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常遇春連兵書都沒讀過,爲什麼卻能成爲統帥?

常遇春連兵書都沒讀過,爲什麼卻能成爲統帥?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元璋建立明朝離不開手下人的幫助,而在明初建立大功的將軍中,徐達和常遇春是其中最傑出人物。然而徐達常遇春沒讀過兵書,又生在底層,爲何能成爲明軍正副統帥?爲什麼說徐達和常遇春,一個是帥才,一個只能是將才呢?

常遇春連兵書都沒讀過,爲什麼卻能成爲統帥?

朱元璋能夠在元朝末年諸多的農民起義之中異軍突起,消滅陳友諒、張士誠,更能夠攻滅元朝,奪取元大都,可以說作爲元帥,徐達、常遇春功不可沒。與朱元璋出身貧寒一樣,徐達、常遇春家境也是赤貧,乃是正經的草根出身。徐達與朱元璋乃是發小,世代躬耕;而常遇春也是如此,更是爲了習武不得不吃盡苦頭。可是爲何就是這樣二位出身低微,更沒有文化,“不懂”兵法的將軍,卻能夠在元朝末年的征戰中屢戰屢勝呢?

第一 朱元璋對徐達、常遇春的信任

想要成就功業,一個不能忽視的問題,在任何時代只有將領被充分賦權,獲得主上的信任,才能夠有一番大作爲,否則大抵只能若祖逖、岳飛一樣,各種被牽制,功虧一簣。於是當1353年,朱元璋、湯和回到家鄉招募兵丁之時,徐達毅然決然的選擇了跟隨朱元璋投入行伍生涯;而常遇春則雖然在遇到朱元璋之前,直接投靠了土匪劉聚,但在眼見朱元璋攻打和州之時秋毫無犯,則選擇投靠了朱元璋。

而後跟有了1355年當面對與郭子興有矛盾的孫德崖將朱元璋擄作人質之時,徐達的挺身而出;更有了當面敵人時束手無策的採石磯之戰,常遇春單船出列,一人攪亂敵陣,鄱陽湖之戰搭弓射箭,射張定邊;救主於危難。而也正是這諸多行動讓他們獲得了領袖朱元璋的信任,讓他們累進官職,能夠在統兵攻伐之上更是獲得了極大的自主權。

常遇春連兵書都沒讀過,爲什麼卻能成爲統帥? 第2張

二 、徐達、常遇春的個人實力

雖然出身草根,但是徐達、常遇春二人都是武藝高強,又兼之在歷次戰役中衝鋒陷陣、身先士卒。在冷兵器時代,這也儼然成爲了奪目的星耀,由此更是累積聲望,讓二人在軍旅之中,人心皆附,唯二人馬首是瞻。更加之二人天賦卓絕,有着極強的學習能力,雖然不懂兵法,但是正如毛爺爺所說“在戰爭中學習戰爭,然後擊敗敵人”。也便有了太平之戰、集慶之戰,攻伐蕪湖的屢戰屢勝,鄱陽湖之戰、元上都之戰的勝利。

對手

事實上,在明朝末年名將輩出。陳友諒手下張定邊,張士誠胞弟張士信等都是一代名將。與他們二人一樣,這些人也都是底層出身,並不熟悉兵法韜略,而且一個最爲重要的特點便是,這種兵法韜略,沒有什麼是比實戰更能夠鍛鍊人的了,戰爭更不是固定一成不變的,它存在各種各樣的變量,最爲人熟知也是不恥的便是趙括之流,即便能夠將父親趙奢說的啞口無言,缺乏真正的實戰經驗,還不是一樣在長平之戰被白起,坑殺殆盡。

而當徐達、常遇春在南方與陳友諒等人鏖戰數載,水戰、陸戰;攻堅戰,實則虛之,虛則實之的戰場法則早已是成竹在胸,面對“奇男子”王保保之時,也讓他們能夠遊刃有餘,在戰爭中沒有比鐵與血的生存法則能夠讓最終活下來的人更加冷靜。在攻伐陝西之時,當元順帝以大軍意欲再次進犯北京,常遇春以大軍不及月便以馳驅千里,更是連克元上都,更是將隨都開平大破,擄掠之後,卻隨即班師,不在做追擊。這不就是《孫子兵法》中的“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如山”嗎?這不就是來自閱歷、生活的兵法嗎?

爲什麼說徐達和常遇春,一個是帥才,一個只能是將才呢?

一,徐達善於學習。

徐達從小沒有機會上學讀書,但卻有着強烈的求知慾望。在連年征戰中,他虛心學習,向人求教,逐漸熟悉了兵書,加上戰爭熔爐的實踐,爲以後展示軍事才華奠定了基礎。每逢帶兵出征,徐達常“延禮儒士,說古兵法”。歸朝又常“單車就舍,延禮儒生,談論終日”,因此熟知古代兵法,具有駕馭整個戰爭發展變化的能力和高超的指揮藝術,不僅作戰勇敢,“尤長於謀略”。

二,徐達善於採納合理建議。

每當臨敵作戰時,徐達總是與部將一起分析形勢,制訂作戰方案,其計謀往往高人一籌,令部將信服。如洪武元年攻佔大都後,朱元璋令孫興祖留守,徐達與常遇春攻取山西。北逃的元順帝派王保保自太原出雁門關,入居庸關攻北平。徐達聞訊,對諸將說:“擴廓遠出,太原必虛。北平有孫都督在,足以御之。今乘敵不備,直搗太原,使進不得戰,退無所守,所謂批亢搗虛者也。”

於是,徐達引兵直趨太原,王保保急忙回師救援。徐達採納夜襲建議,一舉敗敵。虛懷若谷,匯納百川,徐達在幾十年的戎馬征戰中,展現了長於謀略、料敵如神、指揮若定、所向必勝的軍事才能。應該說,徐常都是才智過人,但徐達是實踐經驗加理論素養,高出一截。

常遇春連兵書都沒讀過,爲什麼卻能成爲統帥? 第3張

三,徐達的大局觀。

常遇春往往過於冒險、激進、缺乏戰略眼光,愛逞匹夫之勇,可謂無賴將軍。如北伐中的洛水之戰,常遇春撇開大軍,一人衝入敵陣,打亂敵陣。這樣的人,不會愛惜身體,後來終致“卸甲風”而早逝。而徐達則言簡慮精,看問題往往高人一籌,特別能領會朱元璋強敵環伺下穩紮穩打的戰略意圖。徐達穩步推進,以控制局面。當提兵之時,令出不二,諸將敬若神明。

四,徐達治軍嚴明。

徐達帶兵以來,“在軍,令出不二。諸將奉持凜凜”。始終號令明肅,所到之處,百姓無擾。每攻取一個新的城鎮,徐達都重申軍令,嚴禁燒殺搶掠。凡違反軍令的,立即以軍法處治,早期還用蒸飯的甑蒸殺。克平江,約束常遇春,犯三戒者殺,“掠民財者死,毀民居者死,離營二十里者死。”徐達率北伐大軍攻克元大都後,馬上派兵守衛皇宮大門,讓宦官看護宮女、妃嬪、公主,申明軍紀,嚴禁入宮侵擾。馳騁沙場幾十年,徐達攻克都城兩座、省會三座,州縣城鎮數以百計。一路所經,百姓不受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