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周公在歷史上有着怎樣的成就?他的本名叫什麼?

周公在歷史上有着怎樣的成就?他的本名叫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周公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周公”這個詞,經常會出現在我們都生活裏,而頻率最多的,也就是“周公解夢”。只不過現在來說,解夢纔是重點,很多人都不清楚,甚至不知道,周公到底是誰。其實,周公也只是一個稱呼,一個尊稱,周公的本名,說出來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驚異和好笑。周公是輔佐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的大臣,也是他們的家人,名叫“姬旦”,乍一聽就是“雞蛋”,但是,作爲名流千古的人物,姬旦的功績,絕不是像雞蛋一樣,一個零。那麼,周公到底有些怎樣的歷史功績呢?

周公在歷史上有着怎樣的成就?他的本名叫什麼?

姬旦,與周王朝的建立者周武王姬發一樣,都是周文王姬昌的兒子,姬旦是第四子,還是姬發的弟弟。因爲姬旦的采邑在周地,爵位是上公,所以又被稱爲“周公”,就比如商鞅,本名是衛鞅,但是封地在商地,人們就叫他商鞅,時間一長,可能連他原本的名字都不知道了。

周公的成就,絕不僅僅是輔佐三代君主這樣說起來這麼簡單。第一位,周文王,他是周王朝的奠基人,第二位周武王,是周王朝的創立者,第三位周成王,是周王朝的發展者,從無到有,從一個有能力與商王朝抗衡以至於一定會遭到打壓的諸侯國,到最後進攻朝歌滅掉商朝,建立一個新的政權,還要對這個政權進行鞏固。周公前後輔佐了三代君主,是一個十足的“三朝元老”。

周公在歷史上有着怎樣的成就?他的本名叫什麼? 第2張

周公還是一個經常出現在孔子夢中的人。孔子想來就不用介紹了,但是孔子爲什麼沒事會夢見周公呢?“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這是孔子曾經發出的感慨,表面上是說,自己老得不行了,竟然好久都沒有夢見周公了,實際上,代表的是一種對於“禮崩樂壞”的失落。禮,指的就是周禮,也就是五經中的《禮》,樂,就是廟堂之樂。禮崩,樂壞,孔子處在春秋末期,看過之前的有關東周的文章的小夥伴應該知道,春秋末期接着的就是戰國,諸侯割據,沒有人把周天子放在眼裏,儘管周天子依舊存在,在名義上還是天下共主,但是也只是名義上了。

那個時期,西周的禮法根本得不到實施,原本的禮樂制度無法貫徹,社會也就失去了本應有的秩序,孔子藉着感嘆自己老了,夢不見周公的機會,對當時的社會現狀進行的這一番批評,可是儘管自己還有心,卻已經沒有能力去制止,去斧正了。也由此可以看得出來,周公時期,社會的文明程度,是後世,至少在東周時期,是沒有辦法達到的了。

周公也是後世孔子儒家學說的奠基人,“禮”這種聽起來比較縹緲,不是具體實物的東西,在殷商時期已經出現,刻在甲骨文之上,最開始的時候,禮只是人們祈求鬼神時候的特定的一種儀式,周公制禮,一開始也只是爲了滿足祭祀時候對於秩序的安排,畢竟古人對於祭祀活動看得是非常重要的,這樣重要的場合,重要的活動,沒有秩序怎麼能行?所以,按照血緣關係和尊卑等級,分別制定出了各種不同關係之間的行爲規範。而周公制定的這些禮,又把原本僅限於“事神致福”的含義淡化了下來,也就是說,不應該只在特定時候才遵從禮節,而應該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注意到這些問題。

由此可見,周公制禮,總結了前人的經驗,再結合周人原本的習慣,制定出來一種更爲合適的行爲規範體系,這套體系最終也成爲了宗法等級制度的標準和依據。

周公在歷史上有着怎樣的成就?他的本名叫什麼? 第3張

這只是關於“禮”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周公還是武王姬昌最得力的助手之一,而另一個助手,就是姜尚姜太公。正因爲周公與武王之間的血緣關係,相比姜太公更爲親近,所以,武王會把很多事情,不管是大事還是小事,都拿出來與周公商討,可見周公對於武王來說是最親近的助手,也是最有助力的親人。

建立周王朝之後沒兩年,周武王就去世了,留下尚且年幼的周成王姬誦。周公擔心因爲武王之死引起動亂,所以代替成王處理政務,但是這樣一來,也很容易招來流言,果然,武王的同母弟弟管叔就開始散佈流言了,說周公這樣做,明顯是要對周王不利。周公勸告姜太公和召公,也就是周武王同輩的西周宗室,說明自己這樣做的目的和意義,表明自己絕對沒有叛亂之心。

後來,管叔與蔡叔又勾結紂王尚在人世的兒子武庚反叛周王朝,周公奉成王之名起兵東征,平了這一次的叛亂,殺掉管叔和武庚,蔡叔流放。處理好這裏的事情時候,他又順道繼續東行,滅了五十多個國家,商朝時期的名將飛廉也被趕到海邊殺掉,周王朝的勢力也就延伸到了海邊。

周武王的確是建立起了周王朝,但是他只是打擊了商王朝的核心勢力,周公這一次的東征,才終於將它外圍的勢力清掃掉,周國國土延伸到了海邊,再也不是之前的那個小國家了。

關於周公,還有非常多的小故事,比如當他知道有人才前來拜訪的時候,就算在洗頭,也要把頭髮握起來,就算在吃飯也要把飯吐出來,正所謂“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周公如此禮賢下士,天下賢才又怎能不盡心做好自己的職責呢。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