神的旗幟。此中不能說莫有中西宗教思想的衝突的問題在內。因而亦可說爲一宗教戰爭。如西方之宗教戰爭,其背景中亦兼有政治經濟的原因,而不失其爲宗教戰爭。此二次宗教戰爭,第一次中國之儒教勝了,第二次中國之道教敗了,連整個中國亦敗在西方國家之前。自此下去,西方教士之傳教事業,更日益在下層社會,進行無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