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如何評價西周時期的共和行政?共和行政存在哪些爭議?

如何評價西周時期的共和行政?共和行政存在哪些爭議?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共和行政,又稱周召(shao)共和, 國人暴動攻入王宮,周厲王逃跑,政權由大臣周定公和召穆公共同執掌,稱爲“共和” 。共和元年,即前841年是中國歷史有確切紀年的開始。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共和行政是中國歷史,尤其是編年史上的一件大事。正是從共和行政開始,中國的歷史有了確切的紀年,從此一直到今天,千百年來不曾間斷,是中國歷史得以保證延續性的重要開端。按《史記》卷十四《十二諸侯年表第二》,共和元年,歲次庚申,即公元前八四一年。近代以來,結合《竹書紀年》和其他文獻中的蛛絲馬跡,“共和”是一個名號爲“共伯和”的人逐漸成爲主流觀點。

如何評價西周時期的共和行政?共和行政存在哪些爭議?

爭議

周厲王出奔,而共和行政。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是爲中國歷史確切紀年的開始。此前的歷史,沒有確切的文字記載年份,只能靠考古文物進行推斷,十分的模糊。

二相共和

以史記爲首的正史傳統說法卻是,周公、召公二相共同執政。其中召公諡穆,名虎,即,召虎。至於這個周公,被清代學者斥爲僞書的《今本竹書紀年》則說是周定公。

共伯干政

以《竹書紀年》、《世本》等別史說,共和行政就是共伯和幹王位,攝行天子事。一說共伯和即衛國君主衛武公。周厲王時期,衛武公入朝任職。 一說共伯和不是衛武公。

《漢書·地理志·河內郡》孟康註釋,“共伯,入爲三公者也”,而從彝銘記載分析,共伯和應先任“師”職,後任“三公者”之職。《元年師兌簋》銘文有“師和父司左右走馬”,專家認爲此“師和父”便是共伯和。而後的《師晨鼎》、《師俞簋》、《諫簋》和《微史簋》所記載的“司馬共”,當爲升職司馬後的共伯和。根據彝銘分析升職時間應在周厲王三年至五年期間。《師(詈犬)簋》銘文載,“惟元年正月初吉丁亥,伯和父……”,所謂“惟王元年正月初吉丁亥”,無法與厲王紀年正月丁亥日對上初吉日期,而若以共和紀年元年壬午朔正月丁亥六日,則正恰初吉,一些學者據此判定簋銘“惟王元年”指“共和元年”。

如何評價西周時期的共和行政?共和行政存在哪些爭議? 第2張

紀年問題

夏商周斷代工程雖沒有解決共和問題,但將其作爲周厲王之後的獨立紀年。2003年,西周青銅逨盤在陝西眉縣楊家村出土,其銘文顯示周厲王之後就是周宣王,共和時期不獨立紀年,再度引發了共和的爭論。

評價

共和行政是歷史上的一件大事,共和元年是中國歷史有確切紀年的開始,意義重大,開創了中國歷史準確紀年,此後中國的歷史脈絡清晰,一直到今天,沒有間斷記載。正是這件事能夠上溯幾千年而不迷惘。在此之前,中國的歷史只能是傳說和半信史,時間脈絡十分模糊,只能夠通過文物考古追溯,準確性是不夠的。所以說,共和行政是對中國的歷史起了十分重要的里程碑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