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過程簡介 第二次國內革命最後的結果如何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過程簡介 第二次國內革命最後的結果如何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戰爭經過

1927-1937年,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反對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支持下的蔣介石反動統治的偉大國內革命戰爭。1927年蔣介石叛變革命後,對外投降帝國主義,對內實行法西斯統治,血腥屠殺共產黨人和國民黨左派人士及革命羣衆。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過程簡介 第二次國內革命最後的結果如何

中國共產黨於1927年8月7日召開緊急會議。克服了陳獨秀的右傾機會主義路線,撤換了他的領導職務,確定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屠殺政策的總方針。 黨領導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黃麻起義、和廣州起義,建立了中國工農紅軍,堅持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戰爭。同年10月,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的部隊到達井岡山,開展游擊戰爭,進行土地革命,組織工農政府,建立地方武裝,創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爲中國革命開闢了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武裝奪取城市的正確道路。

1928年4月,朱德、陳毅等領導的部隊到達井岡山,與毛澤東領導的部隊會合後,逐步擴大了根據地。在此期間,黨還在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廣西等地領導了平江起義、百色起義、寧都起義等武裝起義,成立了幾支紅軍和幾處革命根據地。從1930年底到1931年9月,在毛澤東的領導下,工農紅軍粉碎了蔣介石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的第一、二、三次反革命“圍剿”。在此期間,其他革命根據地也取得了反“圍剿”的勝利。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央工農民主政府。同年,發生了九一八事變、日本帝國主義侵佔中國東北,中國共產黨號召全國人民武裝抗日,並領導了東北抗日聯軍等的抗日鬥爭。接着,又取得紅軍三次反“圍剿”的勝利。與此同時,建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政權。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過程簡介 第二次國內革命最後的結果如何 第2張

而蔣介石卻堅持所謂“剿共”,提出“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口號,繼續進行反人民的內戰。1933年2月,蔣介石以30多個師分3路對中央蘇區發動第四次“圍剿”。中央紅軍主力在周恩來,朱德指揮下,打破了國民黨軍第四次“圍剿”。

1933年,國民黨集中50萬人以上兵力,採取持久戰和堡壘主義的新戰略,於9月下旬開始對中央蘇區進行第五次“圍剿。中央紅軍根據毛澤東的正確戰略方針,在周恩來、朱德的指揮下,粉碎了第四次“圍剿”。在反對第五次“圍剿”的戰爭中,王明的“左”傾機會主義路線已貫徹到革命根據地和紅軍中,完全違反毛澤東的戰略戰術,推行了進攻中的冒險主義和防禦中的保守主義,反對游擊戰、運動戰,實行“正規戰”、陣地戰,結果使紅軍遭到嚴重損失。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除留一部分在南方各地繼續堅持游擊戰爭外,紅軍主力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長征。這時,“左”傾機會主義者又實行退卻中的逃跑主義,使紅軍繼續遭受損失。其他大多數革命根據地的紅軍也在“左”傾機會主義路線的領導下遭到嚴重損失,先後也一起被迫進行長征。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過程簡介 第二次國內革命最後的結果如何 第3張

1935年1月,紅軍長征到達貴州遵義,黨中央召開了擴大的政治局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機會主義路線在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把黨的路線轉到革命的正確軌道上,在革命最危急的關頭,挽救了中國共產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史稱“遵義會議”。在長征途中,黨又粉碎了張國燾的右傾分裂主義路線。1935年10月和1936年10月,第一方面軍和第二、四方面軍粉碎了國民黨的圍追堵截,在甘肅會寧會師,標誌着長征結束,後到達陝北,勝利完成長征。 1935年日本帝國主義侵入華北,民族危機日益嚴重,中共中央發表《八一宣言》,號召停止內戰,共同抗日。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過程簡介 第二次國內革命最後的結果如何 第4張

12月,黨中央召開政治局會議確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1935年12月9日爆發了北平(今北京)學生愛國運動,迅速得到全國人民的響應,形成了全國人民抗日救亡運動的新高潮。1936年12月發生了西安事變,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條件。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爆發後,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兩黨開始第二次國共合作,進行反抗日本侵略的抗日戰爭

革命成果

“九一八”事變後,東北3省人民和部分愛國官兵,在中國共產黨的影響、推動和領導下,紛紛組戚抗日義勇軍,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者。1934年11月,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武裝開始改編爲東北人民革命軍,1936年又改稱東北抗日聯軍,成爲東北抗H游擊戰爭的主體。到1937年7月,部隊發展到11個軍另1個師,井3萬餘人。東北3省的抗日遊擊戰爭,打擊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統治,促進了全國人民的抗日救亡運動。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走過了極其艱難曲折的道路。曾從最多時的30萬人減少到約3萬人,但在戰爭實踐中鍛煉出一支英勇善戰的新型人民軍隊,開創了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全國勝利的革命道路,造就了大批優秀的指揮員,積累了豐富的鬥爭經驗,形成了一整套適合中國革命戰爭情況的戰略戰術,爲實現全國抗戰和發展中國革命事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爲了保證土地革命的順利進行,縣、區、鄉各級都建立了土地委員會。分田的大體步驟是:

(一)調查土地和人口,劃分階級;

(二)發動羣衆清理地主財產,焚燬田契、債約和賬簿,把牲畜、房屋分給貧僱家,現金和金銀器交公。

(三)丈量土地,進行分配,公開宣佈分配方案,插標定界,標籤上寫明田主、丘名、地名和,面積。 土地革命使廣大貧僱家政治上翻了身,經濟上分到土地,生活上得到保證。爲了保衛勝利果實,他們積極參軍參戰,努力發展生產。湘鄂贛革命根據地,僅半年之內,參加紅軍的翻身農民達3萬多人。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黃安七裏坪的一個招兵站,一天就招收800名農民入伍。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過程簡介 第二次國內革命最後的結果如何 第5張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