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宋朝時就有元宵節了,古人都是如何慶祝的呢?

宋朝時就有元宵節了,古人都是如何慶祝的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宋朝時期的元宵節是比春節還要隆重的節日,這一天的慶祝活動非常熱鬧,如果有電視轉播的話,估計也是國家電視臺霸屏的那種。

宋朝時就有元宵節了,古人都是如何慶祝的呢?

吳鉤

宋代沒有“春節聯歡晚會”,卻有“元宵聯歡晚會”。宋朝時候,元宵節遠比春節熱鬧、隆重、盛大。

按大宋習俗,每至元夕放燈期間,皇城的宣德門廣場上(北宋汴京與南宋臨安皇城均有宣德門),早早就用竹木、彩帛搭建成巨大的燈山,一入夜,燈山萬燈齊亮,將整個廣場照得如同白晝。元夕二鼓時分,皇帝駕臨宣德門,乘着小轎出來賞花燈,然後登上宣德門城樓,觀賞“元宵聯歡晚會”。宣德樓下早已搭好一個大露臺,諸色藝人就在露臺上表演文娛節目;“萬姓皆在露臺下觀看”。君主與萬民同樂。先到宣德門下的遊人,“猶得瞻見天表”,還可以近距離一睹龍顏。

宋朝“元宵聯歡晚會”到底會表演哪些節目,已無可考證。不過,根據宋人筆記記錄的零散信息,我嘗試拼接出一份宋朝“元宵聯歡晚會”節目單,不敢說是“還原歷史”,但庶幾反映出當時元宵聯歡盛況之萬一。

我設定的時段是南宋理宗年間的臨安元宵節。之所以選擇理宗朝,是因爲宋人筆記《武林舊事》收錄了這個時期臨安城各色著名藝人的名單,並收錄了一份理宗皇帝壽辰文娛匯演的節目表,是我們重構宋朝晚會節目的重要參考信息。好了,下面就來看看我們虛擬出的大宋“元宵聯歡晚會”節目名單。節目雖爲虛擬,但均有所本,節目名錄與演員名單均來自《武林舊事》及其他宋人筆記。

節目一:唱賺《昇平樂》

“唱賺”爲南宋盛行一時的說唱藝術之一,金賽蘭等人則是當時臨安府唱曲唱得最好的官妓,《夢粱錄》說她們“娉婷秀媚,桃臉櫻脣,玉指纖纖,秋波滴溜,歌喉宛轉,道得字真韻正,令人側耳聽之不厭”。

節目二:說渾話《齊諧》

“說渾話”是流行於宋代的說話節目,類似於今天的脫口秀,以詼諧、譏諷爲特色。北宋汴京有位“說渾話”藝人,名叫張寺,“以詼諧獨步京師”,“其詞雖俚,然多穎脫,含譏諷,所至皆畏其口”,是當時最著名的毒舌。蠻張四郎則是南宋臨安最有名的“說渾話”藝人。

節目三:相撲競技賽

宋朝時就有元宵節了,古人都是如何慶祝的呢? 第2張

相撲是大宋的國技,逢重大節慶,如“朝廷大朝會、聖節、御宴第九盞,例用左右軍相撲”。元宵聯歡晚會,相撲表演自然是必不可少的節目。

節目四:女相撲表演

在宋朝“元宵聯歡晚會”上,女相撲表演是最火爆的節目之一。嘉祐七年的元宵節,宋仁宗駕臨宣德門城樓,“召諸色藝人,各進技藝,賜予銀絹,內有婦人相撲者,亦被賞賽”。此事還引來司馬光的抗議。

節目五:說書《中興名將傳》

《夢粱錄》記載,南宋臨安的說書藝人,“敷演《復華篇》及《中興名將傳》,聽者紛紛,蓋講得字真不俗,記問淵源甚廣耳”。

節目六:弄影戲《羣仙會》

2014年春晚,來自匈牙利的attraction 舞團表演的影子舞《符號中國》,令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實際上這種利用光影進行表演的藝術形式,宋代已非常流行,叫作“弄影戲”。《武林舊事》 載,南宋元夕,“或戲於小樓,以人爲大影戲,兒童喧呼,終夕不絕”。

節目七:舞綰《壽星》

“舞綰”即舞蹈表演。

節目八:雜扮《四時歡》

“雜扮”爲雜劇散段,情節簡單,以逗人一樂著稱,風格有點像趙本山小品,好模仿鄉下人口音取笑,“多是借裝爲山東、河北村叟,以資笑端”。

節目九:築球比賽

“築球”爲宋代蹴鞠的比賽形式之一,類似於今天的足球賽。宋人逢盛大節日,通常都會舉行精彩的築球表演賽,以慶祝節日。上面列出的表演者爲南宋的“皇家足球隊”,叫“築球三十二人”。

節目十:傀儡戲《踢架兒》

“傀儡戲”即木偶戲,分爲懸絲傀儡、杖頭傀儡、水傀儡等,還有一種“藥發傀儡”,利用火藥與機關自動操縱木偶表演,非常精彩。

節目十一:雜技《永團圓》

宋代的雜技表演,按不同類型,稱爲“頂撞踏索”、“踢弄”、“打硬”等。

節目十二:魔術《壽果放生》

劉謙的春晚魔術曾風靡一時,宋代也有專業的魔術表演,叫作“手法”、“撮弄”,最著名的南宋魔術師是杜七聖,擅長表演“殺人復活”的把戲,“切人頭下,少間依原接上”。不過元宵佳節,估計不會表演這種驚悚的魔術。

節目十三:弄蟲蟻

宋代風行一種訓練蟲蟻出來表演的把戲,叫“弄蟲蟻”,擅於此道的藝人擺出一個水缸,以敲小銅鑼爲信號,“凡龜、鱉、鰍魚皆以名呼之,即浮水面,戴戲具而舞,舞罷皆沉”。可惜宋代之後此技就失傳了,“自後不復有之”。

節目十四:沙畫《月中仙》

2015年春晚有精彩的沙畫表演《絲路》。其實宋代已經出現了沙畫的表演形式,叫作“沙書”。臨安出名的沙畫好手有餘道、姚遇仙、李三郎等。

節目十五:武術表演

今人多以爲宋代民風纖弱,但實際上,宋朝盛行習武之風,武術是民間常見的文體活動,臨安城設有使拳、踢腿、使棒、舞刀槍、舞劍、打彈、射弩等協會。

節目十六:滑稽戲《吹牛》

“滑稽戲”是風靡於宋代的一種曲藝形式,以簡約的情節、滑稽的臺詞、關鍵處“抖包袱”,逗人一笑,是現代相聲的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