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崇禎帝繼位後就除了魏忠賢,這對明朝帶來了什麼影響?

崇禎帝繼位後就除了魏忠賢,這對明朝帶來了什麼影響?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由檢,即崇禎帝,他是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也是明朝末代皇帝。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1627年,年紀輕輕的天啓皇帝因爲服用了“仙藥”而去世了。在他臨死前,把大明這個爛攤子交給了自己的弟弟朱由檢,也就是後來的崇禎皇帝。

客觀說一直到1644年大明滅亡,崇禎皇帝做的還不錯,至少比很多大明的皇帝強的不是一點半點,這也是很多人對大明的滅亡感到遺憾,認爲崇禎是歷史上少有的悲情皇帝,甚至很多人認爲其實大明不應該在崇禎手上滅亡的。

崇禎死前身邊並沒有什麼人,只有一個太監王承恩,看着皇帝身殉國難也是痛哭涕零,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王承恩這時說出一句“若忠賢在,何至於此”,之後他也吊死在崇禎旁邊的海棠樹上。

其實魏忠賢並不是崇禎的親信,他是天啓皇帝培養出來的人。而他之所以能夠在天啓年間飛黃騰達,其實原因很簡單。

崇禎帝繼位後就除了魏忠賢,這對明朝帶來了什麼影響?

當時在宮裏的魏忠賢傍上了朱由校的乳母客氏,他們成爲“對食”夫妻。有了客氏的加持,魏忠賢自然受到了天啓皇帝的寵愛。

當然了,最根本的原因還在於天啓皇帝需要這麼一個人。

天啓是一個不務正業的皇帝,整天把軍國大事拋在腦後,反而對木匠活有着濃厚的興趣,整天與斧子、鋸子、刨子打交道。

可是,當時的大明朝,並不是內外穩定,歌舞昇平。而是外有金兵侵擾,內有農民起義,正是國難當頭,內憂外患的時期。

這個時候的天啓不管事,那麼就需要魏忠賢這麼一個人替他與大臣打交道。這樣一來,魏忠賢便開始弄權,爲非作歹,久而久之,使得人只知道九千歲了。

崇禎帝繼位後就除了魏忠賢,這對明朝帶來了什麼影響? 第2張

魏忠賢雖然不是 什麼好人,但也做出了不少的“功績”。尤其是在對付東林黨方面,是非常有能力的,當時客觀說朝廷與大明江山處於相對穩定情況。

因此,相對於失去魏忠賢之後的崇禎來說,他無時無刻不再被東林黨壓制者,感覺有勁使不出。

在崇禎朝,東林黨人取消了工商稅,卻把農民的稅賦增加了,很多人說要是魏忠賢在,根本不會發生,那麼自然也不會取消驛站制度,逼得李自成走上了起義道路。

其實想想,非常可笑,崇禎既然是一個力圖有所作爲的皇帝,那麼如果寄希望於一個太監,才能辦到的話,簡直是個奇恥大辱。

崇禎剛剛上臺便以摧枯拉朽之力除掉了魏忠賢。其實我們大可不必把這件事想的多麼厲害。

崇禎帝繼位後就除了魏忠賢,這對明朝帶來了什麼影響? 第3張

畢竟魏忠賢只是個宦官而已,失去了皇帝的信任,他的下場不會太好。

反而如何對付東林黨才能夠體現出一個皇帝的能力,顯然崇禎是不及格的。

而大明之後的走向,也不是魏忠賢這麼一個太監所能夠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