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三家分晉對戰國的格局產生了哪些影響呢?

三家分晉對戰國的格局產生了哪些影響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智伯瑤殘範、中行,圍逼晉陽,卒爲三家笑;吳王夫差棲越於會稽,勝齊於艾陵,爲黃池之遇,無禮於宋,遂與句踐禽,死於幹隧。”(《秦策五》)

三家分晉是春秋戰國的重要事件,有人將他認爲是歷史從一個時期走向了另一個時期的轉折,無論從歷史的角度還是從三家分鏡對於當時的影響的方面來看,我們都不能忽視這個重要歷史事件,對當時所造成的強烈影響。

“智氏見伐趙之利,而不知榆次之禍也;吳見伐齊之便,而不知幹隧之敗也。此二國者非無大功也,設利於前,而易患於後也。

司馬光將自己的著名作品資治通鑑的第1個篇章就列爲三家分晉,也由此可見三家分晉對於歷史學研究以及春秋戰國的探索的重要意義。所以今天我們就通過多個角度,多個國家的方面去分析三家分界在當時所造成的歷史影響。

在春秋末年由於晉國發生了各種各樣的動盪,國家的權力已經落入到了士大夫的手中,國軍沒有治理天下的實力和資格。所以各個世家大夫也就都對中央的權利構成了強有力的威脅,尤其是韓趙魏三個家族。

但最爲強大的卻並不是這最後成爲了三大諸侯國的家族,智氏作爲當時晉國最具有影響力的家族,他們無論從經濟還是軍事實力上,都能夠和其他的任意一個小的家族抗衡,所以智氏企圖和其他的家族進行聯合聯合的目的就是爲了削弱其他氏族的實力,他希望每一個家族都能夠在他的號召之下向晉國的國君繳納一定的土地。

三家分晉對戰國的格局產生了哪些影響呢?

繳納土地的目的就是讓晉國的國君更加強大,這樣的號召在表面上是符合道義原則的,可是每一個國家都心知肚明,如果他們繳納了土地就會對自己國家的實力造成削弱進而智氏也可以趁機對這些家族進行打壓,那麼小的家族最終會危在旦夕,可是韓國和魏國他們迫於無奈,由於智襄子太過強大,如果不按照他的吩咐繳納一定的土地那最終還是會被他消滅。

但如果繳納了100畝的土地,最終也會削弱國家實力,陷入生死存亡的境地這樣進退兩難的矛盾舉措使得每一個國家都陷入了僵局。而北方的趙氏集團卻非常的強硬,他們不僅不配合智襄子這樣的號召,而且表現出非常決絕的態度,不願意稱臣納貢,更不會輕易的割讓自己的土地,他們認爲自己的土地都是祖先不斷的努力拼搏才獲取到的,不能夠隨意的向別人繳納。

三家分晉對戰國的格局產生了哪些影響呢? 第2張

此時智襄子對這樣的行爲感到非常惱怒。他號召身邊的韓國和魏國兩個世家大族同時進行聯合,去攻滅北方的趙氏家族。而這場戰爭也被載入史冊,因爲戰爭持續了兩年,甚至更久的時間,趙國都沒有被消滅,因爲趙氏家族深溝高壘,將國家整個防禦策略做到無懈可擊,進而能夠堅持許久也不被敵人攻破,在無奈之下智襄子決定打開黃河河水。

也有人說是晉國的一條大河,他們將這條河改道,使得本來繞過趙氏家族的河流流向了趙氏家族的上游,從而能夠保證河水在決堤之後灌入趙國的城牆。這樣就可以不費吹灰之力的拿下這片土地,進而將趙氏家族全部消滅。所以志得意滿的智襄子站在趙氏城牆的腳下嘆息了一聲,他終於知道,原來大水還可以將一個國家淹滅取得軍事上的勝利。

“趙政不增其德而累其高,故滅;智伯不行仁義而務廣地,故亡其國。”(《泰族訓》)

此時身邊的同盟國韓國和魏國都聽到了這句話,但是卻不由深思,聯想到了自己,因爲他們的國家也在兩條重要的河流旁邊,一旦通過引水將河流改道,從而將河流的主要流向轉向國家上游,國家也會隨即被淹沒。所以此時被圍困的趙國又派出使者出城和韓國魏國兩個方面進行聯絡,他們希望能夠通過聯合消滅此時十分囂張的智襄子,而韓國和魏國也深切明白脣亡齒寒,如果趙國被消滅,那麼另一個被淹沒的可能就是自己。

所以他們共同聯合,出其不意將智襄子的整個集團全部消滅。這也就成爲了三家分晉最爲重要的一場軍事戰役,這場戰爭結束之後,由北向南晉國就被分裂爲了三個部分,雖然後世當中彼此的勢力此消彼長,但絕沒有改變當時所形成的穩定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