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安化擂茶文化非常濃郁,在現代的製作方法有怎樣的講究?

安化擂茶文化非常濃郁,在現代的製作方法有怎樣的講究?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安化擂茶是湖南省傳統的地方名點,屬於湘菜系。該小吃起於漢、盛於明清的地方擂茶至今在湖南中部以北的安化一帶傳襲。其色味、功效、製作方法,以及飲茶習俗等,無不讓途經於此的人感受到山鄉古樸濃郁的擂茶文化。俗話說,五里一音,十里一俗。安化縣雖然和桃江縣脣齒相依,也同樣喜歡喝擂茶,但是,其擂茶的製作方法與味道,卻截然不同。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安化擂茶文化非常濃郁,在現代的製作方法有怎樣的講究?

安化縣距省會長沙二百餘公里,是一個漢、土家、苗、蒙古等二十六個民族雜居的縣級市。風味獨特的擂茶就是安化山區聞名遐邇的土特產,堪稱當地一絕。一九八五年日本友人曾專程來此考察茶種起源和製作工,並將其帶回日本廣爲傳播。

像香噴噴的稀飯

安化縣的擂茶稠如粥,香中帶鹹,稀中有硬,通俗地說,就像一香噴噴的稀飯。每碗擂茶裏面,有嚼的,有喝的,喝上一碗,就是一餐不再吃飯,也不會覺得餓。因此,如果說你有機會去湖南省的安化縣,有誰家請你去喝擂茶,你最好是空着肚子去。

安化的擂茶製作非常講究,原料也多種多樣。除了茶葉以外,還有炒熟了芝麻、花生、黃豆、玉米、大米、綠豆、番瓜子,以及生薑、食鹽和胡椒,其中主要原料是大米和茶葉。當地人把炒熟的大米等用石磨磨成粉備用,再把茶葉、生薑和芝麻用擂鉢擂成糊狀,和磨成粉的原料一齊倒入鍋中滾開的水裏面,一起煮成糊狀,就成了擂茶。

以茶待客

每當有客人來訪,好客的主人便操起竹筒勺子或者是木製勺子,吧噠吧噠,給客人盛上一大碗,雙手恭敬地遞到客人手上。芳香四溢的熱氣,饞得客人直流口水。不懂山裏面山規的客人接第一碗擂茶後,都會迫不及待地喝了起來。可是,客人剛剛喝下去一點,眼尖手快的女主人就會操起勺子給你重新添滿。因此,喝起來就沒完沒了。按照當地的習俗,如果說你喝完手裏的這一碗就不想喝了,那你就別把手上這碗擂茶再喝下去,讓它留在碗內,等到臨走離開主人家時,再一口氣喝完,然後告辭。

安化擂茶文化非常濃郁,在現代的製作方法有怎樣的講究? 第2張

擺“碟子”的習慣

喝安化擂茶,還有擺“碟子”的習慣。安化“碟子”和桃花江“碟子”基本上是一樣的。古香古色的八仙桌上,一般都要擺上八隻“碟子”,有枯香的殼花生;焦香的油炸紅薯片;滾壯的番瓜子;香酥的巧果片和紫色的洋窩……都是一些自家制作、開胃可口的綠色食品。

爲什麼要擺八個碟子呢?當地人說兩個意思:一是八個人坐一桌,表示每人都有一份;二是八字是個吉利數字,當地人信奉“桌擺八,有財發”的信條

安化人除了婚喪嫁娶等喜慶日子舉行大型的擂茶會以外,平日自家人在一起也天天喝擂茶,一般用來充當中午飯。

由於安化人常年喝擂茶,而且茶水也較稠,所需的原料十分多,加工起來也頗費力費時,所以,加工擂茶是安化地區家庭主婦的主要任務之一。

擂茶製作用料很講究,農家在製作擂茶時,都是選用自家產的上好茶葉,按一定比例加入大米、豆、花生、芝麻、甘草、菊花、艾葉等中草藥,放進陶製土鉢(又叫擂鉢),用茶枝做成的圓頭木棒(又叫擂棒),加少許水細細地研碎,磨成泥狀後倒進茶鉢裏備用。

在安化,鄉村農家大都做擂茶、喝擂茶,這與中國傳統的中醫治療方法有關。在民間,擂茶有“藥茶”之說,加上安化一帶地處偏遠山區,過去是個窮地方,人們看不起病,採些對症的藥草來擂茶喝,既解渴治病也不花錢,所以直到現在人們仍以此防病去病。許多老人由於從小喝這茶,到八九十歲還很少生病。安化農村長壽老人高於其它地方,不能不說是與長期喝擂茶有關。

安化擂茶品種很多。按地域分,有梅城擂茶、大福擂茶、後鄉擂茶等近十個類別;按季節分,每季每月幾乎各不相同;按口味分,有甜擂茶、鹹擂茶;按功能分,有止渴的、消炎的、防暑的、抗寒的、充飢的、解饞的…… 隨着時代的進步,還出現了各式袋裝擂茶、經冰箱冷卻的冰擂茶。

近年來,安化擂茶開始逐步走出農家,向市場化發展。不僅擂茶地茶點茶攤佈滿城鄉的每個角落,有些旅遊景點乾脆把擂茶作爲遊覽娛樂項目來開發,吸引了新加坡、日本等衆多海外遊客前來參觀。最引人注意的是,新興的擂茶作坊將原有的擂茶技術與現代製作手段融合在一起,讓更多的人品嚐到這種純天然的綠色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