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張儀:用智謀和辯術瓦解六國合縱

張儀:用智謀和辯術瓦解六國合縱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戰國時期的楚國。一天,楚國令尹(楚相)昭陽家中正在舉行宴會,貴卿如雲,高朋滿座,觥籌交錯,好不熱鬧。席間,令尹昭陽突然發現自己隨身佩帶的一個玉璧不見了,滿座譁然,議論紛紛。漸漸地人們的目光集中到了一個書生模樣的年輕人身上。昭陽見狀,不問青紅皁白,便命人把那年輕人捆綁起來,拷打逼供。怎奈,那年輕人雖然被打得皮開肉綻,卻死活不肯招認,令尹昭陽只好揮手將那人趕了出去。

張儀:用智謀和辯術瓦解六國合縱

網絡配圖

那年輕人遭此毒打,心中好不委屈,跌跌撞撞趕回家來,對妻子一五一十地傾訴起來:“唉,想不到自拜見恩師鬼谷子下山以來,初涉楚國竟遭此厄運。”妻子一面給他擦洗着傷口,一面責怨道:“都怪你一心讀書遊說,不然,哪能招來這些苦楚。”此時,那年輕人有說不出的酸甜苦辣,又有理不完的心頭亂緒。一想到同門師兄蘇秦如今已在趙國當上了官高祿豐的相國,而自己卻尚在家中窮困潦倒,不禁悲從中來。思前想後,還是欲罷不忍。於是,他張開嘴巴問妻子:“看我舌頭還有沒有?”妻子不解其意,笑着說:“舌頭還在。”年輕人欣慰地說道:“舌頭還在,這就足夠了。”此人便是張儀。其後,他真的就憑藉這張利口,巧施縱橫之術,輔助秦國統一了天下。

受辱赴秦圖謀兵事

周顯王三十九年(公元前330年),縱橫家蘇秦四處奔波,終於先後說服了燕、趙等六國,初欲合縱抗秦。這一年,適逢秦國派大良造公孫衍(號犀首)破魏軍於雒陽,生擒魏將龍賈。蘇秦料到,趙國作爲合縱抗秦的盟主,勢必要被視爲眼中釘,列爲首要進攻的目標。如果秦國對趙用兵,必將驚散剛剛建立的列國合縱,便想派人遊說秦惠王,使其暫緩出兵。趙國儘管頗具文臣武將,策士遊客,但蘇秦篩來選去,覺得無一人中意。於是他想到了同窗張儀。他深知張儀的爲人,請將不如激將,於是他叫來手下的家臣,叮嚀囑咐了一番,便打發他去了。

蘇秦既不親自前往,又不堂而皇之地遣使邀請,而是派人喬裝打扮,暗中行事。派去的人尋機接近張儀,暗示道:“當初,先生與蘇秦交誼至深,現今蘇秦仕途亨通,您何不前去求見,藉以實現平生宏願。”張儀正苦於懷才不遇,當然希圖同窗提攜,便決定投奔蘇秦。

張儀千辛萬苦,滿懷希望地來到趙國。第二天便去見蘇秦,可是沒有人給他通報。直到第五天,看門的纔給他往裏回報,那人回來說:“今天相國很忙,他說請您留下,改日去請您。”張儀只好又回到客店,耐心等待。誰知道一連等了幾天,半點消息也沒有。張儀氣得便要離去。

張儀:用智謀和辯術瓦解六國合縱 第2張

網絡配圖

   可是店主卻說:“您不是說過相國打發人來請您嗎?萬一他來找您,您讓我上哪兒找去!我們也不敢把您放走哇!”張儀欲進不得,欲退不能,左右爲難,心裏很是煩躁。度日如年地又熬過了幾日,總算盼來了蘇秦的接見。儘管先前的冷漠已使張儀料到,此番接見肯定不會怎麼隆重和熱情,但實際情況竟比他的預料還要糟糕。張儀整整衣冠,擦着袖子,上了臺階。只見蘇秦孤傲地坐在堂上,見張儀進來,竟-動未動。張儀忍氣吞聲地向蘇秦作了一個揖,卻見蘇秦慢條斯理對他說:“多年不見,你好哇?”說着,指了指下面的一張桌子,說:“該吃飯的時候了,請在這兒用點便飯吧。我還有話跟你說呢。”張儀只好坐下來,見眼前擺着的只是一點青菜和粗米飯。往上一瞧,卻見擺在蘇秦面前的盡是山珍海味。他本想拂袖而去,肚子卻餓得實在難受,只好強嚥下去。誰知還沒吃幾口,卻聽得蘇秦說道:“我知道你的才幹比我強,卻怎麼窮到了這步田地。我要把你推薦給趙侯,叫你得到富貴,倒不是什麼難事。可是,……可是我怕你沒有志氣,做不了什麼大事,反倒連累於我?”張儀聽罷,再也坐不住了,直氣得七竅生煙,說道:“季子!(蘇秦的字)我以爲你沒忘了朋友,才千里迢迢地來看你。想不到你根本沒把我放在眼裏,連同學的情義都沒有!你……你……你太勢利了!”說完,拔腿就走。

張儀決定棄趙而去,投奔他邦。去哪兒呢?張儀細想列國形勢,其他諸侯皆不足成事,惟獨秦國前途無量。在他看來,投奔秦國,小則可以打擊趙國,借彼一洗私冤;大則可倚此一展宏圖,實現自己終生的政治抱負。於是,他毅然就道,西行入秦,投奔秦惠王。

