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明朝的削藩有多重要?爲明朝帶來了什麼影響?

明朝的削藩有多重要?爲明朝帶來了什麼影響?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削藩是封建社會時期,統治者爲了收回諸侯或地方割據勢力手中的部分或全部權力而實施的政策。這一事並非明朝首創。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早在漢朝的時候,藩王和君主之間互生互利、權力相互制衡甚至相互爭奪的事情就已經出現了。到了明朝,藩王的出現、興盛以及後來被削弱的整個過程,同樣遵循着前朝的規律,因此,無論是他們的出現還是消亡,其實都是歷史發展的一個必然過程。明朝剛剛建立的時候,明太祖朱元璋已經有了二十多個成年的、能力還不錯的兒子。此時的他最爲關心的事情,是如何動用一切可以信任的人力和物力來維持自己的統治,以免朱氏政權被顛覆。而此時他身邊已經長大成人的兒子們,就成了他當時可以全心信賴的少數力量之一於是,朱元璋就將除了太子以外的二十五個兒子分封到了各地去當藩王,並賜予他們數量可觀的衛隊,以便他們幫着父親守衛邊疆、維護政權。

此時的各地藩王,對於明朝而言,是極爲重要的守護者,由於他們是皇帝信任的血脈,故而皇帝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他們會在關鍵時刻拼盡全力甚至是付出自己的生命來守住邊疆、守住父親的統治。除此之外,有朱元璋從中幹旋和控制,各地的藩王並不敢擅自擁兵自重,所以,在朱元璋統治時期,藩王和帝王之間的關係是最爲和諧的,而藩王制度也是效用最高的。

但這一切,在朱元璋去世以後,政治局勢就開始發生顯著的變化。朱元璋一過世,他的孫兒朱允炆就繼承了皇位。這個年少的君主爲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在謀臣的建議下,開始削弱各地藩王的權力。這一舉動,將原本就不服他年幼登基的藩王們進一步激怒了,事態隨之惡化,建文帝朱允姣不僅沒有見到自己所期望的藩王權力被削弱的結果,反倒把自己的皇位和性命搭了進去。結果,燕王朱棣登上了皇位,成了大名鼎鼎的永樂皇帝。

關於這樣的結局,其實早在朱元璋打算分封藩王的時候,就有大臣提出了異議。歷史上,其實有不少因爲分封諸侯藩王而最後導致國家分前離析的例子,不少人曾經藉助這樣的典故勸說朱元璋,不要將諸侯分封出去,以免重蹈皇權被侵蝕的悲劇。

但是,朱元璋卻執意認爲,天下這麼大,如果不派遣自己的兒子們去守護的話,被外人侵佔的危機更加可怕。此外,他還堅定地認爲,他的兒子們始終都是他的朱氏血脈,不可能幹出忤逆父親的事情來,因此,歷史上那些異姓王起兵叛亂的事情,怎樣都不可能出現在他們這個龐大的家族裏。

明朝的削藩有多重要?爲明朝帶來了什麼影響?

所以,朱元璋前後分三次對他的兒子們進行大規模的分封,並打着“上衛國家,下安民生”的大旗賜予他們極大的權力。最爲關鍵和改變明朝命運的一條,就是藩王可以在皇帝出現被奸臣挾持的時候,不經請示派兵入京,解救皇帝於危難之際。正是這一條規定,讓打着“清君側"之名的燕王名正言順地獲得了天下。

所以,建文帝最後落得如此下場看似是因爲提出了削藩一事惹怒了滯王,其實,削藩不過是導火索,其背後真正的原因,是藩王權力的過分強大以及皇帝本身的軟弱無能。

到了朱棣即位以後,削藩一事雖然被提及,卻絲毫沒有動搖朱棣的統治,反倒成了四海之內俯首稱臣的重要舉措。同樣的名頭,卻有着不同的結局,其背後真正的不同,即實施者思維和能力的截然不同。

建文帝上臺的時候,他對於藩王手中擁有的權力表現出了極大的畏懼和排斥,除了他自己缺乏自信和氣度以外,他所執行的政策也缺乏必要的技巧和柔韌性。

雖然已經醞釀了一段時間,但建文帝卻沒有循序漸進地亮出自己的立場,而是在某個清晨,一紙令下,將五位藩王的爵位給罷免了。這樣的急躁而倉促的處置方式將原來並不平靜的統治勢力之間的權衡轉變成了凶神惡煞的敵對關係,藩王被這個小孩子的兒戲之舉激怒,雖然一開始表面上依舊平靜如水,但內心的怒火早已沸騰。

