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小暑節氣的傳統美食有哪些?這些傳統美食應該怎麼吃?

小暑節氣的傳統美食有哪些?這些傳統美食應該怎麼吃?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的到來,意味着即將進入三伏天。此時,天氣炎熱,人體出汗多,消耗大,養生保健一定要注意補充體力,解熱防暑。因此,小暑應當繼續遵循“春夏養陽”的原則,多靜少動,注意避暑和休息,清淡飲食,靜心養陽。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黃鱔

小暑節氣人們離不開空調,但是這樣容易誘發風溼,損傷脾陽之氣,導致中氣不足,影響工作效率。由於暑天出汗多,中醫認爲氣隨汗脫,因而夏季食療補氣非常重要。

俗話說,“小暑黃鱔賽人蔘”,小暑前後一個月產的鱔魚最爲滋補味美。暑天往往是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風溼性關節炎等疾病的緩解期,而黃鱔性溫味甘,具有補中益氣、補肝脾、除風溼、強筋骨等作用,小暑時節最宜吃黃鱔。

黃鱔蛋白質含量較高,鐵的含量比鯉魚、黃魚高一倍以上,並含有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黃鱔還可降低膽固醇濃度,防治動脈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

小暑節氣的傳統美食有哪些?這些傳統美食應該怎麼吃?

蜜汁藕

民間有小暑吃藕的習慣,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豐富的鈣、磷、鐵和多種維生素,及膳食纖維,具有清熱養血除煩等功效,適合夏天食用。鮮藕以小火煨爛,切片後加適量蜂蜜,可隨意食用,有安神助睡眠之功效,可治血虛失眠。

綠豆芽

炎炎夏日,烹製一道綠豆芽菜餚可以清熱解毒、利尿除溼。另外,豆芽的熱量很低,而水分和纖維素含量較高,可促進腸蠕動,具有通便的作用,,是人們公認的夏季瘦身佳品,也是便祕患者的健康蔬菜,對食道癌、胃癌、直腸癌患者也有良好的食療價值。

餃子

小暑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伏日人們食慾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

食新(食辛)

過去民間有小暑“食新”的習俗,即在小暑過後嘗新米,農民將新割的稻穀碾成米後,做好飯供祀五穀大神和祖先,然後人人吃嘗新酒等。據說“吃新”乃“吃辛”,是小暑節後第一個辛日。城市一般買少量新米與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

小暑節氣的傳統美食有哪些?這些傳統美食應該怎麼吃? 第2張

伏天還可吃過水麪炒麪所謂炒而是用鍋將麪粉炒幹炒熟,然後用水加糖拌着吃這種吃法漢代已有唐宋時更爲普遍,不過那時是先炒熟麥粒,然後再磨麪食之。唐代醫學家蘇恭說,炒麪可解煩熱,止泄。

羊肉

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稱爲吃伏羊這種習俗可上溯到堯舜。時期,在民間有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之說法。徐州人對吃伏羊的喜愛莫過於當地民謠:六月六接姑娘,新麥餅羊肉湯。

伏日吃麪習俗至少三國時期就已開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這裏的湯餅就是熱湯麪。荊楚歲時記: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爲辟惡。五月是惡月,六月沾邊兒也應辟惡。

黑鯛

小暑時節是臺灣第二期稻作秧苗期第一期稻作黃熟的時候,也是絲瓜、苦瓜、黃瓜、冬瓜的盛產期。臺灣周圍的海域是屬於溫水海域,也是溫水魚羣的羣聚時期基隆北方外海有小卷紅鮒等漁獲,淡水海域則可捕獲黑鯛。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