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六國合縱爲何敗給秦國?合縱之術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六國合縱爲何敗給秦國?合縱之術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六國合縱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秦國享國37君。早在春秋時期,便成爲“貨真價實”的春秋五霸,秦穆公時益國十二,拓地千里,何等威風?到了戰國時期,尤是秦孝公商鞅變法後,更是成爲戰國諸國數一數二般的存在。

因此東方諸國便發動了五次合縱抗秦,也有取得秦人不敢出函谷關十五年的勝利。但爲何自魏國信陵君死後,六國再無合縱勝利呢?六國不足以抗秦嗎?

事情提要,辨其第四次合縱

公元前247年,中原東方諸國發動了第四次合縱抗秦活動。此次活動有五國參加,分別爲楚魏趙韓燕國。此五國皆爲七雄之一,軍力不必多說,五國聯軍浩浩蕩蕩向函谷關(今河南靈寶北)殺去。

六國合縱爲何敗給秦國?合縱之術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秦國函谷關地區形勢圖

於是在河外之地,信陵君率五國聯軍大敗秦軍。秦將蒙驁(秦將蒙恬之父)落荒而逃,聯軍追擊至函谷關,而秦軍閉關不出,倉皇如過街老鼠。

十年之前是他,殺魏將晉鄙奪帥印,敗秦師於邯鄲城下;十年後又是他,使函谷關內的秦軍瑟瑟發抖,虎狼之師受到了極大的侮辱。名將信陵君不愧如此,他是領袖、他是魏國的責任擔當。雖這時還是魏國的上將軍,但比他同父異母的魏君魏安釐(讀xi)王強的不只一點。

合縱缺的是真正的領袖

話到此處各位可能就明白了本文的觀點了。合縱不同於連橫的單打獨鬥,更不同於“遠交近攻”脅迫式的合作,它是一個完整系統的工程,它需要統籌六國軍事、後勤、決策等等,因此它比連橫更需要一個可靠的領袖,擔任縱約長,負責進退。否則前功盡棄,頹然無功。

六國合縱爲何敗給秦國?合縱之術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第2張

信陵君魏無忌-劇照

身披六國相印伐秦的無背景、無後臺的蘇秦顯然不是這種人、前期合縱伐秦的將領公孫衍與後期的龐煖也不是。只有後臺硬、敢恨敢殺,又有諸侯威望的孟嘗君田文與信陵君魏無忌能當此重任。這也是兩人雖然在不同時期合縱伐秦,但都取得勝利的重要原因。

以高義聞名於諸侯的孟嘗君(又稱薛公)自然不用多說。而魏無忌呢?風光正處,高處不勝寒。在10年前爲解邯鄲之圍,竊軍符、殺晉鄙,擊敗秦師,可謂威風八面、聞名六國。早已令平原君趙勝感激不盡,在諸侯中的威望自然不用多說。

六國合縱爲何敗給秦國?合縱之術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第3張

平原君趙勝-劇照

因此,無論從人品還是軍事能力,把軍隊交給信陵君,諸侯也心裏踏實。軍心穩,則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而信陵君不受重用鬱鬱而終後,這種領袖的擔當再無他人,後雖有趙將龐煖聯合楚春申君合縱諸國,但也不過是小丑罷了,毫無諸侯信任可言,合縱伐秦失敗也就理所應當了。

無地形之利,無合縱之機

看到這句話,不少人會心存困惑。強秦在西,中原諸國在東,若連縱則合縱國,國土相連,順勢向西,自函谷關攻秦豈不美哉?其實不然。

信陵君合縱伐秦後,雖有趙將龐煖合縱伐秦,但因此時楚考烈王害怕秦分兵專門對付楚國,於是中途放棄,導致合縱破產。這之後趙國、魏國受到秦國抱復,其中魏國損失最慘。秦將蒙驁攻取魏國二十城、之後又取魏國朝歌城(今河南鶴壁),並佔領魏國的附屬國衛國,一路向東並與齊境接壤。這有什麼後果呢?

六國合縱爲何敗給秦國?合縱之術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第4張

秦滅六圖前形勢圖

我們都知道“合縱”主要是東方諸國聯合抗秦,因爲東方諸國國土分佈南北,呈“縱向”分佈。從地理上看,趙燕與韓楚兩國國交往必經過魏境與齊境。在戰國後期秦齊同穿一條褲子的年代裏,由於政治原因,齊境根本就難以行走,而魏國是唯一的渠道。而這時的秦齊境相連,趙燕與韓楚兩國溝通甚難,因此“南北”合縱從地域上已經失去了基礎。所以說從地理上,諸侯“合縱伐秦”的年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六國被滅,也就是時間問題了。

非合縱,齊之殤

可能有人問?齊國呢?那個足以和秦國稱“東西二帝”的大齊國哪裏去了?其實呢,自從五國伐齊後,齊國國力衰微。雖有“田單火牛陣破燕,收七十城“,齊國有短暫的中興。但自從齊王建登基後,在齊相後勝遊說下,齊國常與秦國穿一條褲子。

六國合縱爲何敗給秦國?合縱之術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第5張

末代齊王建-劇照

於是戰國末期較大的兩次合縱,齊國都未參加。並且長期奉行”不修攻戰之備,不助五國伐秦“的政策,如同混吃等死般,以至於當滅燕後的秦軍南下時,齊國竟不戰而降。於是在歷史上,一個”披甲百萬,車千乘“之國,以如此”窩囊“的方式結束自己歷史,可謂六國之悲,秦國之幸。

用當時齊王的說法來講,要讓其他諸國體會到曾經“五國攻齊時,齊國之痛”。這種說法雖圖一時之快。殊不知脣亡齒寒的道理,其他五國亡國之痛,齊國也終會有一天體會得明明白白。“田齊”也會像自己曾經對待“姜齊”那樣,國君被放逐到無人之處,或餓死或病死,消逝在雲煙。這是末代齊王的悲哀,也是末代齊王的“罪有應得”。

六國合縱爲何敗給秦國?合縱之術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第6張

秦滅六國形勢圖

結語:六國合縱伐秦,初衷並無錯誤,但終因“無真正的領袖”、“地域之害”、六國之利益偏差等原因,最終將“滅秦分其地”停留在想象之中。我們可以想象這樣的軍事聯盟如何達到目的?如何面對強秦?如何面對秦國“連橫”?由此觀之,合縱抗秦不過一廂情願地做夢罷了。對此各位看官有什麼想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