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徐達和常遇春都是農民出身,爲什麼後來那麼精通兵法?

徐達和常遇春都是農民出身,爲什麼後來那麼精通兵法?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徐達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說到精通兵法這件事情其實很多時候你會發現啊其實還是有蠻多的意思的,因爲會這些的人一定都是很有學問的吧,那麼最近不少的網友也說了,其實不僅僅是這樣的,因爲話說徐達、常遇春這樣的草根他們也是非常的熟悉兵法的,那麼這到底是爲什麼呢?

徐達和常遇春都是農民出身,爲什麼後來那麼精通兵法?

這個問題的邏輯,本身就很有問題:誰說草根出身的人,就不能精通兵法?這個邏輯的可笑之處,也像極了職場上常有的一類風涼話:某某人不是科班出身,某某人學歷不行,他憑什麼這麼成功?

回到問題裏的兩位“草根”身上,同是苦出身的徐達與常遇春,確實沒機會接受任何專業軍事教育,卻多次打出載入史冊的經典戰役,其水準何止是“精通兵法”?簡直是用兵得心應手的“兵法牛人”。爲何會有如此神奇場面?明朝開國頭號戰將徐達的一生戎馬,就是最好回答。

與從小一起放牛的“發小”明太祖朱元璋一樣,徐達也是百分百的農民出身,一直老實巴交種地到二十一歲,直到被元朝坑爹統治折騰得活不下去,這才憤然抄傢伙跟着朱元璋造反。但莫說兵法韜略,就連馬步武藝戰陣這些“入門學問”,參軍前他都半點不懂。完全是靠着驚人的天賦,在一次次慘烈大戰裏衝殺出來,成長爲指揮千軍萬馬的戰將!

但是在成爲名將的過程裏,比運氣和天賦更重要的,卻還有徐達身上,這幾樣關鍵的素質,首先一條,就是原則。

徐達和常遇春都是農民出身,爲什麼後來那麼精通兵法? 第2張

無論是做一個苦農民,還是後來橫掃天下的一代戰將。徐達永遠被人敬重的,就是他鐵一般的原則。以《明史》的形容說,徐達帶兵時,只要士兵吃不上飯,他也絕不吃飯。一生位極人臣,全家卻常年擠在破舊小房子裏。大軍所過之處,嚴禁害民擾民。以明太祖的讚歎說,簡直是“忠正無疵”。如此原則堅定的人,就像一塊火熱的烙鐵,帶着千軍萬馬,都能跟他一起燃。多高深的兵法,當然都能正確打出來。

而比原則更叫人敬重的,更有徐達終其一生的好學。

雖然並非軍事科班出身,但從踏上戰場第一天起,出生入死的徐達,學習的熱情就是從來攔不住。以《明實錄》的形容,早年參軍起,每次打完仗都要覆盤,別管勝仗敗仗,都要討論明白才行。特別是敗仗,教訓更是記得十分牢。後來平步青雲,好學精神更是飆升,軍中養了大批儒生,但凡有時間,就跟人討論兵法學問。每次打完打仗,更是經常“單車就舍”,召集謀士一談就是一天。

這位早年書都沒怎麼讀的戰將,就是靠這樣的笨功夫,把多少曾經晦澀難懂的謀略學問,記到爛熟於心。

但最重要的是,即使學得滿肚子兵書後,徐達也絕不拘泥於兵法,特別是1368年,統領二十五萬大軍的徐達,開始那場改寫中國歷史的北伐大業後,他登峯造極的韜略水準,更是大放異彩:太原之戰裏,面對擴敦帖木兒十萬鐵騎的挑釁,他並未如元朝騎兵盤算的那樣整軍決戰,相反出其不意夜襲,一戰團滅敵軍。後來的定西大戰上,他更沒像敵人以爲的那樣,會匆匆救援大都,反而調轉槍口直撲定西,一場沈兒峪大戰,徹底奠定北伐勝利!

徐達和常遇春都是農民出身,爲什麼後來那麼精通兵法? 第3張

每一戰,這位“非科班”出身的戰將,卻以他紮紮實實的帶兵用兵,還有關鍵時刻不按套路出牌的風格,把多少兵法智慧變成怒濤攻勢,叫曾經天下無敵的元朝騎兵大敗虧輸。那些自詡長於馬背上,卻一次次被徐達揍得全軍覆沒的元朝貴族們,或許也心存這樣抓狂的念想:沒什麼草根出身的徐達,這麼精通兵法?

因爲無論用兵,還是任何一個行業,學習,都不止是學堂裏哪一節的事情,而是需要用一生的時間與堅定的原則,找準正確方向,時時苦學不輟的考驗。徐達一生大師級的兵法韜略,正見證這個道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