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明朝許多皇帝行事很荒唐,清代趙翼爲何發出那般的疑問?

明朝許多皇帝行事很荒唐,清代趙翼爲何發出那般的疑問?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朝的皇帝大都是有血有肉的人,鮮活到就像一個普通人一般,一大堆毛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開國皇帝朱元璋殘暴,製造冤案屠殺功臣。建文帝年輕控制不住局面,落得悽慘下場。明成祖朱棣算得上雄才大略,其實好大喜功,不顧國情窮兵黷武,殘暴程度不遜其父。

明成祖一直想廢掉的太子,後來的明仁宗朱高熾雖說身體不好,在位時間也短,但不失爲一明君。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是個很優秀的帝王,明成祖因爲這個孫子,纔沒有廢太子。明宣宗與父親一起,開創了比肩文景之治的“仁宣之治”。

遺憾的是,明宣宗去世太早了,明英宗朱祁鎮即位的時候僅僅9歲,讓一個孩子管理江山太難爲他了,以至於後來土木堡之變,讓自己青史蒙羞。他能夠廢黜妃嬪殉葬制度,當然算是仁慈,可惜,他實在沒有什麼政績可言。

明朝許多皇帝行事很荒唐,清代趙翼爲何發出那般的疑問?

朱祁鈺在土木堡之變的危難時刻即位,也勵精圖治過,可惜不能善始善終,後來寵信奸佞,鬧出不少荒唐事。

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不是一個明君,沒什麼作爲,他廣爲流傳的典故是寵萬貴妃。朱見深的孫子明武宗朱厚照,駕崩於豹房。明世宗朱厚熜迷信道教,寵信嚴嵩。明穆宗朱載坖沉迷媚藥,掏空了身體。

萬曆皇帝更是長年不上朝,明光宗在位僅一個月,沉迷酒色,發生了“紅丸案”,死得不明不白。明熹宗服“仙藥”把自己毒死了,崇禎帝就不說了,可悲可嘆。

就明朝這樣的皇帝,放在別的朝代,可能不出五代就覆亡了,但明朝愣是堅持了260餘年,還有相當一段時間治理得很不錯,這是爲什麼呢?

清代趙翼曾發出這樣的疑問:“不知主德如此,何以尚能延此百六七十年之天下而不遽失,誠不可解也。”

明朝許多皇帝行事很荒唐,清代趙翼爲何發出那般的疑問? 第2張

其答案,應該藏在明朝的官職裏。筆者總結爲三個方面:

第一,首輔制度

朱元璋廢黜了宰相制度,但是後來演化出了比宰相更有實權的首輔。皇帝即便昏庸,即便不理政,有首輔在,整個國家機器就能運轉。歷觀各朝各代,就個人素質能力而言,首輔(或丞相)往往遠勝於皇帝。

皇帝生在天下頂富貴的家族,最糟糕的下場就是做個富貴閒王,他們雖然有良師教導,但是哪裏有那麼強的個人動力去奮鬥。而且他們有的自幼生活在深宮,被宮女內使圍着,被臣工們敬着,他們不瞭解人情世故,不能深刻理解經史子集的含義。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學習不能只靠書本或老師,還要靠實踐。歷朝歷代的帝王,在實踐上都缺了真功夫,所以帝王往往一代不如一代。

而首輔呢,許多出身寒微,最多出身書香門第,他們有着強烈的向上攀登的慾望。系統地學習了儒家經書,經過層層考覈,院試、鄉試、會試、殿試之後,還要經歷翰林院、庶吉士,再經過官場的歷練,才能脫穎而出,成爲再想或者入內閣成爲首輔。他們的文化修養,智商、情商、性情、品格,遠在皇帝之上。

尤其是在明朝,非翰林不入內閣,翰林都是殿試成績最優秀的那批。不少內閣首輔都是狀元出身,比如武宗時期的首輔費宏,又如萬曆時期的首輔申時行。

明朝的官制,就是“君逸臣勞”,皇帝可以很清閒的,只要把首輔票擬好的東西抄過去就好。皇帝清閒,而且不容易出錯,因爲首輔的個人素質比皇帝要好。只要皇帝不信錯人,不寵信奸佞,就能將江山治理得很好。

當然,遺憾的是皇帝往往會寵信奸佞,所以,明朝最終還是亡了。

第二,無所不在的監察制度

明朝的監察制度之完善,即便對今天依舊很有借鑑意義。洪武十三年,朱元璋罷黜御史臺,到了十五年,設了督察院,裏面設有十三道監察御史,一百一十人。監察御史只是七品官,但權力非常大。

監察御史無所不在,每個行省都派一個去巡察吏治的,成爲巡按,號稱“代天巡狩”。具體到重要的業務上,也都派御史去監察,巡漕運、巡軍營、巡關隘……

古代歷來是以德治國的,他們選用人才首先是看德,漢代有“舉孝廉”,統治者認爲德行好的人就會好好做官,對上忠君,對下愛民,能夠代替聖人治理一方,教化一方。但到了明朝,他們不再單單依靠官員的“官德”和自覺,而是有了完備的監察制度,對官員進行監督,這是我國官制史的一大進步,筆者認爲這或許與朱元璋的出身有關係,他出身低微,吃過貪官污吏的苦頭,不奢望他們能夠各個是聖人,而是設計出來一個制度就制衡他們。

朱元璋對人性的認識,是相當深刻的。制度設計只有符合人性,才能開創善治。

第三,地方權力分化

周是怎麼散的?平王東遷後,當初分封的諸侯國掌管着錢糧、用人權以及軍權。他們擁有自己屬地全部的權力,當然能將自己的屬國建設得更強大,也會爲了自己的屬國跟別國互相攻擊。

隋朝怎麼亡的?因爲開鑿運河?因爲三徵高麗,又跟北方少數民族開戰?不,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地方軍政總管叛變。比如坐鎮太原的李淵。

唐朝怎麼亡的?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藩鎮割據,節度使總攬一方軍政大權,不受中央政府控制。

到了明朝,就沒這個憂慮了,因爲地方權力被一分爲三,行政由布政使掌管,司法權有按察使,兵權有都指揮使,更不要說,還有提學使、巡按監督地方。

漢末、唐末,乃至清末都出現了軍閥割據,但是明朝末年沒有。軍閥要形成,地方軍政權力合一是必須的。一旦軍政權力分開,有兵權的沒有財權,有財權的沒有兵權,地方就不會陷入割據。

從維護國家統一這個角度來說,清朝的政治制度某種程度上其實不及明朝優越。

若非明朝地方軍政權力分化,就憑明朝出了那麼多昏庸的皇帝,極有可能出現唐末藩鎮割據的情況,政令不出紫禁城也是有可能的。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