此外,建文帝爲了削藩而下令削藩,並沒有給自己準備後路,不僅軍隊沒有準備好,就是頒佈政令時也是倉促決定,所以,當燕王舉起大旗揮師南下的時候,建文帝以及他身邊的幾個老臣,根本就沒有與之相抗衡的能力。這樣,早在戰爭正式開始之前,勝負就早已定下了,剩下的不過是時間問題了。

明朝的削藩有多重要?爲明朝帶來了什麼影響? 第2張

相比之下,朱棣在削藩這件事情上就老練多了。通過“靖難之役”獲得天下的朱棣深切地感受到藩王勢力過大對於統治天下的威脅,於是,從他登基的那一刻起,他就無時無刻不在想着如何削藩。只不過,他的方式高明多了,不僅沒有把自己的性命和皇位搭進去,還鞏固了自己的統治,使明朝再一次進入高度的中央集權統治,爲日後這項政令的頒佈以及統治理念的推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一開始,朱棣就向藩王們亮明瞭自己的身份,告訴他們,自己並不是藩王利益的敵對者,而是他們最強有力的保護者。

比如,在鞏固皇位初期,朱棣曾大肆打壓那些反對他的政治異己,對於證據確鑿的反對者,大多數人性命難保。但有一些人是例外,比如如果他們的身份是藩王或者是藩王的親屬,那麼,朱棣可以優待他們,不僅免於一死,連相應的處罰都有所排酌。

再比如,他一上臺,就將被建文帝廢除的五位藩王的爵位給恢復了,同時,還將他們的俸祿、賞賜以及各方面的待遇都提升了一個等級。這些舉措,都讓藩王們感受到了來自朱棣的友善和利好。

明朝的削藩有多重要?爲明朝帶來了什麼影響? 第3張

而私下裏,朱棣所採取的行之有效的削弱藩王權力的措施卻悄然進行。比如,他逐步更換藩王的封地,將那些戰略意義重大、威脅到國家安全的封地從藩王手中置換出來,納入自己的統治範疇。對於轄內的衆多藩王,朱棣效仿宋朝杯酒釋兵權的典故,實行懷柔政策,從而贏得了不少中立藩王的擁戴。

對於存在不軌之心的藩王,朱棣採取了“諸王議罪”的方式,看似將處置的權力交給各藩王,但卻是起到了殺雞做猴的作用。

如此這般,朱棣在削藩這件事情上,做得滴水不漏,不僅沒有讓自己陷入兩難的境地,反而順風順水地讓自己在皇位上越坐越穩當。

從這一時期開始,藩王已經全然沒有了朱元璋時期的威風凜凜,相反,他們開始變成了皇帝對家族兄弟關照的一種方式。

不過,這樣的穩定也並不是不會被打破的。朱棣能清楚地看到他的兄弟們會成爲社稷的威脅,但他卻和他的父親一樣,從未想過自家的兒子也會對國家集權產生不利的影響。隨着兩個兒子朱高熾和朱高煦太子之爭的愈演愈烈,錯失皇位繼承人的朱高煦再一次成爲威脅社稷安危的心腹之患。

明朝的削藩有多重要?爲明朝帶來了什麼影響? 第4張

朱棣還在位的時候,朱高煦就不服從皇命,拒絕前往分封的屬地出任藩王,如果不是朱棣的鐵腕出擊,朱高煦或許就成功地上演了一場叛亂。不過,他畢竟不是朱棣的對手,幾次陰謀未遂以後,朱高煦表面上是伏貼地前往封地當起了藩王,但私底下卻對自己的前途謀劃甚密。

朱高熾的去世,年輕的朱瞻基即位,是他盼來的幹載難逢的大好機會。朱棣“靖難之役”的成功經驗尚在眼前,朱高煦深信自己繼承了父親的果敢和勇猛,對付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兒皇帝,自然不在話下。不過,他忽略了極爲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時下的朱瞻基不是當年的朱允效,他能從

“靖難之役”中獲得經驗和教訓,所以,朱高煦的如意算盤還沒有打響,朱瞻基已經兵臨城下。朱騰基的皇權也經過這場較量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

隨着朱高煦的去世,對朝廷威脅最大的藩王徹底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剩下的藩王或是膽量不夠或是賊心不夠,加上朱高煦的前車之鑑,幾乎沒有人再想犯上作亂的事情。朱瞻基帶着明朝進入了“仁宣之治”的高峯時期,整個國家的重心開始轉向國家建設和經濟發展,藩王的威脅隨即被降到了最低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