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如何評價明朝的宦官?爲什麼說他們是皇權的犧牲品?

如何評價明朝的宦官?爲什麼說他們是皇權的犧牲品?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明代宦官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考其禍敗,其去漢、唐何遠哉。雖間有賢者,如懷恩、李芳、陳矩輩,然利一而害百也。

這是《明史》對於明代宦官的評價。

然而,相比於漢、唐的宦官前輩們,明代宦官“去漢、唐遠哉”之名,就有些名不符實了,不僅漢代的十常侍之亂、唐代的甘露之變不見於明代,就連權傾一時的劉瑾、馮保、魏忠賢被皇帝處置時也翻不起什麼浪花,甚至於曹吉祥之亂,居然是被臨時借住在朝房的武將孫鏜率領臨時召集起來的數百名士卒給平定的。

俗話說“‘盛名’之下無虛士”,那麼,被明史評價爲“禍敗遠去漢、唐”的明代宦官爲何比起漢、唐的前輩們會顯得如此不堪呢?

如何評價明朝的宦官?爲什麼說他們是皇權的犧牲品?

要解答這個問題,還得從明太祖說起。

明太祖朱元璋建國後,鑑於歷朝歷代屢次出現宦官擅權干政導致國家衰敗的教訓,嚴禁宦官讀書識字,並且將“內臣不得干預政事,預者斬”刻到鐵牌上、立於大內。

這種情況下,明代宦官實際上就是皇家的僕役。

明成祖登基後,宦官被賦予了新的使命——制衡武將勳貴勢力。

永樂三年,鄭和奉命率領水師下西洋。永樂八年,宦官王安奉命赴都督譚青營內監軍,宦官馬靖奉命鎮守甘肅、宦官馬騏奉命鎮守交趾。

以此爲標誌,宦官獲得了“專征、監軍、分鎮諸大權”,擁有了進入明代權力角鬥場的資格。

明宣宗登基後,由於大明從戰略進攻轉入戰略收縮,武將勳貴的權勢開始不斷減弱、文官集團的權勢開始不斷擴張,明代宦官的使命發生了變化——制衡日後全面崛起的文官集團。

爲了給宦官積攢足以制衡遠比武將勳貴勢力難纏的文官集團的權勢,也爲了防止宦官勢大難制,明宣宗先是令內閣大學士陳山在新設立的內書堂中教宦官讀書識字,然後又將批紅和掌印之權交於宦官代管。

可以說,明代宦官對明宣宗朱瞻基是又愛又恨的,愛他是因爲批紅和掌印之權能讓宦官正式進入明代權力角鬥場參與博弈,恨他是因爲“代管”兩字令宦官成爲了皇帝的提線木偶,只能在皇帝的操控下參與博弈,一旦博弈失敗,明代宦官勢必要成爲皇權的犧牲品。

如何評價明朝的宦官?爲什麼說他們是皇權的犧牲品? 第2張

所以,劉瑾、馮保、魏忠賢等宦官雖然權傾一時,但也改變不了皇帝的提線木偶和皇權的犧牲品的命運,最後被皇帝處置時根本就不可能翻起浪花,至於明代版的十常侍之亂、甘露之變,就別做夢了,趁早洗洗睡吧。

看到這裏,也許會有不同意見出現:要不是李東陽、楊一清、張永三人提前密謀除掉了劉瑾,劉瑾意圖弒君謀反肯定會給大明帶來巨大的動盪。

下面,我們就結合劉瑾意圖弒君謀反的詳細經過,來看看劉瑾是否擺脫了皇帝的提線木偶、皇權的犧牲品的命運。

正德五年四月,平定安化王之亂後凱旋的宦官張永在覲見明武宗時,將楊一清交給他的寫有劉瑾勾結安化王等十七條大罪的奏疏呈給了明武宗,這是李東陽、楊一清、張永密謀除掉劉瑾的第一步。

看到奏疏後,明武宗不禁勃然大怒,立即下令查抄劉瑾府邸,結果查抄出了金銀數百萬兩和大量珍寶。

明武宗轉怒爲喜,貪圖財寶的劉瑾怎麼可能幹出勾結安化王謀反之事。

見此,李東陽急了,於是,在李東陽的授意下,對劉瑾府邸的第二次查抄又開始了。

這一次,經過認真搜查,終於發現了被劉瑾藏匿的龍袍、玉璽、盔甲、兵器等物品。

明武宗一看,劉瑾還真想謀反,就親自帶人第三次查抄劉瑾府邸,這一次居然發現劉瑾經常隨身攜帶的扇子中暗藏匕首。

經過三次查抄,劉瑾意圖弒君謀反的罪證終於被坐實,明武宗朱厚照下詔將劉瑾凌遲處死。

看起來,劉瑾意圖謀反無懈可擊,但是,劉瑾的動機卻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如何評價明朝的宦官?爲什麼說他們是皇權的犧牲品? 第3張

根據查抄到的龍袍、玉璽,劉瑾可能會有當皇帝的想法,可是,宦官當皇帝唐代都沒有出現,明代就更不可能了。

如果我們梳理一下劉瑾意圖弒君謀反的整個過程,就能發現李東陽、楊一清、張永密謀除掉劉瑾在先、劉瑾意圖弒君謀反被坐實在後。

這一點其實很關鍵,因爲李東陽等三人密謀除掉劉瑾與劉瑾是否弒君謀反關係不大。

那麼,李東陽等三人密謀除掉劉瑾的真正原因又是什麼?

答案就在正德五年之前發生的一些大事中。

正德二年三月,明武宗“敕各鎮守太監預刑名政事”。

正德二年十月,明武宗下令“逮各邊巡撫都御史及管糧郎中下獄”。

正德三年,明武宗令劉瑾派宦官赴各地考覈巡撫。

正德四年,劉瑾嚮明武宗提議“召回各地巡撫,保留鎮守太監”。

正德二年至正德四年發生的這四件大事,其實都跟巡撫有關。

如何評價明朝的宦官?爲什麼說他們是皇權的犧牲品? 第4張

巡撫在明初僅是臨時性官職,發展到弘治時期,才變成了手握各地軍政實權的正式官職,也就是說,弘治時期之後的巡撫就是明代文官集團掌控朝政、壓制武將勳貴勢力的根基。

所以,劉瑾在正德四年的提議就是在挖文官集團的根基。

結合正德二年至正德三年的三件大事可知,劉瑾的提議並非臨時起意,而是先有了明武宗朱厚照打好召回巡撫的基礎這個因纔有了劉瑾提議召回巡撫這個果。

由此可知,劉瑾實際上是在明武宗朱厚照的操控下才提議召回巡撫的,文官集團爲防止根基被挖,就由李東陽、楊一清出面聯合曾跟劉瑾結怨的張永密謀除掉劉瑾,至於劉瑾的意圖弒君謀反,純屬文官集團用劉瑾對明武宗殺雞儆猴,結果劉瑾在當了明武宗的提線木偶後,悲劇的成了皇權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