西行之路,關山重重,千里迢迢,張儀又囊中羞澀,想去秦國,想見秦王,真可謂“山重水複疑無路”啊。然而,張儀居然時來運轉,剛踏上征程就遇見了一位慧眼識英雄的好心人。看得出,這位好心人是個家資萬貫的富豪,可對張儀卻像忠實的奴僕對待高貴的主人,伴他同行同宿,代爲支付一切費用,使他一帆風順地到了秦國。要見秦王,必得有人引薦。可是,張儀根本沒有這筆可作敲門磚的資財。於是,這位令張儀感恩不盡的好心人再一次慷慨解囊,不惜金銀,幫他在朝廷內外頻繁活動。終於,這位好心人的金銀財寶,爲他鋪就了走向秦王宮殿的輝煌之路。

周顯王四十年(公元前329年),張儀見到了秦惠王。秦惠王正後悔失去了蘇秦,見張儀能言善辯,足智多謀,立刻拜爲客卿(官居卿位,待之以客禮),參與謀劃軍國大事。

張儀千辛萬苦,終於如願以償,心中不勝欣喜。他正琢磨着該如何酬謝爲他搭橋鋪路的好心人,誰知那人卻要辭謝而去。張儀很是不解,問道:“我依賴先生,得以深居顯位,現在剛到報德之時,何故要匆匆辭別?”那人道:“此恩此德,純系蘇君所施。”然後把蘇秦的意圖一一轉告。張儀聽罷,又是感激,又是羞隗,嘆道:“我在他人圈套之中,卻全不覺悟,我不如蘇秦已顯而易知。何況我又剛到異都,哪能謀攻趙國!請代我謝蘇君,他用事時,我絕不貿然建言。”

張儀:用智謀和辯術瓦解六國合縱 第3張

網絡配圖

 飾身相魏計破合縱

張儀入秦,一年以後,即周顯王四十一年(公元前328年),秦惠王命張儀同公子華率軍進攻魏國,大敗魏軍。然而,軍事上的勝利並沒有使秦惠王忘乎所以,對於六國諸侯聯盟所造成的威脅,使他深感不安,夢寐以求地想拆散聯盟。

一天,秦惠王向衆臣詢問拆散聯盟之計。一位大臣馬上進諫:“聯盟是趙國開頭的,大王應先攻打趙國。誰去救趙國,咱們就打誰。六國諸侯無一不懼怕我們秦國,恐怕都會各揣心腹事不去救援趙國。這樣一來,六國聯盟自然就拆散了。”

衆臣全部贊同。只要秦惠王一點頭,趙國馬上就會戰火連天。

“我看不能這樣做。”張儀急忙站出來反對。他早就料到秦國衆臣會提出此議,當然也做好了力排衆議的準備。他說;“六國剛訂立聯盟不久,彼此無隙,硬拆焉能拆散?現今,諸侯之地5倍於秦,諸侯之兵10倍於秦,如若我們發兵進攻趙國,韓、楚、魏、齊、燕一起聯合起來攻打我們,敵衆我寡,後果將不堪設想。”

秦惠王也擔心會出現這種局面,忙問道:“依你的意見呢?”張儀胸有成竹地說:“硬拆不如軟拆。依我看,不需大動干戈,只要設法讓他們相互猜疑,拆散他們的聯盟就指日可待了。離咱們最近的是魏國,最遠的是燕國,咱們不妨先從這一遠一近入手。咱們把從魏國拿來的城邑退還他幾座,魏國準會感激大王。另外,只要大王把女兒許配給燕國太子,就和燕國成了親戚。這樣,我們秦國就不再孤立了,而且六國也會彼此暗存戒心,聯盟就會瓦解。”接着,張儀提出了一條總的戰略方針:交替使用進攻與政治懷柔兩手策略,集中力量打擊近鄰魏、韓兩國。

惠王覺得言之有理,便依張儀計策行事。其後不久,秦國便主動將佔焦、曲沃二地歸還於魏,並派公子繇出質於魏,謀求和好。

張儀:用智謀和辯術瓦解六國合縱 第4張

網絡配圖

這一打一拉,弄得魏國且喜且懼。趁此時機,張儀又身入其國,遊說魏惠王,說道:“秦國對魏國如此寬厚,魏國可不能失禮呀!”魏王懾於秦國強大的軍事力量,又感謝秦國歸還土地,人使通好,竟然迷迷糊糊地鑽人甕中,獻出上郡、少樑15縣(今陝西東北部)給秦,以感謝秦王。

全部佔有了河西之地,使秦國在戰略上處於極爲有利的地位。它的西面和北面沒有強敵;南有秦嶺,使它與巴蜀和楚國相隔;東依黃河、函谷關一線天險,可將各諸侯國拒之關外。張儀此舉,既幫助了趙國,又折散了聯盟,使秦國名利雙收,既多得了別國土地,又落了個睦鄰友好的美名。同年,秦惠王仿照東方諸國的制度,設置相國之職,由張儀擔任。這樣,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張儀便名聲大震,憑藉其出色的辯才和足智多謀,成爲秦國歷史上第一個作相國的人。

周顯王四十四年(公元前325年),他親自爲將,率兵攻佔魏國的陝地,卻把當地民衆歸還於魏,又是且打且拉的策略。

兩年後,即周顯王四十六年(公元爽前323年),張儀鑑於魏國竭力拉攏齊國的對抗秦國的行動,建議秦國採用“連橫”策略。於是,張儀親自和齊、楚大臣在桑地相會,交好齊、楚,迫使魏臣服於秦。只是他的這一策略被由秦入魏的公孫衍識破,公孫衍爲此發動了韓;魏、趙、燕、中山等五國共同稱王的運動,即所謂“五國相王”,即互相結盟以對抗秦、齊、楚。但由於這五國的統治者各懷異心,四分五裂,根本沒有形成一個真正的聯盟。就在當年,楚國派兵在襄陵打敗魏國,奪取了魏的8個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