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元宵節怎麼來的?正月十五爲啥叫做元宵節而不叫湯圓節

元宵節怎麼來的?正月十五爲啥叫做元宵節而不叫湯圓節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昨天是正月十五,家家戶戶放鞭炮,吃元宵或者湯圓。說到這,很多人就會納悶了,爲啥正月十五叫元宵節,而不叫湯圓節呢?

元宵節怎麼來的?正月十五爲啥叫做元宵節而不叫湯圓節

元宵節

昨天晚上,鞭炮聲隆隆,晚上家家戶戶都吃了元宵,或者是湯圓。吃完發後,很多人也會出家門走百步。還有很多人去公元看花燈。

多年以前,長春市各個區的政府會選擇在正月十五這天晚上放煙花,這幾年環保管的嚴了,就不再放了。但是,很多市民還是要買來鞭炮,在十五這天晚上燃放,就是圖個樂子。

正月十五,我們現在都稱作元宵節。古人給他取了一個非常好聽的名字,叫做上元節。根據資料記載,這個節日從漢朝就開始過了,還有一個歷史典故。

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后之子劉盈登基爲漢惠帝。惠帝生性懦弱,優柔寡斷,大權漸漸落在呂后手中。漢惠帝病死後,呂后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后殘暴而敢怒不敢言。

呂后病死後,諸呂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和排擠。於是,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祕密集合,共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襄耳中,劉襄爲保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後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繫,設計解除了呂祿,“諸呂之亂”終於被徹底平定.

平亂之後,衆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恆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爲與民同樂日,京城裏家家張燈結綵,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

元宵節怎麼來的?正月十五爲啥叫做元宵節而不叫湯圓節 第2張

元宵

漢代的時候,中國人還管正月十五叫做上元節。不過,後來改名叫做元宵節了。爲啥呢?古人稱"夜"爲“宵”,而正月十五又是上元節,各取一個字,人們就管正月十五叫做元宵節。

中國人是最喜歡吃的一個國度,既然正月十五這麼熱鬧,肯定要有一種食品了。 相傳,春秋末年楚昭王復國歸途中經過長江,見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黃,內中有紅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衆人不知此爲何物,昭王便派人去問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復興之兆。”因爲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後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製此果,並用山楂做成紅色的餡煮而食之。

這種吃法延續到了漢朝,當漢朝人們把正月十五改名爲元宵節的時候,這種食物也有了名字,就叫做元宵。元宵節吃的食物當然就應該叫做元宵,這種叫法一直延續到現在。

現在,我們就知道元宵了來歷了,雖然這種食物早於元宵節就有了。但是,那個時候它沒有名字,直至中國人將正月十五改爲元宵節的時候,這種食物纔有名字,叫做元宵。

元宵節怎麼來的?正月十五爲啥叫做元宵節而不叫湯圓節 第3張

湯圓

北方人愛吃元宵,南方人愛吃湯圓。但是,元宵這種食物要比湯圓早上近千年。

根據資料記載,湯圓起源於宋朝。當時,明州(現浙江省寧波市)興起吃一種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豬油做餡、加入少許白砂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圓形,煮熟後,吃起來香甜可口,饒有風趣。因爲這種糯米湯圓煮在鍋裏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後來有的地區把“浮元子”改稱湯糰。然而,湯糰象徵閤家團圓更美好,後來就改名叫做湯圓了。湯圓和元宵實在是太像了,所以也成了正月十五元宵節必備美食。而在南方某些地區,人們在春節的時候也會習慣吃湯圓,而不是餃子。

知道元宵節的來龍去脈,我們就知道,無論正月十五吃湯圓還是吃元宵,這個節日就叫做元宵節。

元宵節怎麼來的?正月十五爲啥叫做元宵節而不叫湯圓節 第4張

雪打燈

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這句民諺,昨天晚上,長春就下起了小雪。說到這,很多人就想知道湯圓和元宵有啥區別。主要看亮點。

1、是滾的還是包的?

湯圓是溫水和糯米麪,以 黑芝麻、五仁、豆沙、棗泥 爲餡料,手工包起來的。而元宵是把上述餡料,淋上一點清水,在乾的糯米粉上面 滾動。再加清水,再滾動,一層一層地越滾越大,最後就是元宵。

區分兩種視頻,就看外面有沒有面,如果有面的就是元宵,光滑的就是湯圓。

2、能不能炸着吃?

湯圓只能煮着吃,元宵也可以煮,也可以油炸。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