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古代的元宵晚會都有哪些慶祝活動?元宵節簡介

古代的元宵晚會都有哪些慶祝活動?元宵節簡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爲上元節,是中國民俗傳統節日,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其爲“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爲元宵節。元宵節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

元宵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古代人們歡度元宵節,最爲期待的除了吃元宵、看煙火、賞花燈、猜燈謎之外,就是觀賞一年一度的元宵晚會了。

古代元宵晚會規模最大的當屬唐宋兩朝元宵之夜的慶祝活動,與如今的央視“元宵晚會”相比,古代的“元宵晚會”就隆重熱鬧多了,而唐、宋時期的“元宵晚會”可謂是盛況空前,且與民同樂的程度也最高,堪比如今每年一度的央視“春晚”。

唐鄭處誨在《明皇雜錄》中多次提到了唐明皇執政時期官辦元宵晚會的盛景:開元二十四年,即公元736年,唐明皇在勤政樓城牆外加了一道圍牆後,便把各種慶典活動轉入宮內。其時,勤政樓前樓便成了觀禮臺,樓下的廣場自然成爲宮廷各種演出的露天大舞臺

“每正月望夜,又御勤政樓,觀作樂。貴臣戚里官設看樓,夜闌,即遣宮女於樓前歌舞以娛之。”唐玄宗的元宵晚會上,歌舞、雜技、魔術等應有盡有。

古代的元宵晚會都有哪些慶祝活動?元宵節簡介

表演的節目不僅有山車、旱船、尋橦、走索、丸劍、角抵等百戲,也有胡旋舞、柘枝舞、霓裳羽衣舞、龜茲樂、天竺樂等樂舞,還有坐在樂筵上操琵琶、笙、笛、箜篌、拍板等樂器吹拉彈唱的伴奏者……如此規模的晚會,比現代央視的春節聯歡晚會一點也不遜色!

經濟繁榮的北宋就更重視元宵晚會了,惜墨如金的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卷六中用千字介紹了當時開封“元宵晚會”的盛況。冬至後,開封府就搭起了大舞臺,街道兩邊便上演開放型的“元宵晚會帶妝彩排”:表演奇術異能的、歌舞百戲的,一片連一片,音樂聲、喝彩及吐槽聲響成一片,十多裏外都能聽到。其中,倒吃冷淘的趙野人,吞鐵劍的張九哥,口吐五色水、旋燒泥丸子的小健兒,表演雜劇、雜扮的鄒遇、田地廣,彈琴的溫大頭、小曹,奏簫管的黨千,吹鼓笛的楊文秀,弄蟲蟻的劉百禽,築球的孟宣等演藝界大腕都悉數登場獻藝。還有賣藥賣卦的、表演各種猴戲的及猜謎語的,奇技奇巧多種多樣,都能讓人耳目一新。

到了正月初七,宋朝的元宵晚會便漸近高潮。晚上燈山全部點亮,金光燦燦交相照耀,錦繡流彩輝映其間。面北都是用錦繡彩旗搭建成的山棚。橫向排列三道門,各有彩結金書大招牌,中間寫着“都門道”,左右兩邊寫着“左右禁衛之門”,上面一個大牌寫着“宣和與民同樂”。從燈山到宣德門樓的橫大街,大約百餘丈,“用棘刺圍繞,謂之‘棘盆’,內設兩竿,高數十丈,以繒彩結束,紙糊百戲人物,懸於竿上,風動宛若飛仙”。

棘盆內設樂棚,差派御前的樂人奏樂並演出雜戲,左右禁軍也於此表演百戲,觀看元宵晚會的皇帝座位安排在宣德樓上,都垂着黃邊的布簾子。兩個朵樓上各掛着一個大燈球,直徑一丈有餘,裏邊點着如椽子般大的蠟燭,布簾內也有樂隊奏樂。妃嬪及宮女的嬉笑聲,都傳到下面的城樓外了。城樓下邊有一座用枋木壘成的露臺,圍欄都用五彩錦繡鑲裹着。兩邊的禁軍士兵並排站立,身穿錦袍,頭戴襆頭,上面插着皇上賜的絹花,手執骨朵子,面對樂棚警戒。教坊司、軍樂隊和露臺的優伶們,輪番演出各種節目。普通老百姓都在露臺下面觀看演出,演員們還不時與觀衆互動。“時引萬姓山呼”意思就是引導大家“山呼萬歲”。

古代的元宵晚會都有哪些慶祝活動?元宵節簡介 第2張

宋代元宵除了“婦女出遊街巷,自夜達旦,男女混淆”的狂歡外,還有官員派發利是、君王與百姓同賞元宵;甚至有恐怖色彩,刑獄機構會利用燈飾、圖像演繹獄戶故事或陳列獄具等。

元宵節在宋代發展成最熱鬧的世俗狂歡節,燈節更加豐富多彩,元宵賞燈持續五天,燈的樣式繁複多樣,逛燈市更是一件十分賞心悅目的事情。詩人辛棄疾寫道:“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說的就是宋朝燈節花燈無數,煙花如星雨。那時還興起了猜燈謎,即將各種燈謎寫在紙條上,貼在花燈上,猜中的人還能得到小小的獎勵。這種娛樂益智的活動受到人們喜愛,廣爲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